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视网膜芯片植入手术获得成功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德国蒂宾根和里根斯堡两所大学眼科医院的医生与科学家一起为2名因患病而失明的病人植入了直径3毫米的视网膜芯片,使患者在术后看见了由电子刺激产生并由像素点组成的图案,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生物通综合:德国蒂宾根和里根斯堡两所大学眼科医院的医生与科学家一起为2名因患病而失明的病人植入了直径3毫米的视网膜芯片,使患者在术后看见了由电子刺激产生并由像素点组成的图案,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德国《世界报》日前报道说,移植物由位于罗伊特林根的雷蒂纳移植物公司的科学家研制。这枚微型芯片的直径在3毫米左右,上面分布着约1500个像素格。每个像素格由两根光电管,一个放大电路和一个刺激电极组成。光电管吸收射入眼睛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这些能量用于控制由外部输入的能量,后者的作用是以电信号刺激视网膜上的健康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发出的神经脉冲被视神经传入大脑,最终在那里形成视觉印象。  

        
据称,这种微型芯片不出几年即可投入临床使用。

        
与先天失明者不同,因患病而逐渐丧失视力的人很难依靠自己的其它感官适应日常生活。老年性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是导致视网膜上的视细胞坏死并最终致人失明的常见眼疾。前者是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后者在儿童身上就会发病,而且因为病程漫长,确诊时病情往往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此外,早在2002年,美国科学家们在眼球移植技术方面就取得了突破,Sandia国家实验室已开发出了可植入眼球内部的多元人工视网膜芯片组,它可取代坏死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其针对的患者主要是那些有感光点退化问题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的人,他们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已坏死但神经依然存活。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生物与环境研究中心能源办公室为期3年、总计900万美元的资助,并得到了美国国家研究实验室与一些大学的支持。

  Sandia国家实验室项目总监柯特·温森多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研究旨在使盲人可进行简单的阅读,在屋内移动物体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盲人们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能驾驶汽车,因为正常人能看见数以百万计的像素,而他们只能看到约1000个。出现在他们眼中的图像会很慢,看上去是黄色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可以看见东西了。”

  据了解,该实验室开发出的系统包括多种可安装在眼睛内外的组件。所安装的一种眼镜状的摄影机摄取到图像扣,可通过无线电接收装置传输到眼睛内部,由微型机械硅和保护性材料制成的芯片接收到信号后开始刺激视网膜神经,使盲人可以看到一些图像。

  科学们称,哺乳动物的眼睛存在着进化后的缺陷,人眼的圆锥细胞和杆状细胞存在于为视神经提供养份的神经细胞层之后。这降低了人眼的视觉灵敏度并有一个盲点,但这个盲点在连接移植的视网膜时却非常有用。新型芯片就置于视网膜的顶端,通过电极组与神经直接联系。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芯片|视网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