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校生命科学研究成果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高校生命科学研究成果

  

生物通综合:
广西大学动科院首次培育出转基因动物 

 一群带着巴马小香猪长肉基因的转基因小白鼠出生后不久便开始拼命长肉,比同龄的小白鼠个子、体重都高出一截。它们不仅是广西首次培育出的转基因动物,也是国内首次植入巴马小香猪长肉基因的小白鼠。10月27日,记者在广西大学动科院的实验室里看到了这群可爱的小白鼠,感受到了生物科技的魔力。  

为了研究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让猪、牛等动物快速长肉,水牛增加产奶量,由广西科技厅副厅长、广西大学动科院博士生导师蒋和生指导的科研小组,开始进行转基因的研究。2001年,博士生莫毅就成功克隆出广西巴马小香猪的长肉基因——卵泡抑素基因。这个基因与肌肉生长抑制素结合后,会促进动物骨骼肌的生长,让动物快速长大。  

今年7月,莫毅等科研人员开始在小白鼠身上做转基因实验。因为肌肉受伤后再生时对外来基因的吸收能力会增强,科研人员分别处理了20只小白鼠大腿的肌肉,并将长肉基因注射进处理的部位,随后对这20只小白鼠及其他同龄小白鼠进行饲养观察。注射第3周后,转基因小白鼠的生长速度陆续发生变化,但只有3只体重明显增加,实验效果总体并不是很理想。  

于是,科研人员尝试另一个实验——让小白鼠带着长肉基因出生,采集的数据会更为精确。为方便日后的检测,他们将长肉基因与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片断结合,植入了5个公鼠的睾丸中。这些公鼠与8只母鼠交配后,于8月8日和8月13日生下8窝小白鼠,共60只。科研人员采集了小白鼠尾巴的DNA,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检测:在细胞中观测到绿色荧光的,则说明它们已从父亲身上获得转基因成分,是转基因小白鼠,共有23只;而没有荧光的小白鼠则不含转基因成分,共有37只。科研人员将两组小白鼠进行饲养观察。刚开始,两组的体重没有太大差异,可在21天断奶后,两组体重开始出现明显变化:转基因小白鼠平均每天增重0.79克,很快比非转基因小白鼠大了一圈。到了28天后,小白鼠开始性成熟,转基因小白鼠的生长速度开始放慢,但公鼠体重和个头仍在小幅度增长,就像18岁后,男生长势比女生明显一样。现在科研人员,又在为这些转基因小白鼠繁殖下一代作准备。  

 10月27日,记者在广西大学动科院的实验室里看到,转基因小白鼠在笼子里活蹦乱跳,其中一个大个头比它的同龄的普通小白鼠大了将近一倍。  

蒋和生告诉记者,转基因小白鼠实验的成功,是为了以后在猪牛等大型动物身上实验做准备。如果猪牛快速长肉,提前出栏,将会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植入长肉基因,并不是像饲料鸡,通过外来的饲料配方让它长肉,而是通过生物技术,剔除了阻碍它们长肉的基因,加强了它们自身的代谢和合成能力而实现长肉的目的。至于肉的口感会不会受影响,科研人员还要通过测定肌肉内部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影响肌肉风味)、脂肪、肌肉嫩度等,从而进行科学的估计。
 

南京医科大学用小猪皮参与烧伤者皮肤修复 


相信吗?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可以培养自己的皮肤再生,目前相关的实验室工作已取得相当进展。与此同时,异种皮肤也将更多地参与皮肤的修复。  

  昨日在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召开的2006年全国复合皮及创面修复技术研讨会上,专家向记者展望了这一美好的前景,这种趋势无疑会给烧伤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烧伤整形外科的聂兰军主任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复合皮的技术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将动物皮肤运用到烧伤患者的皮肤修复中。据悉,因为猪和人的皮肤组织学结构和上皮修复再生过程十分相似,尤以2至3月龄小猪的皮肤解剖和生理结构最接近于人类,因此,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多是猪皮。  

  将猪皮移植到人身上?的确如此!据介绍,目前像猪皮等异种皮主要是作为烧伤病人创面修复的支架,改造后作为真皮移植到患者的创面,在真皮上面还要移植一层表皮,两者共同形成复合皮。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相关的商品化的异种皮。南京的部分大医院也已开始尝试相关技术。但异种皮肤目前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因为物种间不仅有细胞和组织蛋白等抗原差异,在人类还存在“天然”抗体等,这些使得异种皮肤移植在临床还无法大面积开展。这一困境将随着皮肤再生研究的进展而得以解决。  

  聂兰军说,未来通过组织工程技术,人类将可以再生自己的各种组织,包括真皮和表皮,甚至肝脏等各种器官,而目前在实验室,血管、皮肤等的再生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未来,大面积烧伤病人再也不必拆东墙补西墙,把自己身上仅有的皮肤移植到创面,他们只需要用自身皮肤中的某些细胞培养出自己的皮肤,再移植到创面即可。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技术领域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课题“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和“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竞标工作结束,中国石油大学获得批准立项。这标志着该校承担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课题“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通过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与建造的关键技术研究,掌握半潜式海洋平台核心技术,形成我国自主设计与建造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技术能力,为建成适用于我国南部海域环境的深水新型半潜式钻井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据了解,该课题有12个单位参加,设6个子课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肖文生任子课题负责人,该校还有十五名教师参加该课题研究工作,承担了系统集成技术等研究内容。 

课题“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重点进行深水钻井工艺和完井工艺技术研究,建立能够在深水区作业的深水钻完井配套技术体系。该课题由6个单位参加,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孙宝江任该课题副组长。该课题下设5个子课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管志川、邱正松、陈国明、邹德勇分别任4个子课题负责人。

据介绍,以上课题的获准立项对中国石油大学的油气井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电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将起到重大带动作用。

北京化工大学研发成功可进入细胞核的基因能量液

由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金日光研发基因能量液日前获得国家专利。此前该成果已通过英国国际科学中心与世界发明家协会的联合审议并荣获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专家称其对生命科学的深层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日光认为,生命的源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源性动力即含有各种生命动力元素群的络合离子液;二是生命外动力即激活生命内源动力的种种环境能量,如磁力、地心引力、宇宙射线、地壳内地动能量等。经过研究,金日光定量分析出激活地球生命的内源性生命动力元素共有钛、钒、锰等11种,并发现这些元素大量存在于海洋贝类和壳体中,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催化和激化生命细胞的作用。据介绍,基因能量液将生命动力素原液稀释300倍~1000倍制成。通过超重力涡轮高压剪切、高频电振荡等20多道工序,将水分子的链状结构切断,以6个水分子包裹一个生命动力元素的水络合离子替代传统的水分子团。这种稳定含水离子的聚合体亲电性适中、高活性、高能量,直径为2~3个纳米,是细胞直径的1%~0.1%,携带营养物质不仅可以进入细胞膜,还可以进入细胞核,与细胞核内的核糖核酸(DNA)作用,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营养物质输送和体内垃圾排泄的工作。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