细菌长期适应过程中稳健性与脆弱性的演化权衡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The evolution of robustness and fragility during long-term bacterial adaptation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4

编辑推荐:

  来自某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针对细菌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如何平衡突变稳健性与多效性脆弱性的问题,开展了关于大肠杆菌RNA聚合酶(rpoB)突变效应的研究。通过15,000代定向进化实验发现,适应性增强的菌株对有益和有害突变的缓冲能力提升,但多效性脆弱性显著增加。该研究揭示了调控网络中稳健性-脆弱性权衡的普适机制,为理解环境适应中隐藏变异的产生提供了新视角。

  理论预测表明,经过充分适应的种群可能演化出抵消有害突变积累的机制。虽然实验室中可直接筛选出突变稳健性增强的菌株,但自然适应过程中该特性的自发演化证据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大肠杆菌(E. coli)为模型,追踪其15,000代长期进化实验(LTEE)中RNA聚合酶(rpoB)10个位点突变的效应。

通过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突变株,结合深度测序分析发现:随着适应度提升25%(2,000代)和50%(15,000代),突变在Davis Minimal Broth(DM)环境中的有益/有害效应均减弱,回归斜率从祖先株的β=1降至0.72。但在Lysogeny Broth(LB)复杂培养基中未观察到这种缓冲效应,表明稳健性具有环境特异性。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检测生物膜形成(BIO)、胆汁盐(BS)耐受等未被选择的毒力相关性状时,进化菌株展现出显著增强的多效性脆弱性。15,000代菌株在氧化应激(OX)等7项指标中异常表型增加3倍,符合"稳健性-脆弱性权衡"的系统控制理论预测。这些突变的多效性程度与其跨环境适应度效应中位数呈强相关(r=0.73)。

该研究首次揭示:1)全局调控网络在适应过程中会自发获得突变缓冲能力;2)这种稳健性以其他性状的脆弱化为代价;3)未被选择的性状可能成为进化"暗物质",在新环境中产生不可预测的演化后果。实验采用位点特异性重组工程技术,结合高通量竞争实验和表型组学分析,为理解长周期适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范式。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