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工作的成绩和“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字体: 时间:2005年10月11日 来源: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

编辑推荐:

  

  我国是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措施更加有力,效果更加明显,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全国土地沙化自建国56年来首次实现了逆转,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沙区生态建设状况已从治理小于破坏进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的阶段;二是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防沙治沙法》,防沙治沙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三是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第一个《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沙化土地实现了按规划、有步骤、成规模治理;四是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若干扶持政策,防沙治沙思路实现了战略调整;五是中国首个碳汇项目在防沙治沙领域启动实施,我国生态产品市场逐步实现了国际化;六是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组织授予国家林业局周生贤局长“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首次为政府主管部门颁奖,中国履约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公认。
    防沙治沙取得如此成就,其主要措施是: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治沙工作大发展。
    二是妥善地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沙化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防沙治沙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三是运用优惠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采取向治理者直接投资、生态效益补偿、政府收购个人治理成果、保护治理者合法权益和保障治理成果有效流转等政策措施,调动了社会各界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四是实施依法防治战略,严格实施防沙治沙法。采取禁垦、禁牧、禁樵等措施,制止人为破坏行为,有效保护天然林草植被。
    五是实施科技治沙战略。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推广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提高了防沙治沙科技含量。建立了一批防沙治沙示范区。
    六是加强了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京津工程是防沙治沙的骨干工程,该工程截至2005年6月底,国家累计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172万公顷,占国家累计下达计划任务的93.26%。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近三成;沙尘天气大幅度减少和减弱,据监测,2004年北京地区有13次大风过程,但真正形成沙尘天气的只有3次,较往年明显减少;空气质量也明显好转,2004年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达标天数由98年的27.4%提高到62%,增幅高达34.6%;水土流失面积、主要河流、水库泥沙输入量均有明显减少,密云水库每年减少泥沙入库量达104万吨;农牧民增收显著增加,1622万农牧民在工程建设中直接受益,与2000年相比,2004年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1080元;干部群众生态道德意识明显提高,一种爱绿、护绿、增绿的生态文明氛围已初步形成。
    实施好京津工程,在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一年突出一项重点。2000年突出抓试点。有针对性地确立了包括7种类型的66个试验示范项目,总结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和实用技术;2001年突出抓“三禁”(滥牧、滥樵、滥垦)。工程项目区全面实行“三禁”措施,使人为破坏植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保障了建设成果;2002年突出抓机制创新。出台了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2003年突出抓工程档案管理。基本实现了户有卡、村有薄、乡有档、县有库的档案工作管理目标;2004年突出抓后续产业。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发了《营利性治沙登记管理办法》,推动了工程区后续产业的发展;2005年突出抓林分抚育和管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分抚育和管护工作的通知》,有效地促进了林分质量的提高和工程建设成果的保护。
    尽管我国防沙治沙成效显著,但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和艰巨性等特点。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力度,保持防沙治沙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根据《决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确定的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110万公顷,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确保任务完成,目标实现,我们将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加大依法治沙力度。进一步完善与《防沙治沙法》配套的规章制度,加强防沙治沙执法体系建设,充实执法监管力量,明确执法责任,健全监督机制,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土地沙化、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推行“三禁”,保护沙区植被,切实巩固防沙治沙成果。
    二是全面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任务。将《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省,强化监督检查。按照《规划》的要求,切实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严把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关,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取得实效。根据相持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强化措施,狠抓防沙治沙薄弱环节。划定和建设一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实行严格的封禁保护。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精神。该《决定》是在准确把握我国防沙治沙相持阶段特征和基本矛盾的基础上颁布的,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沙治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决定》各项要求,以《决定》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认真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切实将《决定》精神落到实处。
    四是积极推进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是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因此,要坚定不移推进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完善规划,优化建设内容,赋予工程建设新的内涵和任务;继续加大植被建设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加强植被抚育和管护,巩固治理成果;搞好后续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抓好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调动各方积极性。要狠抓责任落实,严把进度、质量关,确保“十一五”建设任务的完成。
    四是推进科学治沙。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应用业已成熟的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治理模式。全面推行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与科技支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制度,将科技支撑贯穿于防沙治沙的全过程,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切实加强基层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技术素质。切实加强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探索适应相持阶段特征的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新机制。
     五是大力发展沙产业。科学合理利用沙区资源,把防沙治沙同农牧民脱贫致富,调整沙区产业结构,发展沙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沙区特有的工业原料林、饲料林、中药材、食用植物资源优势,发展沙区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通过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积极投入防沙治沙,发展沙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