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综述:卒中治疗的创新方法:最新进展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Innovative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a recent update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5月30日 来源: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3.1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系统梳理了卒中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重点探讨了干细胞(MSCs/iPSCs)、外泌体、基因编辑(CRISPR/Cas9)和类器官等创新疗法的潜力。现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虽有效但受限于治疗时间窗和副作用,而新兴策略通过调控DAPK1等靶点促进神经修复与血管再生,为卒中后功能恢复提供突破性方向。
Abstract
卒中治疗领域正经历革命性变革。传统溶栓和血管内介入虽能改善预后,但受限于4.5小时治疗时间窗和出血风险。相比之下,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等通过分泌营养因子和调节免疫微环境,显著促进神经突触重塑和血管新生。其中外泌体因其无免疫原性且能穿透血脑屏障的特性,在动物模型中使梗死体积减少达40%。
核心治疗策略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出现为精准调控卒中相关基因提供可能。研究证实,沉默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可减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使移植干细胞存活率提升2.3倍。而三维类器官模型则成功模拟了人脑缺血微环境,在测试神经保护化合物时显示出与动物模型81%的一致性。
临床转化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干细胞分化失控(肿瘤形成风险达1.7%)、外泌体量产纯度(目前仅达78.4%)等问题亟待解决。标准化方案缺失导致临床试验结果差异显著,例如MSCs移植后运动功能改善率在不同研究中波动于34%-62%之间。未来需建立跨学科协作体系,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切实临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