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2007年度专题课题指南及经费分布

【字体: 时间:2007年03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863计划2007年度专题课题指南及经费分布

  

生物通综合: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7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将围绕医药卫生、工业发酵、生物资源开发和生物安全等领域中的重大技术需求,着力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提升生物和医药技术的整体竞争能力,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战略目标是:突破若干前沿和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生物和医药技术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重大疾病为重点,加强生物技术与临床资源的系统集成,攻克若干重大疾病预防和诊治的关键技术;以医药和工业发酵为突破口,强化生物技术向产业的应用辐射,支撑和引领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生物和医药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为2020年实现生物技术强国、生物产业大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围绕“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战略目标,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全面部署,其中在专题层次上设置“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四个专题。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以下为本领域2007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课题申请负责人出生日期要求为1951年3月29日(含)以后。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7年5月18日24时。

  课题申请的受理机构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邮编:100081),联系人:邱宏伟、陈彦丞,联系电话:010-62132057、62114174。

 专题一、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针对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国际前沿发展趋势和重点,围绕我国人口健康、食物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遗传资源;发挥我国在基因组、蛋白质组等方面的优势,突破一批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的核心技术,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蛋白及技术专利,使我国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及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提升我国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生物产业的跨越发展,使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课题设置突出技术的前瞻性、原创性和集成创新性,强调前期工作基础及研究内容的延续性,鼓励技术发展与产品开发的紧密结合。

  本专题2006年重点支持了基因操作关键技术、蛋白质工程关键技术、小RNA关键技术、染色体操作与基因定位整合关键技术、人类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与利用技术、微生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与利用技术等方向,安排国拨经费17169万元,立项课题104个。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拟安排经费7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小RNA(不包括干扰RNA)技术、蛋白质工程关键技术、代谢工程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功能基因筛选和鉴定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小RNA(不包括干扰RNA)技术

 研究内容:从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重要功能小RNA;大规模、高效化学合成低毒/无毒小RNA;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通量、高效的小RNA给药/转化体系;对与重大疾病或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小RNA的功效进行验证。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

  2、蛋白质工程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高效、稳定、安全、易纯化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蛋白质及多肽的鉴定、功能分析和结构解析技术、蛋白质修饰及改构技术研究;重要生理功能或有应用前景的复杂分子网络调控及网络调控节点的识别、筛选等技术研究。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

  3、代谢工程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代谢工程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研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重要的代谢网络及其调控机制;对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微生物代谢途径和细胞性能优化与改造的新策略;研究微生物大规模功能筛选、高通量性能鉴定和优良菌株改造的新技术,获得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代谢工程菌株。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3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4、功能基因筛选和鉴定技术

  研究目标:获得一批可用于疾病诊断及治疗的药物、疫苗和生物靶点的基因;发掘我国地方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的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遗传改良及新种质创造。

  研究内容:开发和建立在重要生理功能、疾病诊断、病害防治、重要经济性状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基因的筛选、识别和鉴定技术;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和组装技术;保守的非编码DNA的功能鉴定技术、低丰度表达基因定量检测等技术;动物基因定点整合、置换与敲除技术;体细胞克隆的动物遗传修饰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8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5、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围绕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对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所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研发,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临床应用前景的产品,增强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速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研究内容:生物技术药物筛选、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研究;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调节新生血管生成治疗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调节细胞凋亡和分化治疗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等。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7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专题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根据国际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需求,设立本专题。专题课题设置将突出前沿生物技术研究与重大生物产品开发相结合、培育新兴生物产业与支撑传统生物产业发展相结合、稳定发展现有工业生物技术人才队伍与重点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相结合。重点研究工业微生物功能菌株改造大规模筛选与改造技术、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集成应用于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和传统发酵产品生产的工艺创新。本专题“十一五”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研制一批具有重大市场前景的生物产品,力争在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学品、生物材料和传统发酵产品关键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

  本专题2006年重点支持了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现代酶工程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可降解材料及单体生物制造关键技术、手性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的生物制造技术等方向,安排国拨经费7764万元,立项课题51个。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拟安排经费75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工业微生物基因工程改造技术、现代酶工程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等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1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另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生物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生物催化关键技术研究、重要氨基酸发酵关键技术研究等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工业微生物基因工程改造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啤酒、乙醇、麦角固醇等工业生产菌,利用基因克隆、基因导入、基因敲除等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细胞功能,获得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在耐热性、耐渗性与生产性能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建立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信息库。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

