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选者被取消称号

【字体: 时间:2007年03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一“****”入选者被取消称号

  

生物通综合:

关于公布2002年度“****”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
  2006年上半年院组织了对2002年度“****”入选者的终期评估工作。2002年度“****”入选者总数为109人,其中20人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已被取消入选资格;9人因实际开展工作时间较晚等原因,经本人及单位申请、人教局同意延期参加考核评估;1人在执行中病故,其继任者按特殊执行期限执行;另有2001年延期评估的入选者12人。本次实际参加考核评估的人数为91人。
  在研究所初评和院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经院“****”领导小组终审,评估结果如下:颜永红等18位入选者的评估结果为优秀;夏钶等59位入选者评估结果为良好;施红辉等12位入选者评估结果为合格;徐明评估结果为不合格;另有1人按项目结题处理。
  参加本次终期评估的入选者中,绝大多数都在各自确定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内做出了有特色、有创新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招聘海外知名学者的管理办法》(科发人教字〔2006〕205号)的有关规定,请各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组织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入选者进行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为入选者到位工作时间、到位后的工作进展、主要学术成就、主持和承担项目、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及对入选者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的评价等。公示采取由研究所张贴和院人教网公布相关内容的形式,要求研究所将评为优秀的入选者的《中国科学院“****”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表》和《中国科学院“****”入选者终期评估简况表》在所内显著位置张贴15天,并将公示结果及时反馈院“****”办公室。院“****”办公室将对有异议的入选者进行调查核实,对无异议的优秀入选者将给予相应的后续经费支持。
  对终期评估为合格,但又不能全时在岗工作或未放弃入选前职位的“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张力、赵新为、李文荣、杨梦苏、金刚、史香林、向成斌和朱大鸣,其所在单位需返还院拨经费100万元/人(其中包括科学事业费73万元,基本建设费27万元),国内“****”入选者陈则所在单位需返还院拨经费50万元;对评估为不合格的入选者徐明,将取消其“****”入选者称号,并要求招聘单位全额返还院拨经费,同时对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院有关规定提出批评,并通报全院。

  附:2002年度“****”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结果

2002年度“****”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结果

姓 名 单    位 评估结果
颜永红 声学研究所 优秀
毛兰群 化学研究所 优秀
董金勇 化学研究所 优秀
吴福元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优秀
张剑锋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优秀
王自发 大气物理研究所 优秀
程祝宽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优秀
曹晓风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优秀
洪  文 电子学研究所 优秀
于  军 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 优秀
杨学明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优秀
龚尚庆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优秀
沈志强 上海天文台 优秀
戈宝学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优秀
王明伟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优秀
曹  荣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优秀
俞书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优秀
齐  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优秀
夏  钶 物理研究所 良好
曹立新 物理研究所 良好
杨国伟 力学研究所 良好
王秀明 声学研究所 良好
赵  江 化学研究所 良好
边文生 化学研究所 良好
刘春朝 过程工程研究所 良好
周  琪 动物研究所 良好
牟炜民 心理研究所 良好
戴建武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良好
张  建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良好
陈明生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良好
郑  力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良好
武传坤 软件研究所 良好
王永吉 软件研究所 良好
姬  扬 半导体研究所 良好
严北平 微电子研究所 良好
方在庆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良好
胡中波 院研究生院 良好
乔从丰 院研究生院 良好
唐国平 院研究生院 良好
吴忠良 院研究生院 良好
曾长青 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 良好
谈学海 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 良好
周永贵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良好
杨启华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良好
张  健 金属研究所 良好
王斌贵 海洋研究所 良好
王旭晨 海洋研究所 良好
王笑军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良好
孙德贵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良好
牛  利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良好
吴惠桢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良好
王  琛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良好
乐卫东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良好
林东海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良好
黄明东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良好
徐  立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良好
杜少武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良好
沈仁芳 南京土壤研究所 良好
孔繁祥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良好
徐伟彪 紫金山天文台 良好
冯自平 广州能源研究所 良好
张开均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良好
朱华结 昆明植物研究所 良好
刘文耀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良好
宋松泉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良好
李心清 地球化学研究所 良好
赵晓雷 地球环境研究所 良好
张  红 近代物理研究所 良好
冯  起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良好
龙瑞军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良好
廖立新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良好
曹  旭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良好
李  彦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良好
焦海军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良好
郜  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良好
李全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良好
温龙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良好
施红辉 力学研究所 合格
汲娟娟 生物物理研究所 合格
钟少军 海洋研究所 合格
张  力 国家天文台 合格
赵新为 微电子研究所 合格
李文荣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合格
杨梦苏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合格
金  刚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合格
史香林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合格
陈  则 武汉病毒研究所 合格
向成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格
朱大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格
徐  明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不合格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项目“****”招聘启事 

