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物·通天下:“组”酒论英雄

【字体: 时间:2005年07月1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评论:在人类基因组没有出来之前基因组这个概念很火爆,基因组出来之后人们发现测几个序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于是想出来一个后基因组时代,也就是蛋白质组。后来microRNA火了起来,又有了RNA组学。其英文也很容易,基因组学不是genomics吗,那么我们依样画葫芦来个RNomics。再后来又有了激酶组,英文也很好记把激酶(kinase)改一下现成的kinome。最近在Nature上发表了两篇利用高通量的RNAi技术对激酶组进行的研究,并且都是来自德国的一个叫Lucas Pelkmans的人为第一作者的,这是RNAi技术发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研究应用,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对于文章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前两天的报道:
Nature利用RNAi对人类激酶大盘点http://www.ebiotrade.com/newsf/read.asp?page=200571395353

Nature:吻完就跑的胞膜窖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read.asp?page=2005714101314

 想当年,人家把细胞周期蛋白研究清楚可是得了诺贝尔奖的,可是今天细胞周期只是这个庞大激酶网络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网络中,我们随便提起一个点都是赫赫有名的:PI3K、凋亡、DAG、PKA等等。每一个点行驶一个功能,而激酶就是管家,它负责从中协调、平衡。最近关于激酶组的新闻也不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别颁发两项小型企业创新研究(Small Business Innovative Research,SBIR)基金给RBC公司和OriGene公司用于蛋白激酶的纳米级芯片研究和激酶组shRNA库的构建,看来对激酶组的研究势必成为热点。

 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到现在,分子生物学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在发展着。测序越来越快,快到人脑早就不够用了,要利用电脑,有了生物信息学。速度越快也就意味着出成果是需要争分夺秒的,记得当初老师介绍限制内切酶发现的时候介绍了这么一个人。他叫Cohen,他把体外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中复制,基因工程从此诞生了,但是他想是不是可以把研究做得更深入一点,所以他把发表文章的时间推迟了一点,就是这一点让他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我想这件事一定不会发生在咱们中国人身上,因为现在许多国人已经学会把一点点的成果尽可能用放大镜去观察。假学术现在已经不是新闻了,许多人不知道在实验室做过几天学问就可以出文章了。科技突飞猛进,我们也不能落后,只是形式略有不同。

 这也不能怪那些一心像上爬的学者们,就是一个普通生物学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是需要这些门面功夫的。如果你做什么农杆菌、组织培养之类做得再辛苦人家也不懂你在做什么,碰巧你也没有文章那你就只有赌一下面试官看人的眼光了。可是如果你做的是p53,那就算你什么都没做出来,人家也认为你至少拥有扎实的研究功底。

 其实急功近利也不是中国人才有,“人工避孕药之父”——卡尔·杰拉西就出了这样一本小说,中文的译名非常好,叫《诺贝尔的囚徒》。书中描述了一个科学家是如何在道德和名利之间挣扎,最后费尽心机去赢得人人都想得到的诺贝尔奖。因为书的作者本身在学术上非常有成就,先后发表过1200篇学术论文,不仅是唯一一位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美国国家技术奖章的科学家,还获得了仅次于诺贝尔奖的首届沃尔夫化学奖,美国化学界最高奖——普里斯特利奖等多项荣誉,所以他写出来的故事自然比较有说服力。

 在被认为学术处于领先地位,各项制度都相对完善的美国都难免会有学术丑闻出现,更何况是无论从经济水平、管理制度都相对落后的中国呢。所以我认为出现这种假学术问题不必过于激动,当然我绝对不是赞同假学术,假学术的确是妨碍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物。但是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跳出来大声漫骂呢?当然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但是爆发的年代也已经久远了,我们需要的是理智。我也到新语丝上看过关于学术腐败的文章,第一次觉得很震惊,第二次觉得很悲哀,之后就开始麻木了。也许你觉得我老土,我从来都是一等一的良民,支持共产党,支持新中国。

《诺贝尔的囚徒》的作者在后记中感慨地说:“本书描述的并不是一个黑白分明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灰色的领域,我们科学家有时候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迷失在其中。”这使我灵光一动,没错,只有少数人处于绝对的黑白,大多数人:像你,像我都是灰色地带的。世界并不是我们小时候想象的那么光明,但也绝非是漆黑一片。我相信在我们之中还是有“英雄”存在的,他们在默默地进行研究,只是因为他们不夸张行事所以我们不了解而已。像今年中科院出了三篇Cell的文章,这也极大鼓舞了我们科研工作者的士气。

假学术问题靠一、两个人声嘶力竭的呐喊是不够,靠群众的关心也只是向白色地带的迈进,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政府。希望能让正直、诚实的人去管理基金项目资金的流动,让真正懂学术的人负责科研相关的各种管理问题,希望能有实实在在的人去实实在在地做研究,这也许很难,但这是我由衷的希望(生物通记者 谢菲)!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激酶|shRNA库|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