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新药研发途径探究

【字体: 时间:2005年01月26日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编辑推荐:

  

  在药品研制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一个新药的诞生过程是这样的:一家研究机构有了某种新药研发的构想,无论这个研究机构是属于制药企业、科研院所还是大学,只要他们的构想被认为可能会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就会获得继续研究所需要的费用。这笔费用可能来源于制药企业,也可能来自风险投资基金或者银行。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部分构想将被淘汰,只有很少的药物可能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并得到追加的研发费用。在经历临床试验阶段淘汰之后,最终研发成功并被获准上市的药品已是凤毛麟角。欧盟制药行业协会总裁、阿斯利康CEO麦奇洛不止一次对公众用一系列数据描述阿斯利康在新药研发上挑战风险的勇气:"一般来说,在药物发现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5000到10000个项目当中筛选出一个可能上市的药品。在近10000个项目中要筛选250个化合物,这250个化合物最后筛选剩下5个可以进行真正临床研究的化合物,最终才有可能产生一个上市的药品。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市的药品当中,只有1/3才能真正产生利润。如此算来,医药研发成功率不足三十万分之一,而且整个过程要花10年到12年的时间,花费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由此不难发现,在研发过程中,很多资金"打了水漂"。但经过大浪淘沙后上市并赢利的原研制药品,其巨大的市场回报将弥补所有的研发费用,并带来滚滚利润。 

但是,制药行业这种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模式现在还不能被中国企业原样照搬。因为与跨国制药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规模较小,现有的以仿制药为主的产品结构带来的利润也比较少,使得企业无力承担巨大的高投入和高风险。以2003年研发投入为例,美国惠氏是20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为23亿美元,阿斯利康投入达35亿美元。这样的投入对于中国本土的制药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中国制药企业大多是针对本土市场,所占领的海外市场非常有限,如果没有全球市场为依托,即使拥有一个成功的原研制产品,也不可能在专利保护期内快速收回研发成本并获取最大利润。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制药企业照搬国外研发模式肯定行不通。但总停留在仿制药阶段,其低利润回报和高度同质化引发的恶性竞争又令中国制药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积极参与研发、靠新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制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本土的制药企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切入到世界新药研发的链条中去呢?



借船出海 三步走向专利药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总裁柯石谛和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幼雷不约而同,为中国本土制药企业参与新药研发指出一条路:与跨国制药企业合作。 

柯石谛认为,中国在新药研发特别是生物医药方面有许多极具吸引力的构想,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和未来的市场不够大。与跨国企业合作正好可以弥补这两个不足。例如日本有一家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新药,日本本土市场由日本公司掌握,而其他市场则交给合作的跨国企业开拓。这样一来,研发阶段双方共同投入,新产品上市后共同开辟市场,利益就可以共同分享。这种研发模式为很多制药企业普遍采用。

刘幼雷将这种"借船出海"的合作研发模式总结为三步曲:首先,中国本土企业可以继续发挥其原料药和仿制药方面的优势,积累资金,并通过合并重组将自身规模逐步做大,由此获得与跨国企业合作的能力;其次,通过与跨国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最后,当自身实力与掌控的市场能够满足自己开发新药的需要时,本土企业就可以逐步脱离跨国企业,自行开展新药研发。刘幼雷告诉记者,这种三步曲也是日本和印度的许多大制药企业走过的道路。



加强合作 正视风险求发展 

一方面,中国本上企业需要与跨国企业合作,通过他们来开辟海外市场,但与此同时,中国本身巨大的市场也极具吸引力,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本土终端市场的吸引力,来吸引一些公司与自己合作开发新产品。 

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的执行总监舒德为记者虚拟了一个案例,假设欧洲有一家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准备研发一个消化领域的产品,而中国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如果中国某家本土企业恰好在消化领域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或者其原有的产品在消化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欧洲的那家公司就可能非常愿意与该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该项目。双方共担研发所需费用,也共担风险,将来则可以共同分享利润。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告诉记者,法国某公司准备研究开发一个治疗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的药物,但是欧洲的器官移植病人总数并不多,而中国在这方面具有市场潜力,恰好是该产品的一个重要目标市场。于是,该公司非常想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这个产品,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中。 

既然是开发,就要冒失败的风险。舒德认为在中国企业的新药研发道路中,观念的改变、长远的投资眼光与资金同样重要。虽然有一定的风险,可一旦参与研制的新药开发成功,专利药的巨大利润可以使参与研发的中国企业在与国内同行的竞争中很快脱颖而出。



改变剂型 高效申请快切入 

从化合物筛选阶段切入新药研制,对中国企业来说确实比较困难,但新药研发是一环扣一环的整个链条,从其中某一个环节切入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研发改进新剂型。 

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高级总监李正达认为,剂型的改变对于患者的意义也可能比较巨大。例如,对于一些终生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人来说,胰岛素针剂的使用非常不方便,如果有哪家公司能够研究出喷雾剂或其他更方便的胰岛素剂型,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更可能令该企业最终垄断胰岛素市场。另一个例子是惠氏-百宫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抗排异药"雷帕鸣",该药以前的剂型是口服液,只能在摄氏4~8度的环境中保存,患者在使用时非常不便。通过剂型改进,现在的片剂只需要常温保存就可以,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韦有华指出,不仅对于患者,对于国家的医疗保障来说,研发新剂型也具有重大意义。例如通过新剂型的研发,一些缓释、控释剂型的药物可以让患者从一天服用3次改为一天只服用一次。但服用新剂型药物的每日费用却远低于服用原剂型药品。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家医疗保障和患者自己所在费的用药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通过研发新剂型申请新药也非常高效。在制药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一种原料药的剂型平均有8~10种,国内却只有2~3种。因此,开发新剂型的潜力非常大。而一种剂型改进的成本远远低于一个新化合物的研发,一旦新药申请成功,就可能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企业可以很快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刘贞贤认为中国制药企业未来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不参与新药研制,只满足于仿制,其后果是陷在低利润和恶性竞争中,规模总也不能做大;另一条路是找到切入点,积极参与新药研发,从而有所收获,最终形成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借此将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当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时,中国就会逐步从一个制药大国成长为一个制药强国。作为中国人,刘贞贤希望看到更多的本土企业参加到新药研发队伍中来。当然,除了企业本身需要努力外,国家在价格、报销目录、新药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方面对于原研制药品的保护和鼓励,也是促使中国制药企业参与国际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