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简介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2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11月11日,首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周海钧院士、张礼和院士、桑国卫院士、陈凯先院士等为8位获奖代表颁奖。

  

生物通综合:1111日,首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周海钧院士、张礼和院士、桑国卫院士、陈凯先院士等为8位获奖代表颁奖。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文翰教授等人开展的“海洋动植物中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荣获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的“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解放军总医院的“抗菌药物耐药新机制及其对策系列研究”荣获二等奖;复旦大学药学院的“鼻腔给药及其脑内递药特性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的“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己及龙胆泻肝丸)安全性研究”、沈阳药科大学的“脂质体新型给药载体系统研究”和“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片的研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声学造影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五项成果荣获三等奖。

  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属社会力量设奖,奖励周期为每年一次,包括基础研究奖和应用研究奖,奖励范围是药学基础、应用基础研究中的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成果;药学应用、开发研究中的新方法、新方案、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等成果。该奖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医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药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普及与提高,促进药学人才的成长,促进药学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读者介绍获奖的研究项目

 

  研究项目名称:海洋动植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

  完成人:林文翰等

  该项目以发现海洋生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为导向,对我国东南沿海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动物和植物进行了考察所进行的研究和获得的成果包括:对150种海洋动植物的提取物进行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活性(抗肿瘤、抗病毒、抗糖尿病、免疫调节、抗菌、抗炎)评价,并选择40余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海洋动植物进行系统的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研究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应用现代色谱和波谱学技术,确定了600余种海洋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其中80余种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颖结构化合物,8种为全新骨架化合物,使我国海洋天然产物总数占国际海洋天然产物数据库(Marilet)增加了1%。发现45种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免疫调节有显著活性;发现4个化合物对与2型糖尿病直接相关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确定4种具有新药发展前途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其中3种进行了临床前的抗肿瘤的体内药效,毒性,和药学评价,探讨了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发展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对一种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无依赖强镇痛药效的新药临床前研究;同时,对5种强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进行半合成和结构优化研究,为进一步新药开发提供了药源保证。

  该项目研究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20名;建立多项国际合作关系;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6篇;建立了我国海洋天然产物的信息库和样品库,为我国海洋生物药用资源的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项目名称: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

  完成人:李一石等

  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临床评价,是无现存资料可借鉴的临床研究。该项目研究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和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创新与集成。此获奖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立平台并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新药临床评价体系、管理制度、SOP
;完善平台单位的伦理委员会工作;完善平台单位的药物临床试验检验质量控制、“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实验室”;完善各平台单位的“临床药物试验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技术的研究。

  该平台承担近百项新药I~IV期临床试验,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上市创新药10个;承担中医药第一个循证医学试验项目;建立28个化学和生物制品创新药和7个中药的人体内分析方法;课题成员中有20
余人次任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国区主要研究者。

  该项目研究在国内发表文章1270篇,SCI55篇,被引2806次;接收国内50家医疗机构、185个临床试验专业基地学习、考察。培养博士52名,硕士83名,接收全国临床评价人员培训10058名。参与9项国家颁布的法规、指南制定。使国内产生了一批严格按GCP
规范进行创新药物人体临床评价平台的参加单位和人才,业务互补,资源共享,起到了样板作用。

  
   
项目名称:抗菌药物耐药新机制及其对策系列研究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完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完成人:王睿等

  本项目组分别从1994年和2000
年开始进行细菌生物被膜以及防耐药突变浓度及细菌耐药对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项目建立了快捷、简便的细菌生物被膜体内外研究方法,首次发现蛋白水解酶如蚓激酶和尿激酶对细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并首先报道了大环内酯类药物与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蛋白水解酶、藻酸盐抗体等药物对细菌生物被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进一步控制临床难治性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本项目于国际同步开展了MPC研究,建立了MPCMSW
体外研究方法、临床验证了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耐药株的选择作用、测定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并应用防耐药变异浓度理论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

  本项目在该领域研究中有所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受到国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在国际抗感染化疗会议、47届日本化疗学术会议、香港临床药理研究会议上,本课题负责人王睿教授被特邀作“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特点和防治”的大会专题报告,引起与会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兴趣。根据该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罗红霉素和氧氟沙星等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获得成功,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项目名称:鼻腔给药及其脑内递药特性研究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复旦大学


  完成人:蒋新国等


  本项目属于药剂学研究领域-给药体系平台建设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内容。


  本项目建立了鼻腔给药研究的技术平台,深入系统地研究了7种药物鼻腔给药的脑内递药特性。其中,甲氨蝶呤大鼠鼻腔给药的脑脊液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静注的14倍,而血液的药物浓度明显下降,可望提高脑膜白血病和脑肿瘤的治疗效果,降低全身性毒副作用;尼莫地平鼻腔给药后各脑组织的靶向效率均高于静脉注射,约为静注的1.3~9.3倍,可望替代静注治疗脑血管病变和老年性痴呆。柴胡挥发油鼻腔给药对实验大鼠和家兔的中枢退热效果与肌注相仿,为经典中药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给药新方法。该项目研究还发现阿扑吗啡、美普他酚、利扎曲普坦、甲氧氯普胺经鼻腔给药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脑内递药特点。


