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药品上市安检通道

【字体: 时间:2005年03月29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敲响安全警钟

  镜头一:2004年8月25日,美国FDA药物安全部公布:属于COX—Ⅱ抑制剂的“万络”大剂量服用者与不使用万络的人相比,患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危险增加了3倍。消息公布次日,默克公司的股票应声下跌近3%,自10月起,一度被称为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王牌药物———“万络”也在北京王府井、西单的零售药店草草退场。

  镜头二:2002年7月,日本卫生部公布,据日本厚生省检测结果,在“御芝堂减肥胶囊”等无证非法生产的减肥药中,分析出大约3%%的芬氟拉明和N—尼德罗素—芬氟拉明食欲抑制化学物质。服用这类药品的人中出现了肝脏、甲状腺机能障碍的患者近400人,其中死亡4人,造成极为恶劣的国际影响。

  对于生物技术药物和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同样时有发生。1999年,美国宾州大学应用基因治疗鸟氨酸转氨甲酰酶遗传缺陷,引起超强免疫反应,病人死亡;在国内由于应用含有毒性物质马兜铃酸的关木通替代木通,应用广防己替代粉防己,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药“龙胆泻肝丸”因此发生了严重不良反应……

  药物的安全隐患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或慢性毒药,让你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丧失健康乃至生命。

  药品不仅要有效,更要安全!国家863计划“临床前安全评价”课题就是在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之前,为公众用药搭建一个科学规范的安全性技术平台,进行临床前评价和药物检测。

  “一种新药从研制、开发到临床应用,必须通过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和临床试验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发生严重后果。”课题负责人桑国卫教授告诉记者,“国际国内的经验都表明,每1万个新化合物中,大概只有25个能通过临床前有效性试验和安全评价,然后获准进行临床试验。一个药物没有安全性可靠的结果是绝对不能临床试验的。”

  制药行业亟待国际“通行证”

  我国创新药物如何才能走出国门,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面临的头等尴尬就是“没人认可”。因为新药安全评价机构的实验室在没有达到国际GLP标准之前,其安全性实验资料、数据很难获得国际认可,用业内人士的话来形容就是没有国际“通行证”。

  据桑国卫教授介绍,受此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我国中药新药和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我国之所以很多中成药不能通过美国FDA的批准,作为药物上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能提供符合国际规范的安全评价资料和质量控制数据,即便看到提供的研究资料、实验数据,也因为没有达到GLP标准而很难被认可。因此,缺乏科学规范、符合GLP的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及评价资料,是导致我国中药新药难以得到国际认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就是国家科技部从‘九五’期间的1035计划,到‘十五’的创新药物重大专项,一直狠抓的平台建设和技术攻关内容。目前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和技术平台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与国际标准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质量控制方面。”桑国卫说。

  安全评价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为评价新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提供科学依据,预测新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它是靠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观察和测定化学物质对机体引起的损害,发病机理以及对机体全身的影响而进行的试验研究。而动物实验的安全性评价往往直接决定药品是否能够进入临床试验及生产上市,其关键就是严格、规范地执行GLP,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强制执行GLP标准化作为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国际人用药品注册协调委员会(ICH)已有了明确的规定。

  那么,我国安评中心建设情况究竟如何?专项相关课题最新进展怎样?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制推行GLP的背景下,今年6月将全部完建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无疑将对全国的GLP起到辐射示范作用。”作为所长,桑国卫介绍说,该所自2000年7月与日本签署了中日友好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合作项目,在5年合作期内,双方共同举办了涉及GLP管理的9届学术会议,接受了来自全国共计800余人次的人员培训。在100多人次日本专家的指导下,中心开展模拟实验26个。

  今年3月,通过日方专家极为严格的督查,日方专家认为目前中心已建成,基本符合国际GLP规范的GLP实验设施,并完成了包括脑肽和重组人甲状旁腺肽等48个新药的安全评价工作。同时,在沈阳、上海、四川、江苏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的GLP安评中心也都在取得迅速发展。

  技术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谈到“临床前安全评价”的整体进展,桑国卫说,目前立项的沈阳、上海、四川等9家单位于2004年底前全部通过了SFDA的GLP检查。由于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软硬件建设并重,实验室硬件建设和部分研究项目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他说,各承担单位新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4000余份,修改SOP800余份;同时对动物屏障系统、功能实验室以及实验条件进行重大改善;由于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引进国外专家,按照国际规范要求系统开展了多项GLP模拟实验;建立了125I同位素蛋白标记技术和ELISA免疫检测等新药的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技术方法;开展了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探索体外替代试验模型研究,建立了短期毒性筛选系统等模型。

  据悉,这些安评单位已经“小试牛刀”,完成了403种新药(含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中药)的安全评价工作,评价水平与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GLP的双面性

  GLP即GoodLaboratoryPractice,其中文含义是“良好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GLP就成了国际上新药安全性评价实验室共同遵循的规范,是药品安全性研究的一个技术平台。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国际GLP标准的安全评价中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医药科学水平。世界各国的GLP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实施GLP,达到药品安全性实验资料、实验数据相互认可的目的。这样就为这些实施GLP国家的新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方便条件,但对未实施GLP的国家却是无形的技术壁垒。

  我国GLP实施情况

  2003年9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把创新药、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等产品类别的安评工作确定为强制实施GLP要求。至此,一条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药品安全链条真正完整地串联起来;而GLP的强制推行,同时也从源头上为长期以来政府全力推进保证群众安全有效用药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说863

  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专家组:

  “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实施两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自主新药研究开发体系,有力推进了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制”向“创新”的战略性转轨,研究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新产品,培养了一批新药研究开发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队伍,一批创新药物研发基地和企业集团初具规模,使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首先,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专项共取得新药证书22个,27个品种已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报新药证书,115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还有近百个创新性强、前景较好的品种课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第二,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新药研究技术平台日趋完善。目前,专项平台建设又迈上新台阶,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部分标准规范已与国际接轨,覆盖了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整个过程,基本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配套、优化集成的整体性布局,初步构建了国家创新药物研发技术联盟,并日益在源头创新、新药发现、重大品种研发、药物评价、关键生产技术突破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新药研发的持续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专项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初步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前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新药研发人才。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