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改造使大批医药企业陷入困境

【字体: 时间:2005年04月22日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推荐:

  

  --四川省医药行业现状调查  

        "从全国来看,四川药企的问题算是很严重的。"4月6日,应邀来川参加医药行业研讨会的中国社会经济调查中心李磊处长,直言不讳。这两年,李磊数次赴川,连续调查了30多家药企。他早于去年就预言GMP改造后,产能过剩的局面不可避免。当拿到四川省经委提供的"2004年全省医药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35%左右,综合产能利用率低于40%"的统计数字,还是觉得触目惊心。 

        同样让人觉得沮丧的还有:2004年,四川省医药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往年同期增长23.83%、19.17%、20.26%,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在全国的位次上升为第八位,看起来势头不错。可最为关键的一环--全行业利润,首度下滑了0.25%。“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成本大幅上升、利润下降”这对四川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医药工业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为了“活下去”的GMP改造 

        去年7月1日,是我国实行市销药品全部在取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制认证(GMP认证)条件下生产的最后期限。未通过认证的制药企业将全部停产,无力通过认证的企业将被淘汰。

        实施GMP认证,国家的指导思想很明确:规范药品生产秩序、提升医药工业行业生产水平。题外之意则为淘汰部分生产规模小、品质低、效益少的企业。四川省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四个一批":扶优改造一批,兼并重组一批,引资嫁接改造一批,调整推出一批。

        但四川省中医药研究所的一项调研表明:截至2004年4月底,我国应认证药品生产企业为5082家,已经颁发GMP证书3000余张,涉及药品生产企业2721家。近年来,为了在2004年6月30日前通过GMP认证,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纷纷抽出资金或向银行借贷进行GMP改造。但很多企业GMP认证是通过了,但企业的发展和前景并不乐观:相当多的企业通过GMP改造后,尚无暇顾及其它问题,结果是大多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模扩大了、效益下降了,厂房漂亮了,产品竞争力下降了;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企业发展资金和新品种都严重匮乏,低水平的没有竞争力的仿制品种增加迅速。据初步统计,此次GMP改造后,生产能力至少在2001年的基础上扩大了20倍左右,全国总投入200多亿元,生产能力严重过剩,70%的企业50%的设备闲置,中小医药企业固定投入剧增。 

        科伦集团总裁刘革新去年6月就断言:相信绝大多数企业会通过GMP认证。这样几近全军过线的结果是:这一轮GMP改造和认证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不但没有停产或减产,反而增加了剂型和生产线。刘革新看得很准:截止今年4月,四川省共投入80亿元GMP改造资金,246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208家制药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占应认证数的85%左右。仅有38家企业因品种、资金、生产条件的制约未通过GMP认证,这部分企业的销售总额占不到四川省医药工业销售总额的2%。 

        这种"泛GMP改造"的结果毋庸置疑--当初"企业数量减少,但企业素质、生产能力水平、产品质量会有很大提高"的判断和用意并未达成。 

        为何“没有条件也要上” 

        有句话反应了实施GMP的矛盾心理,叫做"不实施是等死,实施了是找死"。GMP改造,一次性投资就需近千万,对一些中小制药企业来说,不堪重负。但企业为何要大干快上,地方政府为何又积极支持?

        四川青神康华制药公司生产原料药冰片,曾经的小日子过的不错:他们的产品独步四川,西南地区也少有竞争者,公司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2004年12月,康华踏着GMP改造的大限,通过了GMP认证。此轮改造公司前后花了600多万元,其中自筹资金400多万元,争取新投资200多万元,改造后年产值可达到2500万元左右,产能扩张了一倍多。 

        "公司有独有产品优势,有几十名工人,不可能主动关门。同时,如果不扩大产能,规模和效益上不去,投资很难收回。"康华公司办公室主任韩清泉对记者解释。 

        但紧接着的市场变化,让康华进退维谷:全行业受GMP改造影响,资金相当紧张,原料药提供给下游制药企业后,回收货款在3个月以上;国内同类冰片生产企业普遍扩充产能,市场供大于求,再受到药品招标等市场压价,每吨冰片价格从5万多元降至4万多元,降幅达30%;一些地区市场不规范,质低价廉的产品有生存空间,进一步挤占了正规药厂的生存空间…… 

