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读2005诺贝尔奖

【字体: 时间:2005年10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编辑推荐: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间陆续揭晓,这些获奖成果和获奖者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他们做了什么?

    他们所做的对人类将产生哪些影响?专家的点评帮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诺贝尔物理学奖——描述了自然界光的本性

    “尽管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了三位科学家的两项科研成果,但实际上这两项成果结合得非常紧密,他们描述了自然界光的本性。”在点评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主要获奖成果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孙昌璞研究员说。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和德国的三位科学家。其中,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则“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作出重大贡献”。

    孙昌璞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开始,激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对光本身特性的描述上则遇到了一些困难。格劳伯在当时提出了“相干性的量子理论”,不仅解决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而且奠定了量子光学的基础,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学术界许多人期待已久的事情”。

    “霍尔与亨施的研究,主要结合了原子物理和量子光学,在精确测量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昌璞具体解释说,对时间的精确测量主要依靠原子跃迁的频率,但在原子运动的状态下,测量不太精确。而利用激光技术将原子冷却后使之速度降低,就可以作出精确测量,“他们主要在精确测量的技术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这三位科学家以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尽管“生涩难懂”,但却已经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一些方面已经惠及普通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精确激光技术、日渐普及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

    孙昌璞说:“我认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近年来较多地关注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因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与最先进、最新的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恰恰又需要在非常基础的理论研究方面下功夫。”

    孙昌璞进一步介绍说,我国在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光机所、山西大学以及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等科研机构,都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诺贝尔化学奖——朝“绿色化学”前进一大步

    “他们的成果得奖,是化学界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科研成果本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一成果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他们的成果推动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每天都惠及人类。”中国科学院戴立信院士对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获奖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以及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合成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成果评价为“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称人类如今每天都在化工生产中应用这一成果,主要是在药物和先进塑料材料的研发上,“烯烃复分解反应是寻找治疗人类主要疾病的药物的重要武器”。

    81岁高龄的戴立信院士介绍说,烯烃复分解反应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研究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诺贝尔奖评委会介绍说,几位科学家的获奖成果是“朝着‘绿色化学’方向前进的一大步”。戴立信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应用该成果一方面提高了化工生产中的产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副产品;另一方面其副产品主要是乙烯,而乙烯是可以再利用的。

    戴立信介绍说,尽管我国在对烯烃复分解反应本身的研究方面与世界水平尚有差距,但是在利用该反应的研究方面则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戴立信非常高兴地介绍说,“格拉布是我们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名誉教授,他曾经多次来华访问,与我们有着非常良好的学术交流。”

    在今年获奖的三位科学家中,肖万和施罗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基本原理方面,格拉布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成果。戴立信认为,将诺贝尔化学奖同时授予三人,“体现了诺贝尔奖评选的原则,就是记住那些在基础研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革命性地改变了对胃病的认识

    “幽门螺杆菌”,成为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键字”。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3日宣布,将今年的这一奖项颁发给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相对于近年来出现频率颇高、进展诸多的基因、干细胞等尖端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得奖似乎显得有点“平淡”。但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实实在在地开创了人类对胃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

    在接到获奖电话通知后,现年68岁的沃伦不禁回忆起当时的研究状况:“改变那种是因为压力和其它因素引起(胃溃疡等疾病)的想法,是如此难以进行,几乎没有人相信那真的是因为细菌引起的!”

    虽然沃伦早在1979年就获得了对幽门螺杆菌的初步发现,但因有悖于当时的医学认识而不为人所承认,直至他随后和马歇尔合作坚持继续研究,最终才逐渐获得众人的肯定。而为了证明致病机理,马歇尔还曾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着实大病一场。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人“固执己见”的创新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也是他们赢得尊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他们提出这一理论之前,人们认为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压力和生活方式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感染有这种细菌,但多数人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它可以引发胃癌。胃癌在癌症死亡疾病中位居第二。

    由于他们的这一先驱性的发现,胃溃疡病已不再是一种经常导致人失去生活能力的慢性疾病,医生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有机酸抑制剂来治愈这种疾病。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

    正如评委会在颁奖公报中所说,“感谢他们的发现,胃溃疡终于不再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慢性疾病”。

    马歇尔和沃伦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不过对他们来说,成千上万病愈患者对他们的感谢,或许才是真正的奖励。作者:潘治 颜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诺贝尔|2005|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