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甄别“伪健康”信息

【字体: 时间:2006年02月20日 来源:文汇报

编辑推荐:

  

  

  这边报道说牛奶用微波炉加热不易破坏营养成分,那边却说这么做会使奶中产生致癌物质。到底该信谁的?面对众说纷纭,甚至相互矛盾的健康信息,我们该如何甄别?

    最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专家对目前市面上的“伪健康”信息,进行了一次“会诊”,开列了三大典型“症状”,并出具了处方。

    症状一:子虚乌有

    病例:牛奶用微波炉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

    会诊:营养所所长史香林解释道,用微波炉加热牛奶,若温度不够高,无法起到杀菌作用,如牛奶本身不很新鲜,就容易使细菌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如果煮开,则能杀灭细菌,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牛奶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

    处方:增强健康知识系统掌握,不轻信小道消息。

    症状二:急于定论

    病例:此前,不少介绍研究成果的报道告诉人们,低脂肪食谱有助于降低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但最近又有报道称,这一观念不成立。

    会诊:研究员王燕芳认为,目前人对自身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许多认识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经常会“百家争鸣”,甚至相互抵触。但仅凭某一研究结果,就轻易下定论,要少吃什么,多吃什么,就会造成误导。

    史香林说,无论脂肪还是维生素,对于身体而言,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果摄入不足,会引起营养缺乏,而摄入过多,如脂肪,则可能与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联。只有摄入量平衡,满足身体的需要,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处方:坚持运动,每餐只吃八分饱。保持平衡的营养素摄入,不要随意限制某种营养素的摄取,除非特殊疾病必须限制某种饮食,例如肾脏疾病必须限制钠的摄入。

    症状三:泛化特例

    病例:大豆一直被认为对心血管有益,但一篇介绍美国《临床检查杂志》研究成果的报道却说,大豆会加重心脏病。

    会诊:细读报道,这个实验让“携带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突变体的公鼠”食用大豆而导致心力衰竭。但这并非意味着大多数正常人食用大豆,都会危及心脏。

    王燕芳认为,很多报道都有意无意地把特例泛化了。比如,有些人吃西瓜,甚至吃一点味精都会过敏,但不能因此让大家都别吃西瓜和味精。

    处方:仔细阅读报道,看清论断的前提。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