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成都生物所在中药益母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方面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飞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TOP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4, 331:118279)上发表题为“Luteolin and its analog luteolin-7-methylether from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suppress aromatase-mediated estrogen biosynthesis to alleviat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by the inhibition of tumor progression loc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5-19

  • J Med Chem|孙崎课题组联合黄卓研究员和吴林教授在选择性晚钠电流抑制剂及其治疗长QT间期综合征3型方面获得新进展

    2024年5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孙崎教授、黄卓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林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题为“1,4-二取代哌嗪酮类化合物选择性抑制晚钠电流活性及缩短兔离体心脏的QT间期的疗效”的原创性研究工作。 晚钠电流是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持续存在的内向微小钠电流,晚钠电流增大是长QT间期综合征3型(LQT3)及其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在心衰、心肌梗死以及通道突变等病理情况下也会导致晚钠电流幅度增大,与心律失常电活动的发生密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5-19

  • 基因组所李奎团队发布最全面的猪基因组结构变异图谱

       2024年5月7日,《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李奎课题组与美国农业部、奥胡斯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论文,题为“Mapp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in 1060 pig genomes”。该研究基于全球1060头猪(Sus scrofa)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涵盖了101种不同品种,旨在深入了解猪的结构变异(SVs)对复杂表型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序列数据,构建了一份全面的结构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4-05-19

  • 基因组所樊伟团队成功解码云实亚科七种经济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及其演化历史

      2024年5月10日,《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樊伟团队题为“The genomes of seven economic Caesalpinioideae tre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polyploidization history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解码了云实亚科七种经济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及其演化历史。 云实亚科是豆科的第二亚科,仅次于蝶形花亚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4-05-19

  • 北大人民医院检验科王辉教授团队最新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揭秘“超级细菌”进化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王辉教授团队在Drug Resistance Updates杂志(IF=24.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高危亚克隆的扩张和传播动力:空间流行病学、基因组分析》(“Expansion and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high risk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pneumoniaesubclones in China: An epidemiological, spatial,genomicanalysis”)的研究成果。文章截图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被认为是临床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19

  • 昆明植物所提出微塑料与土壤及气候因素相互作用对全球范围土壤碳氮肥力影响的新见解

      微塑料是指尺寸小于5 mm的废弃塑料颗粒。它们在许多环境中都被发现是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功能构成重大威胁。土壤是全球最大的微塑料汇,接收了大约全球52%的微塑料。微塑料通过许多生物地球化学途径影响养分循环,可能影响养分的可用性,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生产力。微塑料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是农业领域日益关注的问题。不同类型和含量的微塑料会对土壤中的碳和氮含量产生特定影响。然而,微塑料与其他重要气候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仍然是现代微塑料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英国班戈大学以及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全球数据分析,共使用了400个土壤碳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5-18

  • 黄文华、吴耀彬团队在3D打印个性化压阻式抗瘢痕矫形器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基础医学院黄文华、吴耀彬研究团队在在3D打印个性化压阻式抗瘢痕矫形器的研究取得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布,题为“Personalized Piezoresistive Anti‐Scar Orthosis with Precise Pressure Monitoring Function Based on Embedded 3D Printing”。压力治疗是临床对抗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传统治疗装置只能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或使用外部传感器间歇性评估治疗压力,难以实现治疗压力的精准调控。治疗期间,压力过低则疗效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5-18

  • 公共卫生学院黄振烈团队解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健康危害效应

    尽管生物可降解塑料被认为是传统塑料的环保替代品,但它们在实际环境中的降解过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未知的风险。我校公共卫生学院的黄振烈教授团队揭示了目前最常见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微塑料颗粒在小鼠体内肠道不完全降解后可能产生的神经毒性问题。该研究结果强调了确保PLA微塑料颗粒在体内消化系统中完全降解的重要性,以减少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该研究于5月15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题为Gastrointestinal Incomplete Degradation Exacerbates Neurotoxic Effects of PLA Mic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5-18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课题组揭示肠道抗炎药靶基因和常见精神障碍的关联

    常见精神障碍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负担[1]。但是对于精神障碍的治疗,目前可选择的药物仍然是有限的[2]。迫切需要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新的认识。而炎症性肠病(IBD)与常见精神障碍存在共病现象[3,4]。肠-脑轴的存在将IBD与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并在两者的相互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证据表明某些抗炎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精神障碍[5]。然而,肠道抗炎药物是否影响常见精神障碍尚不明确。许多药物通过调节靶蛋白的表达来发挥其治疗作用,药物靶基因表达的减少可以反映某些药物对这些蛋白的抑制作用[6]。因此࿰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5-18

  • 清华大学药学院唐叶峰课题组在P=O键还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新科研速递 唐叶峰课题组在P=O键还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5-18