  本项目进一步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凝集素修饰的纳米粒递药系统,其鼻腔给药后能够选择性地与嗅黏膜上的糖基结合,通过受体介导机制递送药物入脑。本项目还建立了一种鼻纤毛毒性评价新方法,探讨了环糊精、微球、复乳等药剂学方法解决鼻纤毛毒性的可能性。


  本项目既有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13篇,影响因子总数达24.819,被他人引用75次;又有相当的应用基础研究: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4项已授权;3项新药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已转让给制药企业。


  项目名称: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的研制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完成人:潘卫三等


  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是一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控释制剂,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在渗透泵控释片研究方面的空白。所研制的产品已于200011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在常州第四制药厂进行了该新药的中试放大,首次实现了该新剂型的产业化生产。


  本项目属药剂学领域,其关键技术是:采用高渗透活性物质及其他辅料制成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片的片心,然后采用药用高分子材料醋酸纤维素对片心进行包衣,形成半透性的刚性外包衣膜,最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在半透性的外包衣膜上制成0.4毫米的释药小孔。当这种片剂被口服后,水分由半透膜进入片心,在片心内部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促使药物由激光打成的小孔中恒速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零级释放药物的理想效果。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制成的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片,释药曲线符合零级释药规律,释药速度与进口渗透泵片相似;与进口渗透泵片对比,生物利用度相同;完成四类新药临床前报批资料,通过省级审评并上报卫生部新药审评中心申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等。


  本品研制的意义不仅在于制成一个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品的研制,获得一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和方法。这种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正在推广到其他产品上去,即使用这种渗透泵控释技术将制成系列化渗透泵控释产品,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使我国的制剂工业技术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项目名称: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研究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现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等


  完成人:杜贵友等


  该项研究率先在国内对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己及龙胆泻肝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该研究明确了含马兜铃酸中药慢性中毒特征为慢性蓄积性中毒,其靶器官首先累及肾脏;发现慢性马兜铃酸肾脏病理变化特征主要为寡细胞性慢性间质纤维化;复制出急性肾功能损害及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发展过程,通过对含马兜铃酸提取物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证明马兜铃酸内酰胺主要在肝脏内形成,并存在肝―肠循环,提示马兜铃酸及马兜铃酸内酰胺重吸收的可能;揭示广防己所含马兜铃酸体内代谢过程与其他药物代谢的不同规律,发现马兜铃酸及其代谢物在肾、肺等组织具有明显蓄积作用。


  专家认为,课题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所进行的基础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对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制剂管理政策的制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项目名称:声学造影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完成人:陈志良等


  经过近10年在声学造影领域的不断探索,该成果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自主研发与应用声学造影剂的国家。


  本项目采用左心声学造影技术,从心肌微循环水平探讨冠心病各类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冠脉狭窄的诊断和冠脉血运重建的效果。其关键技术包括:率先成功研制经静脉注射有效通过肺循环抵达左心系统靶向显影的含气一代(含空气)和二代(含惰性气体)微球超声造影剂。本品进入左心室,能在超声仪上可见左心室对比增强,边界清晰明确,随后微球进入心肌微循环,使心肌对比增强。


  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在药剂学领域,获得了第一个含气微球制剂;在超声医学诊断领域,成为第一个跨肺靶向左心声学造影剂;在超声医学领域,开创并带动了国内临床经静脉左心声学造影事业。本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的声学造影事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跻身国际一流。围绕本项目形成的成果有: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各1项。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个和国家二类新药证书两个。国家发明专利1项。


项目名称:脂质体新型给药载体系统研究

  获奖等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完成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完成人:邓英杰等


  脂质体新型给药载体系统研究是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多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新药研究基金等资助下所进行的长期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研究室以天然磷脂为原料研制出热敏脂质体膜材。在天然豆磷脂有序体中研究制备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先后研制出热敏长循环脂质体,热敏磁性脂质体,缺血心肌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水溶性药物油溶液口服给药系统,脂质体热敏感凝胶制剂。发明了三种独特的脂质体制备新技术:叔丁醇/水共溶剂体系冻干法,单相溶液冻干法,复乳冻干法。研究开发了高效、低毒、安全具有靶向性的各种脂质体药物新剂型实现不同载药目的:缓释作用目的;将脂溶性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可实现水溶液给药,如制备的β-榄香烯属强脂溶性药物,包封于脂质体中显著降低了抗癌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修饰脂质体表面或对膜材修饰可实现长循环作用及主动靶向作用。


  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对人体毒性小,无免疫抑制作用;在体内具有定向分布靶向性特征,并且可以制备免疫脂质体及各种敏感脂质体而实现主动靶向;增加药物稳定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易于多途径给药。因而脂质体新型载药系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 (获奖项目资料由中国药学会提供)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