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人类才是黑死病祸首 鼠类含冤数百年

【字体: 时间:2004年05月24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黑死病流行堪称欧洲史上最恐怖事件,人们都认为这场疾病是由穿梭于欧洲城乡间的鼠类传播。但据东方早报报道,近期两位英国教授通过对欧洲数百年来瘟疫的文献记录研究,得出新结论:传播黑死病的真正罪魁祸首,是为找工作而游荡于各社区间的旅行者,这些流浪者往往没有意识自己已染上了这种可怖的病毒。

1348年,黑死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这场猖獗了3个世纪的瘟疫,先后夺去2500万余人的生命。

社会历史学家苏·斯考特与退休动物学教授克里斯·邓肯一起,通过对英国黑死病流行时期的教区记录、遗嘱和日记的文献分析,整理出一套“英国黑死病史”。他们确信,黑死病并不是像传统说法那样,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淋巴腺鼠疫传播,而是另一种高传染性的致命病毒——出血瘟疫(haemorrhagic plague)。

他们将研究结论写在新书《黑死病回归》中,认为20世纪的医学研究严重误解了黑死病的传播源。

邓肯和斯考特在对这些疾病文字资料的整理中发现了一个极为矛盾的部分:“在英格兰坎布里亚郡1538教区记录中,我们对一位名叫安德鲁·霍格森的外乡人很感兴趣。根据记录,在他死后不久,该郡立刻有许多人死于黑死病,而在接下来的22天后却又没有任何死亡记录。对于恶性传染病来说,这样长的时间间隔十分罕见。”

他们将人们相继得病之间的时间差画图表示,发现黑死病的潜伏期大概为27天。尽管中世纪的欧洲交通极度不发达,但这样长的潜伏期足以让流浪者有足够时间到达另一个城镇,而他们在旅途中还未病发。这让瘟疫的流行成为可能。

他们还在关于瘟疫的文字描述中发现,发病者的症状首先是昏迷,然后呕吐,最后是痛苦不已的全身肿胀——这更符合出血瘟疫的症状,而不是淋巴腺鼠疫。

邓肯坚信鼠类是“无辜”的。他指出,当时欧洲还没有灰鼠存在,而当地的黑鼠并没有在乡间活动,同时对这种病毒也没有任何免疫力,不足以造成传播。另外他还指出,冬季时的低温让鼠背上的病毒根本无法生存。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黑死病|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