  在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针对国家重大需求,我院建设了11个科技创新基地。为促进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项目的部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凝聚与培养,各科技创新基地将根据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项目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设立若干项目“****”  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现将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相关领域项目“****”招聘指南公布如下。

 

        一、招聘领域及岗位

 

        在人口健康与医药、现代农业、先进工业生物技术、重要战略生物资源等4个领域共招聘27个项目“****”岗位。入选者将作为重要方向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具体招聘方向见附件)。

 

        二、入选者条件

 

        1.  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或自愿放弃外国国籍来华定居的专家学者;

 

        2.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

 

        3.  海外应聘者获得博士学位后应有连续4年以上在海外的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4.  国内申请者应具有教授或研究员职称,只能应聘西部研究所或特殊急需的岗位,中国科学院所属各单位正式在编人员不能申请;

 

        5.  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

 

        6.  在本领域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等;

 

        7.  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治学严谨。

 

        三、支持方式与入选者待遇

 

        对每位入选者提供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含聘用单位匹配经费100万元),由各创新基地根据具体项目确定。在项目执行期间享受“****”待遇。项目执行期为3-4年。

 

        四、需提交的申请材料

 

        1.  注明申请的领域、方向及拟开展的项目名称。

 

        2.  本人学习和工作简历及联系方式;

 

        3.  现在国内外的任职情况证明;

 

        4.  近五年内发表的全部论文目录(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三篇代表性论文的首页复印件,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等。

 

        五、招聘方式及时间

 

        1.  申请者在2007年3月15日之前向我局提交申请材料(以收到时间为准),也可以直接向有关研究所申请;

 

        2.  有关研究所与生物局各基地办公室(或处)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研究所在3月30日之前按照“****”的要求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者进行预评审;

 

        3.通过预评审的人选按照三期创新有关要求填写《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15份,经研究所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在4月15日之前报送到我局各基地办公室(或处),由我局统一组织评审。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人口健康与医药科技创新基地

 

        联系人:韩华

 

        电话:010-68597441

 

        E-MAIL:  hhan@cashq.ac.cn

 

        2.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联系人:段子渊

 

        电话:010-68597456

 

        E-MAIL:  zyduan@cashq.ac.cn

 

        3.  先进工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基地

 

        联系人:邢雪荣

 

        电话:010-68597458

 

        E-MAIL:  xrxing@cashq.ac.cn

 

        4.  战略生物资源领域

 

        联系人:娄治平

 

        电话:010-68597452

 

        E-MAIL:  zplou@cashq.ac.cn

 

        附件: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相关领域项目“****”招聘方向及招聘单位

 

        一、人口健康与医药领域(11人)

 

        1.  认知老化与认知障碍

 

        心理学研究所1人

 

        2.  青少年心智发展与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所1人

 

        3.  重要功能膜蛋白研究

 

        生物物理研究所1人

 

        4.  性腺发育与配子体发生

 

        动物研究所1人

 

        5.  体细胞重编程的基础研究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人

 

        6.  认知神经生物学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1人

 

        7.  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

 

        上海药物研究所1人

 

        8.  应用免疫学与新型免疫治疗手段基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1人

 

        9.  食品安全与健康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1人

 

        10.  病毒性传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

 

        武汉病毒研究所1人

 

        11.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与应用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1人

 

        二、现代农业领域(8人)

 

        1  基因转移体系新技术、新方法的创制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人

 

        2  转基因动物与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发

 

        水生生物研究所1人

 

        3  昆虫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动物研究所1人

 

        4  动植物功能基因组作用网络分析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人、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1人

 

        5  植物代谢组学和代谢工程研究

 

        植物研究所1人、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1人

 

        6  小麦分子育种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人

 

        三、先进工业生物技术领域(5人)

 

        1.  代谢工程

 

        2.  现代酶工程

 

        3.  生物催化与转化

 

        4.  发酵工程(反应过程)

