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物农药产业的建议

【字体: 时间:2005年01月26日 来源:农博网

编辑推荐:

  

  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环境的协调,特别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及筛选新农药的艰难,使得企业和研究人员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与使用。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



  发展生物农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的统计,全世界农林生产过程中,每年因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在l/3以上。根据我国农业部1998年的统计,全国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38亿亩次,仅棉铃虫一项即可造成上百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森林病虫鼠害每年发生面积为1.2亿亩次。

  防治病虫草害,目前仍以化学农药为主。自20世纪40年代化学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有45000余种化学农药制剂,经常使用的约500种,产量在200万吨以上。我国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品种582个,产品共计9700多个。 1999年生产的化学农药大约38万吨。我国已成为农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害虫大量增加。20世纪50年代,抗药性害虫大约有50种,到了90年代初增加到552种,90年代末已增加到900种。特别是近10年来,棉铃虫、蚜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多发性害虫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增加了几百乃至数千倍。据1993年我国农业部对害虫抗药性监测结果,棉蚜对菊酯类农药的抗药性已比原来高出4万多倍。危害蔬菜的抗药性小菜蛾、甜菜夜蛾已成为世界性的防治难题。在我国,棉铃虫、稻飞虱、甜菜夜蛾等害虫已成为几乎无药可治的农业害虫了。尽管化学农药的用量成倍增加,全世界因病虫草害的危害仍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

  大量化学农药的施用,使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9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300万起化学农药中毒事件,其中急性中毒事件约50万起。75%的中毒死亡事件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另据对68个国家的调查,急性农药中毒者中93%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汞制剂所引起的。此外,化学农药污染还可导致死胎、流产和癌症等疾病发生。据全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儿童科学院的调查,自1950年以来,儿童癌症患者增加了9.8%,成人肾癌患者增加了109.4%,皮肤癌增加了321%,淋巴癌增加了158.6%,这与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有直接关系。我国农药污染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食品中农药检出率高达90%以上。我国1992-1999年每年因发生农药中毒事件,造成伤亡的人数超过10万。

  化学农药大量杀伤天敌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害虫再生猖獗,使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近年来,我国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一度大爆发,蚜虫、螨类、飞虱、甜菜夜蛾、潜叶蝇等害虫危害逐年增加,有些地区鼠害猖獗,都与化学农药大量杀伤其天敌有关。另外,化学农药的大量频繁使用还引起一些经济昆虫的死亡,据美国报道,加州曾因农田施用化学农药造成了7万群蜜蜂损失;我国上海郊区也曾因棉田施用对硫磷而发生蜜蜂大量死亡事件。

  化学农药新药开发越来越难。研制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仍然是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新药筛选成功率愈来愈低,对新药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新药筛选越来越困难。筛选化学农药的机率只有二万分之一,而生物农药的成功率是五千分之一。与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的开发周期3倍于生物农药,开发费用40倍于生物农药,注册费则是生物农药的100倍。这种状况迫使企业寻求新的发展途径,用更多的投入来开发生物农药。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美国EPA于1990年宣布撤销了91种化学农药的登记;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决议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1994年,美国公布了43种化学农药禁止使用,11种严格限用。瑞典、丹麦、荷兰等国家于1990年制定了在5一10年内减少化学农药用量50%的计划;欧盟也制定了类似的计划;我国也已撤销了十几种化学农药的登记。

  代替化学农药的将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要求,在2000年前全世界生物农药的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60%。虽然目前远未达到这一目标,但努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生物农药是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保证。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是国家发展目标之一。在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中已明确规定,A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使用Bt、农抗120、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北京、上海、山东、广州、福建等省市都已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条例,明确规定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和部分高毒农药。在今后几年内,占我国农药使用量70%左右的5种剧毒化学农药将会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亟须加速生物农药发展。目前,瑞士诺华、德国巴斯夫、日本武田制药、美国孟山都等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中国生物农药市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是国际大市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及早布局,制定政策,加速发展规模化的生物农药产业,并加快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以活的生物体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为主,制成用于农林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农药。目前,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细菌杀虫剂、昆虫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以及昆虫信息化合物等。生物农药最突出的优点是对人类健康无危害,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



  国内生物农药发展缓慢的原因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1970年,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此后,我国的生物农药开始有较快的发展,并被列入“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30余家研究机构,拥有500余人的专业研发人员,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自60年代初我国相继开始工厂化生产Bt杀虫剂和农用抗生素以来,迄今已注册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77个,占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3.4%,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产品有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7.1%,总产量近10万吨,使用面积约10亿亩次。

  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我国生物农药业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产业。国外的农药业主要由7家大公司控制,其销售量占全球农药销量的90%。而我国,现有农药企业近2000家,其中生物农药企业约400家。在这400家生物农药企业中,真正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不多,较大规模生产的生物农药品种只有4-5个。而且,多数企业为小型乡镇企业,生产装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商品的剂型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也不稳定。与国外产品比,我国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生物农药自身性能的制约。生物农药具有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与化学农药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施用之后不能很快见效果。生物农药显效时间一般需几小时甚至几天,这种速度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可以说,这一缺点是制约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有的生物农药残效期较短,有的杀虫谱较窄,有的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生物农药产业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如前所述,各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均已陆续公布了禁用或限用化学农药名单,并制定规划发展生物农药。目前,每年新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以4%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生物农药占所有农药的份额将由现在的2%-3%增加到50%。在我国,虽然在《中国2l世纪议程》中提出发展生物农药,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有机农业食品发展中心,一些省市也已公布了在蔬菜瓜果上禁用的剧毒品、高毒化学农药名单,但迄今没有国家统一的有关禁用限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法规,也没有一个倡导和支持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对策与建议

  国家应把生物农药作为产业重点发展。发展生物农药产业不光看它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它长远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发展生物农药对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该把发展生物农药业作为一项国家发展重点来考虑。

  制定相关法规,公布禁用和限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名单。应统一规定在蔬菜和瓜果生产中禁用和限用的化学农药,强调应用生物农药生产无公害蔬菜瓜果。目前,我国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氨等剧毒化学农药和高毒农药,占农药使用量的70%左右,应限期禁止使用。

  协调发展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化学农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物农药不可能完全取代化学农药,农业生产中将是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化学农药并存的局面。因此,应协调发展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化学农药。采取复配和混配的途径,如Bt杀虫剂十阿维菌素,Bt杀虫剂十灭多威等,将是今后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集成人才和生物资源优势,实现技术创新。采用生物技术研发新品种;重点突破生物农药见效慢的问题;对已有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以扩大其用途。

  发展生物农药必须注意战略布局。一是注意生物农药品种结构布局;二是注意区域布局。向多品种结构发展,而不是单单依靠一两个品种,是生物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发展生物农药时,不但要注意推动规模化大型生物农药企业的形成,而且要注意发挥我国生物农药研究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多品种结构,这是长久之计。建议在有研究实力的地区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资源优势整合,集成创新,在全国形成3-5个既具有开发能力,又能规模生产的大型生物农药企业,逐步形成多品种结构的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格局。

  政府应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和中试开发的支持力度。虽然自“七五”以来,生物农药即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但是对其支持力度,远不如对化学农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长,农业生产中将会更多地使用生物农药。因此,今后一方面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推进规模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投入,支持生物农药应用基础研究和中试开发,以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陈为京 陈建爱 王未名)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生物农药|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