  2、现代酶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生物催化剂在工业应用等方面的技术障碍,进行新酶发现、分子改造与修饰、高效表达与制备等技术创新。研究酶基因筛选与酶功能的智能评价技术;研究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与分子设计技术;研究酶基因高表达技术,酶生产下游工艺关键技术以及酶工程在生物漂白、生物制革和生物纺织等中的应用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

  3、生物过程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多菌种混合发酵过程控制与产品精制技术;工业发酵系统设计与优化控制技术;工业发酵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高密度发酵的工艺技术;多产物联产发酵工艺优化;反应和分离耦合发酵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4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4、生物材料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研制出2-3种免疫吸附血液净化材料并实现大规模生产;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的生物多糖功能材料制备、表征及评价标准体系。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生物兼容性好、耐酸碱性能强、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通透性好的免疫吸附血液净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技术,开展临床试验和生物安全性评介;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多糖制备、分离、纯化、修饰、分析、鉴定等一体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提出相关产品标准。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5、生物催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研制出医药、农药、液晶材料生产专用的化学品,开发新的催化氧化还原等反应的整细胞或离体酶生物催化剂,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本低、可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化学品生物催化的技术体系,填补国内空白。

  研究内容:研究整细胞和离体酶系统的筛选与改造技术、新的辅酶再生技术、不对称及对映选择性生物转化技术、非水相生物催化反应过程优化及放大技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稳定的芳基手性醇、手性胺、重构脂、他汀类原料产品的生物催化体系和生产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3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6、重要氨基酸发酵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L-异亮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赖氨酸,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的新技术体系,在工业生产规模上取得国际先进技术指标。

  研究内容:针对L-异亮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赖氨酸工业生产,采用现代分子育种、代谢工程育种技术选育新一代高效生产菌种;集成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和过程工程技术,大幅度提高目的代谢产物的产量并降低发酵周期;研究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减少废物、废水排放,实现发酵过程的清洁生产。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专题三、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瞄准国际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的发展前沿和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技术研发的需求,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生物信息共享、服务与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药物信息技术体系,发展生物信息分析、生物计算与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开发大型生物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突破药物信息技术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结构生物学所急需的关键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突破重要生物标志物和药靶发现关键生物信息技术,实现我国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跻身国际前列。

  本专题2006年重点对生物计算与系统生物学相关技术、生物数据整合与共享技术、生物信息的挖掘与利用、药物信息技术、重要生物标志物谱发现相关的信息技术、数字化医疗技术等方向,安排国拨经费8133万元,立项课题49个。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拟安排经费65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生物计算与系统生物学相关技术、药物信息技术、神经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另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生物信息技术应用软件产品开发、微生物基因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技术、转化医学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利用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生物计算与系统生物学相关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蛋白质序列、结构、功能、修饰及进化相关信息分析预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展疾病基因定位、基因调控网络、表观遗传网络、信号转导通路和生化代谢途径的预测、重构和分析技术研究以及网络、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的小分子调控研究;开展基于协同技术的大规模生物学数据的整合和定量分析算法及可视化技术研究;综合、高通量的基因和蛋白功能注释的新方法和新算法研究。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100万元。

  2、药物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重大疾病,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潜在药物靶标发现研究;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和化学信息技术,整合现有药物及其作用途径和调控网络的信息,构建药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代谢图谱;综合应用药物分子设计、化学合成和药物筛选技术,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针对已知和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结合RNAi技术以及相应的小分子化合物,开展整合的药物筛选研究,发现药物作用靶点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作用网络,以及不同遗传背景与药效的关系。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100万元。

  3、神经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脑认知和智力过程的动态高分辨成像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多通道心磁测量系统研究,模式动物神经网络基因表达解剖图谱研究,感觉神经网络的调控机理研究,面向典型应用具有感知功能的自主智能原理系统研究,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仿生机器学习新算法与典型应用研究。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1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4、生物信息技术应用软件产品开发

  研究目标:  根据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对于综合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各类“组学”体系的整合研究技术、以及定量组学研究技术支撑体系的需求,开发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商业化前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大型综合生物信息软件产品。

  研究内容: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型生物信息集成分析软件研发,实现对生命科学各类“组学”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文献信息的综合挖掘、分布式功能注释,开发的软件包应可扩展、跨平台并可通过web方式应用;整合自主研发的标记和非标记大规模蛋白质组数据比对算法,功能聚类分析算法,和基于蛋白质组学数据的全域、在体、大规模翻译后修饰位点识别算法以及其它相关算法,开发面向高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的可协同工作的软件产品;研发面向定量组学研究的实验室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试验平台数据和信息产生的各个环节,具有与下游整合的数据库体系相衔接的标准的数据输出接口,实现多个实验室间的互联和信息共享;开发集信息搜索、二次处理和分析为一体的生物进化、基因功能分析软件包;突破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二维信息处理等核心技术,研发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型医药企业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并应用。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5、微生物基因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技术

