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因素持续挤压药企净利

【字体: 时间:2005年04月30日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推荐:

  

  2004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76亿元,同比增长17.44%;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11.74%。数据分析表明,利润增幅低于销售收入增幅5.7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医药行业遭遇成本上升和药品价格下降两大因素的困扰所致,使得医药行业的毛利率从2003年的35.1%下降到2004年的33.4%,跌幅为4.8%。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成本上升问题一直在考验医药企业的经营能力。形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因素:一是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粮食和石油两大类产品价格的明显上扬,导致以粮食、淀粉和酒精、丙酮等化工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医药企业成本出现较为明显的上调,另外一部分中药材的价格也有所上升;二是煤电油运比较紧张,导致生产过程中能源成本的上升;三是原材料的运输费用上升。         

        此外,药品价格问题一直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近年来政府每年都对医保目录药品实施降价,但是老百姓医疗费用支出反而年年增加。        

        调查发现,一是由于政府下调药品价格往往只对主要代表规格品价格做出具体规定,没有覆盖全部药品,给“空降”留下空间;二是因为掌握处方权的医生往往避开政府降价药品,不给患者开低价药,“偷梁换柱”代之以利润空间较大的高价药。由于目前药品降价呼声颇大,因此预计2005年第二季度,国家发改委将可能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内的药品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价格下调。          

        低毛利率药企受困严重          

        预计今年药品降价和成本上升两大因素还将继续困扰我国医药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药品降价和成本上升究竟会影响哪些企业?影响有多大?        

        从药品降价角度看,目前国家药品定价主要根据社会优秀企业的成本加上合适的毛利率来定价的,国家给社会优秀企业的产品留出较为合理的毛利率水平,这样既可以使消费者满意,又可以使得劣势企业同类产品的毛利率空间变得相对较小,从而逐步淘汰劣势企业的产品。          

        一般而言,社会优势企业都拥有独家品种或品牌产品,这些产品的毛利率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竞争优势更明显。不过在现实药品市场上,一些劣势药品生产企业总是设法逃避国家限价,在其产品经过数次药品降价无利可图之后,它们通常会通过更换包装、更改产品规格等形式再次获利。针对这一新现象,国家最近出台了《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来打击这些重复出现的弱势药品。          

        显而易见,这一规定的出台,使得那些产品雷同、毛利率较低的普药生产企业将处于药品降价风暴的漩涡中央,影响最大,可能最先遭到市场的淘汰;而拥有独家品种或品牌产品的企业则处于漩涡的最边缘,影响较小。         

        从成本上升来看,过去一年粮食和石油相关的医药原料价格上涨比较快,以粮食和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一般是西药生产企业,其中尤以发酵型的抗生素生产企业耗用量较大。         

        近年来,随着人工和土地等成本的上升,中药材价格也呈现上升态势。尽管一些中药企业仍然采用天然中药材,但是随着资源的不断枯竭,中药材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总体来看,2004年,石化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比中药材大,因此2004年以来西药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上升更为明显。        

        分析表明,受成本上升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毛利率较低的企业。同样是成本上升,对毛利率不同的企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可以通过假设简单数据来说明:假设同样是成本上升5%,对于毛利率为30%的产品而言,成本上升至73.5%,毛利率下降到26.5%,毛利率下降幅度高达11.67%;而对于毛利率为70%的产品而言,则成本上升至31.5%,毛利率下降到68.5%,毛利率下降幅度仅为2.14%。可见毛利率较低的企业对成本变动十分敏感。产品毛利率越低,对成本上升越敏感。          

        总之,无论是药品降价还是成本上升,影响最大的都是产品毛利率较低的医药企业。         

        医药工业利润缩水近两成?          

        从2004年我国医药行业数据分析可见,假使2004年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成本以同样的幅度增长,那么2004年整个医药行业成本应该为2257亿元,要比实际的2316亿元少59亿元。换言之,成本的上升和价格下降吃掉2004年整个医药工业59亿元利润,是2004年医药工业利润的19%,因此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对2004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冲击较大。         

        上市公司200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116家医药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73%,然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幅度仅为7.13%。如果按照上市公司的数据测算,假设以实现2004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按2003年前三季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来计算其主营业务利润,那么2004年前三季度的所有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应该是280.60亿元,比2004年实际数255.37多出25.23亿元。换句话说,由于产品价格下跌和成本上升吃掉整个医药上市公司25.2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约占同期上市公司整体主营业务利润的10%,约占同期营业利润54.90亿元的一半,影响程度比2004年度医药行业的数据更大。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收入约占医药行业总收入的1/4,在医药行业中具有较强代表性,因此我们认为行业数据可能存在较多水分。          

        不同医药子行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数据显示,包含化学原料药物的化学药板块在2004年遭受两大因素的负面影响最大,其营业利润下降13.36%,在子行业中下滑幅度最大。其次是兼有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业务但化学药占据主要地位的医药综合类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下降幅度也达到6.75%。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的中药行业相对表现比较出色。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数目较少,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不过中小企业板块整体主营业务利润率出现小幅上升,平均净利润增幅高达15.81%,产品降价和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已被化解。中小企业板块医药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看来民营企业在成本和费用控制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高利润率药企成为投资佳品         

        上述分析表明,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受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不利因素影响较小,而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对较低的企业则会明显受到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跌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医药行业表现弱势之时,建议投资者回避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的医药上市公司。         

        从已公布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年报可见,在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的上市公司中,其定期报告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提及或阐述了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跌造成的较大负面影响。          

        从子行业来看,一般原料药物制造行业的毛利率比较低。除了制造特色原料药物的华海药业和海正药业之外,多数原料药物的毛利率在15%~25%之间。根据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我们选择了原料药物比重较大的典型上市公司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数据显示,鲁抗医药2004年因成本上升和产品跌价的相关损失高达2.1亿元左右,全年亏损9235万元;新华制药和新和成的损失也都非常惨重;实际上还没有披露具体数据的华北制药、东北药和浙江医药等上市公司,受成本上升和产品跌价的影响都很大。          

        已经披露2004年度报告数据的、影响较大的还有京新药业、山东药玻、百科药业、康恩贝、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和金陵药业等一大批医药企业。         

        既然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受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不利因素影响较小,那么这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成为首选品种。        

        事实上,医药上市的收入构成比较复杂,不少医药工业上市公司有较大的医药商业的收入,从而摊薄了公司的整体主营业务利润率,而公司真正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医药工业甚至是单一拳头产品。如果以此标准来筛选上市公司,可能会把一些医药商业收入较大的优质上市公司给漏掉,因此我们把上述指标修正为选择拥有高毛利率主导产品的上市公司。主导产品毛利率越高,则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药企|净利 |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