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刚:第一位获得惠特莱奖的中国人

【字体: 时间:2006年05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综合: 5月11日晚,英国惠特莱自然基金会(Whitley Fund for Nature)在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举行了2006年度惠特莱奖(Whitley Award,英国顶级自然保护奖项)的授奖仪式。蒋志刚研究员从安妮公主手中接过了刻有惠特莱自然基金会标志的2006年度惠特莱奖。

惠特莱自然基金会为英国注册的自然保护机构,每年为全球在自然保护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颁发奖项,以鼓励和资助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自然保护人员开展具有良好科学背景、注重当地社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对全球生态系统环境认识方面的工作,并重点资助在上述领域具有长期显著影响的科研项目。

蒋志刚   Jiang Zhigang


博 士、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籍贯:湖 南
  
民族:汉 族
  
研究方向:行为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

蒋志刚博士,1957年生。1993年在阿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获野生动物生态学与管理博士学位。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1996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工程”,同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颁发的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政府津贴。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2000年晋升首席研究员,同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2001年在瑞典Uppsala 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3~2004年, 任欧盟“中国生物多样性项目设计组”专家,负责设计欧盟中国生物多样性项目。

蒋志刚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CITES公约中国科学机构)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安徽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活专家委员会(IUCN/SSC)专家,中国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DIVERSITA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兽类学会理事,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动物学报》、《兽类学报》、《生物多样性》、《生命世界》副主编。

蒋志刚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行为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主持写作了《保护生物学》、《动物学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 提出了动物行为的层次结构概念与PAE编码分类系统,行为的表现空间和行为的刚性与弹性等概念。为探索不同动物类群、不同分类阶元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提出了基于Shannon-Weiner指数的G-F指数方法。发现了中国现生麋鹿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问题,参加了麋鹿野放, 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工作。提出了濒危物种人类协助生存策略(HASS)。提出区分生态濒危物种与进化濒危物种、区分生活史对策、引入"经济灭绝"概念的新濒危物种等级标准,探讨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上限问题,提出生物遗传资源的元所有权、衍生所有权与修饰权等概念。指导研究生研究了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的动态和理论、不同生物类群物种多样性协同变化的格局和原因、环境气候变化与动物区系的响应、影响大熊猫发情和成功繁殖的因素、大熊猫的栖息地的边际效应以及麋鹿、果子狸、金丝猴等动物的繁殖行为的内分泌基础。他们的著作《中国普氏原羚》出版后,填补了中国特有动物普氏原羚的知识空白,为国家启动普氏原羚保护工程提供了科学基础。在SARS 流行期间,参与了SARS病源的溯源工作。并为国家修改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护法、畜牧法、自然保护区法和动物传染病防治法提供了科学咨询意见。先后考察主审了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西藏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从1999年起, 主持CITES公约中国科学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为中国履行CITES公约事务提供了科技咨询,作为中国全权副代表参加第11届、第12届、第13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参加了公约的科学文件制定和我国有关CITES公约的科学事务决策。

蒋志刚博士曾主持在印度班戈罗尔举行的第26届国际行为学大会的“交配策略”分会、第4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濒危物种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Setting Conservation Priority”专题研讨会、“拯救普氏原羚国际研讨会”等。1996年、1998年、2003年、2004年曾作为领队人员率中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队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从1994年以来,蒋志刚博士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珍稀脊椎动物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重要创新方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态安全”课题“物种濒危机制与保育对策”,专题“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 “大熊猫、麋鹿、普氏原羚的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项目:“普氏原羚的关键种群与栖息地监测”、青海省重大攻关科技项目: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研究。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IUCN Sir Peter Scot Fund, UNDP/UNEP/GEF , 德国Zoological Societ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pecies and Population, Columbus Zoo and Aquarium Field Conservation Project等国内外科研项目40余项。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30篇,科普作品63篇,主要著(译)作有《保护生物学》、《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生物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中国普氏原羚》、《"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陕西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眼见为实--寻找动物的意识》、《人与自然百科丛书:人与动物卷》、《红树林、蓝海洋》、《探索神秘的自然》、Key Topics in Biodiversity and its Conservation等。1999年,他领导的研究组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资助的优秀科研团队"称号;2002年获得华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先后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11名、硕士3名,指导在学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3名。    