  研究目标:初步建立我国重要微生物菌群基因功能分析的技术平台和参考基因组数据库体系;实现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系统性对接,建立3-5个面向应用的组学相关信息分析体系。

  研究内容:  开展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建立综合的微生物菌群参考基因组数据库,阐明个体差异间的遗传背景、环境影响、营养变化和疾病发生的机理;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特性、代谢物质流的分布变化和工程水平的混和传递特性,建立生物反应过程的系统生物学技术方法;针对工业生物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群,通过比较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建立工业生物技术相关的大型数据库体系,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代谢物对细胞和基因的反向调控作用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于生物反应过程优化的作用。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6、转化医学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利用

  研究目标:通过开展重要生物标志物谱发现相关的信息技术研究,获得3-5组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谱,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于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病程判断;获得不少于150个多态性的P450基因克隆,建立基于SNP等基因突变信息的P450酶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数据库,以及相关信息分析平台;开发3-5个基于遗传信息、现代分析及数字化临床医学研究数据、面向疾病预测和治疗研究的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商业化的转化医学信息技术产品。

  研究内容:  研究血清样品分离、多肽谱快速扫描和疾病特征峰测序等系列质谱诊断关键技术,制定3-4组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早期预警、病程判断的“血清质谱多肽谱”定量数据标准,发展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和疾病诊断软件;开展基于P450酶等药物代谢途径酶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信息的药物药效学、代谢动力学和毒性早期评价技术研究;开展个体遗传资料、疾病相关分子生物学数据和疾病预测、诊断、治疗、预防相关数据整合与分析的数字化医疗新方法、新算法研究,建立面向转化医学的网格化、可拓展的生物信息技术支持系统。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专题四、现代医学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瞄准国际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紧密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提高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需求,以提升我国现代医学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重大疑难疾病和常见病预防与干预、诊断与治疗关键技术、重大传染病的筛查与防治新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关键技术、中国人群亚健康诊断指标与早期干预技术等。

  本专题2006年重点支持了重大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技术、亚健康诊断与评价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重大疾病及常见病诊断技术和临床医学研究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与器件等方向,安排国拨经费36351万元,立项课题157个。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拟安排经费9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的诊断防治技术研究、亚健康状态诊断与评价技术、人畜共患病诊断和防治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另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重大出生缺陷病因及筛查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重大疾病及常见病诊断技术和临床医学研究、重大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及防治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的诊断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对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的研究,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探索早期防治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案,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开展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理本质和治疗研究,焦虑症、单向和双向情感障碍等问题的治疗研究;开展社区防治上述精神疾病的模式研究。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

  2、亚健康状态诊断与评价技术

  研究内容:综合利用现代医学、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开展我国亚健康人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亚健康发生发展及预后规律研究;亚健康状态参考诊断标准、分型分类、早期干预措施和有效治疗技术及方法学研究。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

  3、人畜共患病诊断和防治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禽流感、狂犬病、口蹄疫等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的变异与分子进化、传播和致病机制、人体免疫保护机制、抗药性机理等的研究,开发重大传染病的高通量分子筛查与鉴别技术,研发高效、快速、特异、可靠的诊断试剂以及有效的预警预防技术和治疗新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4、重大出生缺陷病因及筛查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揭示现有防治技术对减少我国重大出生缺陷效果评价、孕前和孕期暴露于主要环境危险因素与重大出生缺陷病因关联的规律;研究严重胎儿机构异常影像学产前筛查、诊断技术;提出严重致残、致愚、致死遗传病等重大出生缺陷产前筛查、诊断、治疗的规范化方案及孕前风险评估方法。

  研究内容:影响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的遗传及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发病机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出生缺陷新型(基因、染色体、分子生物等)筛查和诊断关键基础技术;重大出生缺陷防治的基础技术等。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5、重大疾病及常见病诊断技术和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目标:应用现代和传统医学手段,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性疾病、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我国城乡居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获得一批早期预防及干预的新技术、新疗法,为减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及先期预防策略和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规范化、个性化、综合治疗关键技术和治疗方案研究;中国人重要健康生理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6、重大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及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对重大或突发传染病和国家计划免疫疾病的研究,提高我国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和防治技术水平,增强我国防控重大传染病和国家计划免疫疾病的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内容:重大或突发传染病的起源、流行规律、防控规律、防控技术、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研究,研发针对重大或突发传染病及国家计划免疫疾病的预防、治疗产品和新型或多价联合疫苗。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2007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紧紧围绕着新阶段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高技术,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争在动植物功能基因、动植物分子育种、数字农业、农业智能化装备、现代食品生物工程、农业生物药物、海水健康养殖、农业生物质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业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为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高技术保障。