        韩清泉代表公司参加省经委召开的医药行业座谈会,就是想要反映问题:"我们现在的困难很大,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产能利用率最高在60%左右。该怎么解决,企业非常困惑。" 

        李磊理解康华公司的困境,他同时指出,地方政府也是这一轮泛GMP改造的"同盟":"很多医药企业是偏僻市县的财政、税收支柱和就业的主渠道。地方政府不愿意它们被淘汰,因此鼓励、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进行改造,以通过GMP认证。这一现象在发达省份并不多见。"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情况调查显示,当前医药企业普遍存在"一闲、一升、一降、三缺"问题: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企业因固定资产折旧、生产运行费用的上升,直接拉动生产成本上升15%以上;企业投资GMP改造的资金60%都靠贷款,加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社保目录管理和降价等因素,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缺资金、缺品种、缺人才掣肘企业未来发展。

        业内人士归纳,在先求生存、后思发展的思想指引下,大多数地方政府和企业少有主动放弃,都想把原来不合格的企业搞合格,把原来规模小的企业做大;而在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上缺乏谨慎,主动战略联合、资产重组、委托加工少之又少,最终陷入了今日产能过剩的困境。

        业内的困惑“路在何方” 

        行业产能闲置的根本出路,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开发新药、通过差异化发展扩大市场范围,或许是一剂良方。这一看法不无道理,以四川省为例,1500多个医药品种分布在200多家企业中生产,同质化品种的生产高达90%,可谓积弊已久。当前的开工不足,与产品单一的状况有相当关联。李磊举例,他在四川省某市调研时发现,该市的9家企业进行GMP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了21个亿,但其产品中二类以上的新药却没有一个,产品品种、剂型同质化严重。 

        但好医生药业集团质量总监刘彬认为不是这么简单:自主研发或购买新药品种,投入至少数百万元。而根据四川省药监局统计,新药上市的前三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每年1000万元。如此看来,收回投资的风险太大。此外,要寻找适合企业发展思路、适应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新药产品,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决。 

        另一种看法是推进医药企业兼并重组、联强靠大。四川抗菌素研究所的报告分析,在当前市场竞争的态势下,全球医药企业的垄断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除非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的企业,可在短期内维持,一般性的中小企业迟早被淘汰或者兼并。有关部门应按照次思路审批投资项目,控制小型一药企业建设,引导和扶持大型企业的成长。四川省经委医药化工处处长邓和也表示,这是今年四川省医药行业的努力方向之一。

        但过去几年,这一工作进展不大,仅有华神和希臣、国嘉和郎中、康弘预济生堂、光大与珠海太太等少数案例。 

        药企的下游链条药店,能对药企有支撑作用吗?有好的例子,如目前销售收入列四川省医药企业头把交椅的科伦集团,18亿销售收入中,一半来自于医药贸易一块。 

        但统计资料显示,连续8年15次降价,全国药店零售价平均降幅3%,降掉了近300亿利润。2003年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统计性亏损17个省,2004年上半年上升到24个省。在1300家连锁药店中,50%亏损,30%基本持平,只有20%盈利。 

        银行和投资者讨债、新品缺乏、设备闲置、市场失守、人才流失……挥之不去的阴霾,让药企再次陷入一轮生死选择:生,则需要更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发新品种、争夺新市场,充沛资金之外,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性;产能长期闲置、长期停产逃不开"死"的最终结局,但大多数企业恐怕死不起--巨额投入血本无归,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动荡,与改造之前"死"不在一个量级。生与死均不易,医药行业似乎走入了一个迷局。

GMP:制药企业规范的起点

        在未来的全球医药市场上,大家只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去追赶国外先进企业的脚步,面对面地和他们博弈。在这样的同台竞技中,企业的弱点更易暴露,缺陷也更容易受到攻击。中国的制药企业要想战胜对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以GMP认证为起点开始新的征程。          

        在制药行业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时代划分,那就是以2004年7月1日为界,前一阶段称之为“GMP认证时代”,后一阶段则称之为“后GMP时代”。          

        毋庸置疑,GMP认证使得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得以改进:企业基础管理也明显得到改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等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品牌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有效地支持了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但是,通过了认证就等于企业拥有了市场吗?认证了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笔者认为,在后GMP时代,制药企业将面临新的难题。          

