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首先实现转基因动物育种商品化

【字体: 时间:2000年10月24日 来源:

编辑推荐: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志伟、通讯员张晓良报道:由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和林浩然院士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10月17日对“快速生长转基因鲤鱼的中试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这一项目建立了快速生长转基因鲤鱼的高效、安全养殖模式;对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鱼食品消费安全进行了严密的科学实验,证实了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鱼的食品消费安全性,为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主持的该项研究,筛选获得快速生长的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黄河鲤鱼核心群200尾,其生长速度比对照鱼快140%以上。试验研究证明:转基因鱼怀卵量略低于普通黄河鲤鱼,受精率和孵化率与对照鱼无显著差异,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黄河鲤鱼具备大规模苗种繁育生产能力;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F1代的大规模养殖不仅增产,而且可降低养殖成本,并为转基因鱼的进一步选育提供材料;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三倍体鱼平均体重增长速度比对照鱼提高15%,饵料利用效率提高11.1%,由此建立了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鱼高效、安全的养殖模式。试验还证明:摄食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鱼对小鼠的生长、脏器发育、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繁殖能力及其后代的生长发育均无影响。

  1983年,中国率先开展了鱼类转基因研究,朱作言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鱼类受精卵,于1984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在此基础上,证实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在受体鱼中的整合、表达、性腺传递及其表达产物的促生长效应,并建立了转基因鱼研究的理论模型。然而,以育种为目的的转基因鱼研究涉及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养殖学以及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国际上众多实验室在经过初期的尝试性研究之后,难以深入,现仅在我国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几个实验室继续进行。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引起各国政府、相关研究机构、新闻界和公众等的普遍关注。朱作言院士介绍说:在“快速生长转基因鲤鱼的中试研究”中,将草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身上,对鲤鱼来说是安全的;所转的基因产物为多肽,即天然存在于草鱼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经过加热等物理处理后,食用是安全的;不育三倍体转基因鱼不能繁殖产生后代,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种群规模,对环境是安全的。

  鲤鱼是我国淡水渔业的传统养殖品种,目前在淡水养殖中仍为重要的主养对象。转基因鲤鱼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效率高等优良性状,大规模养殖能够增产、增效。为此,专家组建议,尽快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鲤鱼传统品种的养殖地区推广养殖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在我国建立世界首例转基因动物品种商品化生产的范例。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