  按照上述总体部署,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从专题和项目两个方面进行安排。其中,专题分年度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2006年启动了“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数字农业技术”、“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和“农产品生境控制与质量分子检测技术”4个专题的31个研究方向,共立项课题324项,支持经费2.11亿元。

  以下为本领域2007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7年5月16日24时。

 

专题一、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专题

  一、指南说明

  随着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动植物育种理论和技术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多学科深度的交叉融合催生出国际上最新的育种方法“品种分子设计”。“品种分子设计”是指以分子设计的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生物信息和基因操作技术,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的不同层次对目标性状进行设计与操作,实现优良基因的最佳配置,培育新品种。开展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研究,构筑品种分子设计技术体系将推动传统的“经验育种”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变,大幅度提升动植物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引领动植物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十一五”期间,本专题以主要植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蔬菜、林草等)、动物(猪、牛、鸡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1、重要性状的分子构成解析;2、转基因技术;3、优异性状多基因聚合;4、品种分子设计的信息系统;5、品种分子设计工程;6、品种分子设计的技术体系与验证。通过本专题的实施,重点解析动植物重要性状的分子构成,鉴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突破多基因聚合和基因转移操作技术瓶颈,创建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技术体系;研发品种设计工程技术和信息系统,建立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网络,构筑适合我国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的技术体系,创制一批动植物优良新品种,提高我国动植物育种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实现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抢占世界生物育种技术制高点。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3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对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代谢途径解析、植物重要性状表达调控相关的小分子RNA功能分析及利用、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动物重要性状主效基因的分子鉴别、动物数量性状多基因聚合等内容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二是目标导向类课题,对主要农作物分子聚合育种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代谢途径解析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重要性状组成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明确重要性状形成的关键代谢途径及其蛋白质互作网络,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之间、基因与环境互作调控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2.植物重要性状表达调控相关的小分子RNA功能分析及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鉴定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抗逆、养分高效、抗病虫等信号调控途径中的小分子RNA,研究其功能域及靶基因,阐明其作用途径及调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效RNA干扰表达载体构建、定向干扰技术,创制一批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突破性新材料。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50万元。

  3.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业动物(猪、牛、鸡等)表观遗传调控重要经济性状表达、发育和形成的分子构成,解析环境通过改变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来影响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建立重要经济性状的表观基因型高通量分析和检测方法;探索RNA干涉和表观遗传学途径调控性状表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4.动物重要性状主效基因的分子鉴别

  主要研究内容:在基因网络解析与功能基因分离基础上,确定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研究高通量、快速、简便的主效基因分子鉴别技术,探索主基因分子鉴别技术在多基因聚合育种中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5.动物数量性状多基因聚合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业动物(猪、牛、鸡等)品质、高繁、高产等数量性状的多分子标记选择方法,评估数量性状多分子标记不同组合遗传效应与育种效率,确定动物数量性状多分子标记的聚合应用途径,建立数量性状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主要农作物分子聚合育种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分子标记选择结合杂种优势利用、多基因聚合育种等技术,构建主要农作物(油菜、玉米、蔬菜、苜蓿)分子聚合育种技术体系;聚合优质、抗病虫、高产、抗逆、营养高效基因,创制目标性状突出、有重大育种应用价值的优异新材料,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基于基因标记或连锁标记(SSR、EST-SSR、SCAR、SNP等)选择和多基因聚合技术培育突破性的油菜、玉米、蔬菜、苜蓿等作物新品种10-12个,育成品种比对照种增产5-10%,品质达到优质标准,抗推广地区3种以上主要病虫害,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申请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品种保护6-8项。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9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三、注意事项

  1、探索导向类课题申请条件

  作物重要性状的代谢途径解析:具有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具有重要性状的候选基因并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验证及基因互作分析。

  作物重要性状表达调控相关小分子RNA的功能分析及利用:已分离出影响植物重要性状基因的小分子RNA,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功能分析。

  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拥有动物表观遗传、小分子RNA分离与鉴定的研究基础;具有目标性状的基因资源。