 
承担和参加的
研究项目
 
  
承担过的研究项目:
1.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寒草甸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研究“(1985-1988)。项目主持人。

2. Canadian Boreal Institute (CBI)项目”Foraging Ecology of Wapiti” (1989-1991)项目经费。项目主持人。

3.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珍稀脊椎动物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 (1997-2000)。第一主持人。
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7-2000)“有蹄类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项目经费。项目主持人。
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 (2001)2000年10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6.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态安全”专题“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2000-2002)。专题主持人。
7. 青海省重大攻关科技项目: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保护措施研究。(2002-2005)。项目主要参与人员。
8. 中国科学院“****”项目:“动物行为的适合度研究”(1995-1998)项目主持人。1999年4月终期项目验收时评为优秀。2000年受到中国科学院嘉奖.

9.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 “大熊猫、麋鹿、普氏原羚的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2000-2002)。项目主持人。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氏原羚行为生态学研究” (1998-2000)。项目主持人。
11.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项目 “Survey for the Przewalski’sgazelle in its former range”(2000-2001)。项目主持人。
12. 美国COLUMBUS动物园协会国际项目 “Feeding habit of the Przewalski’s gazelle”(1998-2000)。项目主持人。
13. 德国Zoological Societ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pecies and Population项目“普氏原羚的栖息地、监测普氏原羚种群动态”(2000-2002)。项目主持人。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1999-2001年中俄(NSFC-RFBR)协议项目“中俄边界地区蒙古瞪羚考察”。项目主持人。
15. 重庆市建委项目“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调查(2001)经费25万元。项目主持人。

16. UNDP/UNEP/GEF“生物多样性培训项目:编写:Key Topics in Biodiversity and its Conservation. 227pp.(2001)。项目主持人。

17. 全国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工程规划项目:《普氏原羚保护规划》编制。(2001)执行年度:2001.项目主持人。

18. CITES 公约秘书处项目:中国传统医药市场消耗麝香调查项目(2002)经费US$15000。项目主持人。

19. 中国科学院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合作项目。与意大利Siena 大学Lovari 教授合作开展“普氏原羚与狼的种群互作”研究。中方项目主持人。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004‘拯救普氏原羚国际研讨会”(30410303153)。项目主持人。
21. 中国水产科学院项目“中国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等级研究”(2003)。项目主持人。

22. 福建武夷山自然遗产地管理局项目“福建武夷山自然遗产地野生动物监测” (2001-2003)。项目主持人。

2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动物繁殖行为特征及其生殖调控机理”课题“大熊猫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2000-2003)。课题主持人。

24.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项目:“普氏原羚的关键种群与栖息地监测”(2003)。项目主持人。

正在执行的研究项目:

1.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态安全” (2000-2005)主持该项目之课题“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课题主持人。
2. 美国COLUMBUS动物园协会国际项目 “Nat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surveys of the Loashengchen Natural Reserve”(2002-2004)项目主持人。

3. 美国COLUMBUS动物园协会国际项目 "Giant panda population and habitat, biodiversity surveys of the Longxi-Hongkou Natural Reserve.”(2002-2004)项目主持人。

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遗传漂变和栖息地空间结构对种群生存力的影响”(2002-2005)项目第一主持人。

5.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项目:“普氏原羚的关键种群与栖息地监测”(2004)项目主持人。

6. 2004-2005年中俄(NSFC-RFBR)协议项目(30511120013)“羚羊亚科蒙古瞪羚与相关种的系统地位 ”项目主持人。俄方主持人: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Anna Lushchekina博士。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2003-2005)。子项目主持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氏原羚种群遗传与系统分类研究” (2003-2005)。项目主持人。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扬子鳄种群遗传变异性及遗传保护对策” (2003-2005)。项目主要参与人员。
10.IUCN Sir Peter Scot Fund: Monitoring Key Population and Habitat of Przewalski‘s Gazelle。(2004-2005) 项目主持人。

11. 江西桃红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考察。(2004-2006)项目主持人。

12. 陕西马家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2004-2006) 项目主持人。

13. 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藏羚羊种群生物学及其保护措施研究”。项目主要参与者。

1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04-2005年度科研课题“盘羊保护及CITES附录标准的研究 ”(2004)项目主持人。
(生物通:万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