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北大校长许智宏同时关注:中国高校人才培养

【字体: 时间:2006年10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10月30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东南大学大礼堂给众多学子做了一场精彩演讲,说国外“取经”不是必然。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论坛中表示留学生长期“顺差”中国大学面临重新定位。

  

10月30日下午,世界著名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东南大学大礼堂给众多学子做了一场精彩演讲。诙谐幽默的语言、听来轻松又饱含深意,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杨振宁讲述了自己多年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经历。会上,杨振宁直言——
国外“取经”不是必然
“大学生们有必要去美国,就像您当初一样,去寻找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吗?”对这个问题,杨振宁先给出明确答复,去国外肯定不是必要的,而且这还和学生们所学的学科相关。一般而言,中国国内有很多研究还赶不上世界前沿,去国外一些国家,可以吸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是比较重要的。
就以他自己为例,回顾一生,他有两项最关键的研究,一个是宇宙不完全对称定律,一个是规范场理论。如果1950年回国,他有可能就接触不到一些和“宇宙不完全对称定律”相关的最新实验信息,更无法在同行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但是如果当初他回国,说不定就一心一意地把精力全部放在规范场的研究中,没准还能更早地提出这个理论。所以,是否出国“镀金”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也是因人而异,而且还得看不同的学科。


中国高校社会贡献卓越
讲座结束后,有学生将“如何看待大陆的大学教育”这一问题抛给了杨振宁博士。杨振宁表示,评价高校的成绩,应该分三个方面,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从本科教育和社会贡献这两方面而言,即便是中国一般的高校都很成功。先看中国高校对社会的贡献,近20年来中国高速发展,这其中很大的功劳来自高校,因为成千上万的人才都是高校培养出来的。
“我一直坚信,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做出的贡献大”,杨振宁十分肯定,因为中国发展起步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对中国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而美国发展已经处于稳定期,因此美国高校贡献的重要性不能和中国相比。但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中国确实和国外不少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0月29日,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论坛中表示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差距大, 亟需变革。

 

留学生长期“顺差”中国大学面临重新定位
中国大学必须积极进行制度变革,追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改变大量留学生单向“出口”,长期“顺差”的局面。
许智宏说,国际化给中国大学带来了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办学传统和特色产生影响,还导致不少统一标准的建立,比如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入学标准等。

许智宏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中国传统大学的文史哲专业由于不被市场接受而逐渐萎缩;同时,受到商业利润和经济利益驱动,各国在留学生生源、跨国教育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每年仅仅是留学生带来的经济收入就非常可观,而发展中国家流失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这几年我们学生本科‘出口’比率开始下降,出国比率在23%左右。这个数字还比较合理。”许智宏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有一定比例接受国外研究生教育,因为中国和国外在教育上的最大差距就是研究生教育。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也认为,由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中国大学的战略定位应转向“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且最大层面选择非传统专业、职业教育的培训模式。


“‘全球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学科机构和研究方向相近或互补的学科专业进行结构调整,有机整合并优化配置学术资源,创建重点工程。”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