         GMP认证,并非终点          

        一些制药企业主观地认为,只要通过了GMP认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就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就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         

        首先,从国家实施GMP认证的初衷来看,GMP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对于GMP认证曾明确表示:不鼓励所有的药厂所有的车间都进行GMP改造,转产、重组、兼并同样是制药企业的可行性出路。GMP认证不仅是在执行新的行业标准,在努力让中国的制药企业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是一个行业整合的手段,目的是使制药行业重新洗牌,淘汰那些生产能力低下、项目重复、拖行业后腿的企业。         

        其次,从企业自身来讲,GMP不是护身符,也不是通行证,它只是一条新的起跑线,GMP认证的通过意味着新一轮竞争的开始。经过强制认证的大浪淘沙,胜出的企业都站到了这条新的起跑线上,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上,大家只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去追赶国外先进企业的脚步,面对面地和他们博弈。在这样的同台竞技中,任何一家企业的弱点更易暴露,缺陷也更容易受到攻击。中国的制药企业要想战胜对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以GMP认证为起点开始新的征程。          

        第三,我国实施GMP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GMP认证结束之后,SFDA就明确表示,制药企业即使达到了GMP标准,但离美国制定的CGMP标准还有距离。和中国的GMP相比,美国等先进国家更强调可追溯性和可说明性,诠释可靠性、准确性的概念。而目前,国内的厂商都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主要体现在PLC软件、远程控制、在线检测等方面。据透露,我国将启动CGMP研究规划,即研究有关“发展的GMP标准”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GMP规定在普通制剂上可行,但与血液、生物制品等领域的标准尚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软件配置即管理水平上的要求明显薄弱,亟待加强。          

        认证结束,严管开始          

        有的企业认为通过了认证后,行政部门会管得少一些了。其实,进入后GMP时代,国家的相关监管力度不仅不会放松,反而会加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第一,少数企业通过认证后却放松了管理,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启用新生产线后的技术含量高,成本大,一些通过了认证的企业,常常把认证生产线闲置着,继续在老的生产线上生产,原因是老的生产线成本更低。即使在7月1日后,也存在部分企业搁置新生产线、沿用老生产线,或新、老生产线并用的情况。对此,相关职能部门表示,通过GMP认证只是监管加强的开始。对于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跟踪检查制度,加强日常检查和跟踪检查,防止少数企业放松管理,影响产品质量。          

        第二,SFDA只是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对未取得GMP证书的企业,各省局要依法监督其停止生产,对仍然进行违法生产的要坚决依法查处,但并没有规定此前在非GMP车间里生产出来的药品在有效期结束之前必须停止销售。事实上,不少通过GMP无望的企业在此期限之前大都在加大生产量,往渠道强力压货。还有一些制剂生产企业,在购进原料时只购进占总量10%的GMP原料,剩下的90%从没有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购进。这样,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流通秩序,另一方面,给人民的安全用药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监管的内容之一。         

         一张证书,两种忧患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药品生产企业都有一条或几条生产线拿到了GMP证书。然而,这一张证书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来想象中的市场和效益,却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压力。          

        首先是企业的内忧难排。一些企业为了通过GMP认证,不仅债台高筑,还出让了企业的部分股权,企业的负责人对于通过GMP之后的前景十分茫然。因为企业只有几个普药品种,很难再有资金和精力去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因成本增加、无新产品而缺乏竞争力,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有的甚至只有替别的厂家做代理加工一条路可走,有的甚至被整体出售。因此,通过GMP认证之后,如何开发产品,寻找市场,让药企老总忧心忡忡。        

        其次是企业的外患难消。这种外患主要体现在企业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凡是还在生产的药企都是已取得了GMP证书的,这意味着GMP证书在营销过程中不再是企业的优势:生产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了压力,有些药企过去主要依靠品种多、生产面广吸引客户,通过GMP认证之后,生产成本比原来增加了,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再靠销售量来维持原来的利润水平可能行不通了:除了国内各企业之间在“家门口”的竞争之外,我国制药企业还将面对更加强大的外企竞争,而从全国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产品结构上没有优势:发展步伐不快,在经营规模上,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不多,因此,在后GMP时代,在与外企的竞争中,一些药企可能会陷入新的危机。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GMP|医药企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