 

        5.  发酵工程(分离过程)

 

        上述5个方向各招聘1人,招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联系单位为微生物研究所。

 

        四、重要战略生物资源领域(3人)

 

        1.  植物迁地保育的繁殖生物学

 

        华南植物园1人

 

        2.  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新品种选育

 

        武汉植物园1人

 

        3.  能源植物分子育种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人 
赖仞博士抗菌肽研究新突破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系的研究人员在Odorrana  grahami(无指盘臭蛙,一种两栖动物)中发现了107种新型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并进行了抗菌机制研究,这比目前报道的两栖类抗菌肽数目多了三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抗菌肽资源,这也为抗菌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份的《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影响因子9.8)杂志上。

        这一文章的通讯作者是2004年入选中科院“****”的赖仞博士,其早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是昆明动物研究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同时参予研究的还有张亚平院士,郑永唐研究员等人。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生物体内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在机体抵抗病原入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公认的抗菌肽作用即使是指,抗菌肽通过在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通道造成内容物大量外泄而致细胞死亡。并且研究表明抗菌肽并不作用于高等动物细胞,这可能是由于高等动物细胞膜中的胆固醇阻碍抗菌肽的疏水面插入磷脂双分子层;也可能是由于微生物与高等动物细胞膜的膜外结构的区别:高等动物细胞膜外表面的唾液酸与膜的距离有8nm,它可能与抗菌肽的带正电区结合而阻止其接近细胞膜发挥杀伤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对Odorrana  grahami这种两栖类动物皮肤进行了多肽组学(Peptidomics,是指研究一个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中所有多肽的新兴学科,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因组学分析,克隆了372条抗菌肽基因,并描述了它们的特征,从中发现了107种新型的抗菌肽,这比目前报道的两栖类抗菌肽数目多了三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抗菌肽资源。

        这些肽可以划分到30个不同的群(group)中,其中包括24个新群,这些多样性说明点突变,和寡核苷酸的其它突变,比如插入突变,缺失突变以及shuffling一样都是确认的。而且在一个两栖类物种中的抗菌肽这么多的多样性是令人惊讶的,这让可能会让我们重新考虑天然免疫系统的强大能力和两栖生态保护的分子机制,并且也让人怀疑通常认为20-30种抗菌肽可以保护动物的看法。

        这些研究为开发设计新型抗感染药物提供了新的多肽来源,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成果。

                      附:

赖仞

                        1995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

                        2001年8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化学;

                        2002.4-2004年5月,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博士后;

                        2004年6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引进人才。

 

科研工作介绍:

        我们对两栖类动物皮肤活性多肽与蛋白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研究手段,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途径,我们从两栖类皮肤分泌液中得到了10大类皮肤活性多肽蛋白质类物质,包括两类抗菌肽、两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缓激肽、铃蟾肽、神经营养因子、血小板集聚因子、缓激肽基因相关肽和饱食肽,并对其结构、功能和cDNA结构进行了研究。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不带二硫键的线性抗菌多肽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也首次发现了基因编码的阴离子抗菌肽;首次从两栖类动物得到具有血小板集聚活性的蛋白质和具有饱食因子作用的多肽;首次发现了编码两栖类缓激肽的基因。申请了17项发明专利,其中8项已经获得授权。

 

研究兴趣:

        昆虫初级免疫系统成分(主要是昆虫抗菌多肽)的研究以及它对包括人类在内高级动物的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启示和应用。抗菌多肽作为抵御外界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有着强大而广谱的抗菌功能。昆虫的体内没有抗体,胸腺,白细胞等高级免疫系统,基本上靠抗菌肽担负免疫功能,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昆虫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类群。昆虫抗菌多肽是昆虫在受到微生物侵袭时的最主要的免疫应答因子。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其生活周期的阶段性以及它们生活范围与生活环境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决定了昆虫要面对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的挑战。对应于微生物的多样性,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多样的抗菌肽以抵御各种微生物的侵袭。昆虫种类的巨大多样性意味着昆虫资源库同时也是一个丰富的抗菌多肽资源库。目前,人类正受到艾滋病毒,肝炎病毒,SAS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以及麻风杆菌等微生物的严重干扰。希望通过对昆虫的主要由抗菌多肽组成的免疫系统的研究,对人类及其他高级动物的微生物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有所启示和应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取消|称号|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