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十五”璀璨生物成果的背后英雄

【字体: 时间:2005年09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今年对于我们生物新闻编辑者们来说是个好年头:不断的有各大高校竞相在国际权威杂志上“亮相”;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引起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巨头公司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各种各样的生物医药大会在国内召开......

其中最有权威性,最全面的莫过于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了。而当我们看到了这些生物科学方面一个又一个璀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就成果时,当然会想这些成果是出自哪家哪院,哪位“高人”之手呢?这里让我们细数一下这些功臣们。

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图谱——家蚕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基因组研究
2003年,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11月15日宣布:经过400多名科研人员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根据计算机组装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测序完成了6倍的覆盖深度,所获序列覆盖了家蚕基因组的95.54%,精确度达到了99.95%,完全达到了高质量工作“框架图”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  重庆西南农业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主要攻关专家夏庆友 Science文章

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测定有中国的贡献——3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基因组测序
1990年在美国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999年9月通过中科院遗传所杨焕明教授等科学家的积极申报,在英国举行的第五届国际人类基因组战略会上,正式确认和分配了中国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工作区域和工作量,即人3号染色体短臂自D3S3610标志至端粒区段约3千万个碱基对的全序列测定(简称为1%测序任务)。在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以及国家人类基因组南、北两个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已如期完成各项测序鉴定工作。

关键词: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以及国家人类基因组南、北两个研究中心 中科院遗传所杨焕明教授 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发现人类造血新基因——人类造血和内分泌相关细胞/组织基因表达谱和新基因识别研究
2004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原广慈医院)陈竺等完成的人CD34阳性造血干/祖细胞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拓展了人们对这些组织生理功能的认识,而且识别、克隆了547条新基因全长cDNA,对我国完成人类新基因1%的全长cDNA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上述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库,包含近5万条EST,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的基因注释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原广慈医院) 陈竺院士 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揭示果蝇认知过程 发现神经细胞生长的调控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包含了几个方面,在果蝇研究方面分别发表在了2001和2005年Science上。其中2001年以“果蝇面对竞争性视觉线索时的选择性行为”发表在Science上,2005年7月以“果蝇跨膜态学习的相互作用”发表于Science。这两项成果均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院士,而另一方面有关在神经细胞的生长机制则是出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袁小兵和王以政(Nature),以及蒲慕明(Nature)和饶毅(Cell)之手。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世明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神经科学研究所
郭爱克院士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袁小兵,王以政,蒲慕明,饶毅

对传统免疫学理论的挑战——树突状细胞参与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这是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曹雪涛领衔的课题组,他在联合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经过多年攻关后,发现了一种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和独特调节作用的新型细胞群体——新树突状细胞亚群。这一发现,对与免疫相关性的疾病如癌症、肝炎、糖尿病等的防治以及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曹雪涛 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Nature Immunology封面文章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的新突破——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 II)的晶体机构测定
2004年3月18日, Nature以主题论文的方式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植物研究所合作完成的 “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Ⅱ)2.72Å分辨率的晶体结构” 研究成果(Crystal Structure of Spinach Major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at 2.72Å Resolution)。该晶体的结构彩图被选作本期杂志的封面照片。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常文瑞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 Nature封面文章

解释生命现象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取得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之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经连续空缺了4届了,终于在2002年被蒋锡夔、计国桢等科学家获得。

关键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蒋锡夔 计国桢 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A1型短指(趾)遗传病的治病基因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大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贺林领导的研究小组不辞辛苦深入贵州和湖南与外界隔绝的边远山区,找到三个A-1短指症畸形大家族系。研究人员采集了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样,并拍摄了大部分患者的X光片。在此基础上,将目标锁定于2号染色体长臂35~36带区域,发现一个名叫IHH基因正是“罪魁祸首”——它的三个不同突变位点均能导致短指症发生,并且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该基因与身高存在密切关系。这一研究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

关键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大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贺林 Nature Genetics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一些遗传治病基因找到了——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治病基因的鉴定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沈岩教授等通过对特殊的遗传家系的研究,克隆了一批与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为最终治疗相关的遗传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发现了位于4号染色体长臂的DSPP基因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突变都导致乳光牙疾病的发生,其中两个家系中引发进行性高频耳聋,这一发现为阐明DSPP基因产物在牙本质发育及内耳正常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并发表于2001年2月Nature Genetics上。

关键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沈岩 Nature Genetics  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由于版面的原因这里只列出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背后功臣们,但其实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诸多荣誉之后还有着默默无闻的许多位科学家们,真的是因为他们的踏踏实实和科学热忱,我们才有了这些自豪的科研成果。虽然现在会到处看到不断的有报道学术腐败,但是中国的生物技术在进步,中国的生物技术有这样一批热忱的科学家们,因此请相信未来的生物之光在中国必然越来越亮。
(生物通记者:张迪

"十五"详细内容请见:国家"十五"生物医药类重大科研成果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