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市场被“非典”激活需求将呈几何级增长

【字体: 时间:2003年05月29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对生物制药企业来说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公众当前对接种疫苗的认识发生了时代性的变迁,疫苗市场的需求将呈几何级增长。但疫苗市场被激活并不意味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会随之而至,一切还需要过程。而国家对抗“非典”战役的倾力投入和高度重视,无疑更加剧了药企们对中国疫苗市场的判断和信心:庞大的中国疫苗市场在朦胧中开始启动。

  “中国庞大的疫苗市场显然已经被激活,并迅速地启动起来。”5 月15日,北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这位专家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中央财政拿出20亿元人民币设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在国家财政部随后公布的“非典”

  防治基金用途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于‘非典’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和‘非典’

  防治的科技攻关”。

  事实上,在这之前,中央财政就已经紧急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研攻关和SARS病毒检测试剂的研究等费用。

  很显然,单从政府层面上讲,这一系列政府行为无疑已经激活了中国庞大的疫苗市场,而那些对商机永远保持 “敏感”的制药企业,已经投入到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跨国药企“豪赌”中国

  3月13日下午1点30分,上海东方滨江宾馆9层。早春的艳阳穿过没有遮掩的窗户洒落地上,给浦江厅带来浓浓春意,由中国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之一的葛兰素史克(GSK)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主办的“2003 中国疫苗学术研讨会”在与会者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期待中徐徐拉开了帷幕。

  “GSK是国际卫生组织(WHO)最大的疫苗供应商并拥有全球疫苗市场24%的份额,到葛兰素史克疫苗部工作仅仅3个星期的徐小姐说这话时多少有些兴奋,除了因为她对葛兰素史克充满挚爱之外,更是因为这24%意味着全球疫苗市场最大的寡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3月份,除了广州的“非典”疫情已演绎到顶峰外,北京也发现了首例“非典”患者,再联系到葛兰素史克的背景,恐怕没有太多的人怀疑其选在这个非常时期举行研讨会颇有深意。

  “我们正在‘非典’疫苗的研发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已经和其他公司一起与WHO及华盛顿的美国政府官员就此进行了商讨。”葛兰素史克首席执行官Mr.JPGarnier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话无疑证实了外界的揣测,不过Garnier一再强调,“目前我们还处于非常初期的讨论阶段。”

  Garnier对记者也并不讳言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和各国卫生部门在最大程度上共享对于这一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在众多跨国医药公司中,葛兰素史克公司显然是此次“非典”事件吸引眼球最多的一家,但在中国市场上与其有同样表现的还有安万特· 巴斯德公司等跨国药企。

  面对跨国药企“豪赌”中国的疫苗市场,国内生物制药企业表现出的却是另一种心态。

  国内药企看好干扰素

  “波澜不惊”,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国内药企。

  据了解,国内疫苗的研制开发主要由卫生部直属的6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完成,分布在北京、长春、武汉、昆明、成都、兰州、上海等地。据称,对外界相对神秘的军事科学医学院也投入到了这次“非典”疫苗的研究中。负责研发的一位研究员说,他们3年前开始的一项针对肝炎的疫苗研究最近证实对SARS病毒有预防和干扰作用,所以现在“转型” 到

  SARS疫苗的研发上了。

  不过,由于有国家的专项资金投入,虽然他们也开始进入到市场竞争,但更多的精力仍然放在疫苗的研制过程,对市场销售方面的激情还远不及跨国药企。

  然而另外有一些企业,尤其是保健品行业为数不寡的数家企业的表现却出乎业内人士意料之外,“准确地说,这些企业在打‘非典’的擦边球,借机炒作概念。”

  “我们本来就是生物制药企业”,5月15日,深圳某著名企业的负责人木小姐对记者的采访显然怀有一定的警惕。

  尽管人们对这家企业的认识基本上还仅限于其生产的保健品,但木小姐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生产α和另外一种相关的针剂干扰素,目前他们正在申请其他系列干扰素产品,“样品已经送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

  “批下来不成问题,就是还得等几天”,木小姐成竹在胸地向记者保证,因为有知情人此前曾向记者透露,该企业已经准备启动尚没有正式批文的干扰素生产线了。

  与此类似的是,南方另一家赫赫有名的保健品生产企业也磨刀霍霍。据可靠消息称,这家企业也没有国家相关部门的批文,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干扰素的生产事宜。记者一直想了解相关的具体情况,但该项目负责人的手机却一直没有人接听。

  业内有人把干扰素戏称为疫苗市场的“边缘产品”,而自从“非典” 疫情爆发以来,过

  去一直以可有可无的方式存在的干扰素突然“成了市场的新宠”,除了身价倍增之外,各大

  药店无一例外售罄。在“非典”时期,企业主们似乎又找到了新的 “利润点”。

  “这完全是一种跟风”,5月16日,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保健品行业又出现了企业跟风的苗头。”

  贾是保健品行业资深专家。他警告说,从今年1月1日起所有“药健字”的保健品停止生产,改换“准字号” 和“卫食字”已经是前车之鉴,现在“又盲目跟风”,在“非典”之后的“秋后算账”中,这些企业将难逃责难。

  疫苗需求上涨10倍

  “国家继去年投入8亿元之后,今年又计划投入12亿元人民币用于预防免疫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王贺祥向记者证实。

  他说,中国疫苗市场才刚刚起步,但潜力巨大,市场增长率将达到 15%,远远高于全球10%的平均增长水平。

  王贺祥对中国疫苗市场的判断来自于这样的分析:从1980年到2000 年,中国疫苗市场容量增加了10 倍,是处方药增长的2倍多,疫苗市场的成长远快于处方药的增长。另外,由于国家对预防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刺激了中国疫苗市场的急速增长。

  北京疾控中心的那位专家分析说:“以前人们并不怎么认可疫苗接种,有相当部分人群给他免费接种,他都不愿意。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之后,公众对接种疫苗的认识肯定会发生时代性的变迁,疫苗的市场需求量将呈几何级增长。”

  据透露,“非典”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市场上的疫苗需求在短短两个月内几乎增长了10倍。

  北京的疫苗市场在变化,中国的疫苗市场在变化。但这位专家提醒说,中国的疫苗市场被激活,并不意味着大把大把钞票会随之而至,因为这还有一个过程。

  他所谓的“过程”是指成本转化问题。跨国药企卖的是品牌,而本土药企是以价格取胜的。据悉,目前国产疫苗比跨国药企的疫苗产品要便宜50%到70%。比如肝炎疫苗,国产每支价格在17元左右,而进口的儿童肝炎疫苗价格则达到了284元。

  有跨国公司也表示,他们也想把价格降下来,但降价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销量,所谓薄利多销,但目前中国市场的需求量还不足以达到降价底线。

  “中国13亿人口中,9亿生活在农村,疫苗市场激活了,但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农村,农民的低收入水平决定了盘活中国疫苗市场还需假以时日”,按照北京疾控中心这位专家的说法,在今后不短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疫苗市场还不会有明显突破,国内药企和跨国药企都面临着成本压力,但最大的市场份额依旧在国内药企手中。

  尽管如此,那位专家对中国的疫苗市场,尤其是“非典”疫苗市场的态度,仍然是“还没有到说的时候”。除了成本外,疫苗的安全性是他做出判断的另外一个依据。

  “疫苗的使用对象是健康群体,而中国疫苗市场这么多年没有长足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疫苗的安全性,这几乎成了市场发展的一块‘软肋’”,他同时认为,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上一直没有取得理性的成绩,就是人们“ 怀疑洋产品的安全性”。

来源:中国商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非典疫苗|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