  • 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课题组与李程课题组合作发现神经酰胺代谢重塑促进人多能干细胞衍生胰岛细胞功能成熟

    2024年5月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课题组和李程课题组合作在Cell Stem Cell期刊发表题为“Remodeling ceramide homeostasis promotes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β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人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胰岛β细胞)功能成熟的过程,阐述了胰岛β细胞功能成熟的调控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靶向调控胰岛β细胞成熟的因子,研究团队预测了一个小分子化合物库,经过筛选发现HDAC抑制剂TH34有效促进胰岛β细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18

  • 物理学院刘开辉课题组利用金属斜台阶实现二维晶体相结构的精准制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开辉教授、王恩哥院士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研究员等多团队联合提出了一种倾斜台阶面调控二维晶体相结构的新机制。通过在单晶镍衬底表面构造平行排列的高台阶,同时设计台阶倾斜面和平台面之间的精确夹角,实现了对于单个氮化硼晶畴的逐层同向排列、一致滑移的堆垛锁定和对于所有氮化硼晶畴取向协同的生长控制,首次获得了二维菱方相单晶氮化硼晶体。2024年5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倾斜边缘外延铁电单晶菱方氮化硼》(“Bevel-edge epitaxy of ferroelectric rhombohedral boron nitride single crystal”)为题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5-18

  • 我国学者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图 实验节点布局示意图:Alice节点位于中国科大东区、Bob节点位于合肥创新产业园、Charlie节点位于安徽光机所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包小辉教授、张强教授等首次完整实现了基于单光子干涉的远距离双节点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城域三节点量子纠缠网络。研究成果以“城域量子网络中量子存储间纠缠的建立(Cr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18

  • 我国学者在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新方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靶向PD-1阳性细胞的外周克隆清除诱导免疫耐受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41217、82071803、82271811)等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夏家红教授、吴杰教授团队在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新方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靶向克隆清除PD-1阳性细胞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形成(Targeted depletion of PD-1-expressing cell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18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多发性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MS患者B细胞亚群失衡的分子代谢机制及干预策略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3A20428、32370962)等资助下,福建医科大学李锐教授团队联合海外合作者在多发性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氧化磷酸化调节B细胞效应性细胞因子,促进多发性硬化炎症的发生(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s B cell effec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18

  • 我国学者在甲状腺发育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HGF-ME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分叉过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00879, 82070816)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宋怀东教授、董梅博士、赵双霞副研究员团队在甲状腺发育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HGF/MET信号通路的缺失通过阻碍甲状腺分叉的过程引起甲状腺发育异常(Deficiency of the HGF/Met pa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18

  • 我国学者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影响心肌细胞存活和代谢的转录调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运动诱导的Hmbox1下调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25005、82020108002、82170285、81970335)等资助下,上海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肖俊杰和贝毅桦教授团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影响心肌细胞存活和代谢的转录调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抑制Hmbox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通过激活Gck促进心肌细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5-18

  • JACS封面 | 上海药物所利用生物纳米孔实现复杂聚糖精准区分

    糖作为生命体系中三大聚合物分子之一,具有远超核酸和蛋白的复杂结构。实现高效的糖结构鉴定和序列解析是开展糖类物质活性与功能研究的基础,是推动糖科学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前期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高召兵联合攻关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后的生物纳米孔描绘了糖官能团的电信号指纹图谱,将纳米孔在糖领域的研究从“糖检测”正式推进至“糖测序”阶段,纳米孔糖测序(nanopore glycan sequencing)已成为研究热点(J. Am. Chem. Soc.,2023,封面文章)。糖的结构极其复杂,具备对复杂聚糖的综合传感能力是实现纳米孔糖测序需要解决的前提之一,然而已有纳米孔均不具备区分复杂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05-18

  • 中科院学者Nature最新发文:破解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二聚化和抗抑郁药分子识别密码

    2024年5月15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merization and antidepressant recognition at noradrenaline 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杨德华课题组和临港实验室蒋轶课题组合作完成。该研究破解了重要神经系统疾病靶标——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同源二聚化,转运天然底物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选择性识别六种抗抑郁药物的分子密码,为理解NET等单胺类转运体的生理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对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4-05-17

  • 植物如何实现免疫调控?中国科学家最新Nature取得重要进展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稻瘟病菌等病原真菌的侵扰,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从而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水稻对磷、氮等营养元素的巨大需求,导致过度施肥,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深入探索水稻免疫和共生的机制,提高作物抗病性和营养吸收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促进水稻营养吸收和生长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对水稻造成毁灭性病害的稻瘟病菌均属于真菌。它们的细胞表面都覆盖着一种名为几丁质的多聚糖类物质。那么植物又是如何区分'有益'还是'有害'微生物的呢?原来'长短有别':短链几丁质可以作为共生信号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4-05-17


页次:1/1528  共30549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