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行为变化由多基因控制

【字体: 时间:2002年06月05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生物通讯]从美国的三冠马王Seattle Slew到约克郡的“低脂”猪,人类自史前时代就已经培育出各种指定性状的动植物。但要检测出哪些基因得到选择性育种的“眷顾”并非易事。而现在的芯片技术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一条捷径。

    由神经科学研究院的Ralph J. Greenspan 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DNA芯片技术找到了揭示选择性培育特定性状时哪些基因发生变化的捷径。研究小组研究了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应答地球引力(趋地性)的方式不同的两个株系,发现差异是由于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人员识别出其中的几个基因,其中两个存在人类副本。

    Greenspan 解释说,行为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但趋地性的确有着根深蒂固的遗传基础。这是多年来多代选择果蝇应答地球引力差异的结果。

    “由继承于双亲独特的基因组合决定,每一个体都要经历独特的生命历程。了解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是当代基因组学面临的一大挑战。该研究对于我们人类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们行为的遗传基础可能也是多个基因各自微小作用合力的结果。

    简而言之,该研究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是基因组图谱实际应用的一个范例:DNA芯片技术可用于发现和测定某一生物体整个基因组的活动。

  • 为研究选择性遗传育种某一特定性状发生的遗传变化打开了第一扇窗户。

  • 强烈提示选择性遗传育种引起的遗传变化并非由于单基因的严重破坏,而是多个基因的微小变化作用的结果。而多个基因中的每一个,其有效的作用和变化依赖于基因网络中其它所有基因的状态。

    这篇研究发表在本周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该杂志久负盛名,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伊利诺斯大学权威行为遗传学家Jerry Hirsch (也是本文的合著者之一)进行的两项载入教科书的经典果蝇行为差异选择实验建立创刊。同时,Hirsch 和他的同事还培育出具有相反趋地性应答的两个果蝇株系。但他们无法识别出造成两个株系差异的基因。神经科学研究院与Greenspan 共事的Dan Toma以及耶鲁大学的Kevin P也参与了上述研究。

生物通摘译自BIO.COM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行为|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