  动物重要性状主效基因的分子鉴别:具有动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期基础,已分离鉴定出部分重要功能基因。

  动物数量性状多基因聚合:拥有动物数量性状基因的实用分子标记、适宜的育种材料和设施条件。

  2、目标导向类课题申请条件

  主要农作物分子聚合育种:有从事分子标记育种和多基因聚合的研究工作基础和设施条件;拥有重要性状基因的实用分子标记、基因聚合关键方法和适宜的育种材料,鼓励上下游结合。

专题二、数字农业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数字农业技术是用数字化技术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数字化设计、控制、管理和可视化表达的现代农业高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代表着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方向。农业生物-环境信息快速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化信息实时处理和控制技术等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于促进作物生产按需管理的重大突破,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数字农业技术专题将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我国农业产前决策、产中管理、产后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瞄准国际数字农业发展的前沿技术,重点在农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农业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仿真技术、虚拟农业与数字化设计技术、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农业数字化控制技术等战略性技术方向开展研究,并分年度选择重点技术内容进行部署实施,力求在数字农业共性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3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支持农林植物生命信息传感器和光谱探测技术、主要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不同大田耕作方式对土壤过程影响的定量模拟技术、基于模型的粮食作物生产力动态预测技术、交互式植物三维形态辅助设计及动画生成技术、作物生长系统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资源节约型草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基于SOA数字农业智能决策技术、农业移动智能信息服务技术等内容,课题支持强度为1OO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二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支持大田作物病害智能诊断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集约化水产养殖数字化集成系统研究与应用、动物危害农业行为声防数字化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等内容,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农林植物生命信息传感器和光谱探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林植物生长特征、生理参数、生化组分等生命信息传感器和电磁波、光谱探测技术,实现农林植物生长、生理、营养状态等生命信息的无损、实时、准确获取;研究高分辨率探地雷达测试植物根系的成像方法与技术,实现植物根系信息的无损探测。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2、主要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种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主要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主要畜产品实测指标和畜禽特征模型,建立基于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技术的畜产品质量多指标无损检测系统。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3、不同大田耕作方式对土壤过程影响的定量模拟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常规、少耕、免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和管理技术对土壤水、热、养分关键过程的定量化模型,并与已有的作物-土壤系统过程模型进行整合,提高田间实际情形下农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预测能力。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4、基于模型的粮食作物生产力动态预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粮食作物生产力模拟模型及其与品种特性、环境因子和技术措施的定量关系,作物生产力模型与GIS耦合的机制及尺度化技术,构建基于模型和GIS的作物生产力动态预测系统,模拟分析不同时空条件下作物生产力、生产水平及增长潜力。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5、交互式植物三维形态辅助设计及动画生成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遗传特征的植物器官参数化建模技术、植物个体形态关联技术、群体形态碰撞检测技术和基于知识的植物生长动画生成技术,实现植物不同品种器官、个体和群体三维形态的交互式设计和生长过程的动画生成。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6、作物生长系统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作物形态建成模型,基于图形技术的作物形态显示模型,结合作物生长模拟模型,集成建立基于模型耦合的数字化可视化作物生长系统,为作物生长调控和品种设计等提供数字化工具。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7、资源节约型草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集成传感器网络技术、3S技术、系统模型及优化决策技术,研究草场信息快速获取模型、草畜动态平衡模型及分析诊断与管理决策模型,为草畜生产技术流程优化和数字化动态管理提供支持。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8、基于SOA数字农业智能决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业空间信息分析和智能决策方法、智能决策服务构件及其松耦合技术,建立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决策模型及基于GIS—Web服务的智能决策服务构件集,构建基于SOA的随需应变的数字农业空间信息和智能决策服务系统。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9、农业移动智能信息服务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业移动环境数据优化复制与同步、位置信息地图化表达、农业数据组播、农业信息个性化智能推送、无线通道安全控制和多终端网络适配技术,建立基于低成本信息终端设备的农业移动智能信息服务系统。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大田作物病害智能诊断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大田作物病害信息采集规范性差、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的问题,研究基于图像分割、边缘检测、斑点分析等多种算法相结合的主要病害特征提取算法;研究作物病害图像压缩、解析、无线传输技术,开发作物病害信息快速获取便携式设备和作物病害特征信息的自动获取系统;建立集约覆盖集、禁忌搜索、支持向量机等多种算法融合的作物病害自动诊断模型,构建作物病害数字摄像、数字显微和智能识别系统;综合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模式识别和嵌入式系统技术,建立构件化、网络化作物病害智能诊断和防治技术系统,并开展示范应用。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1)开发小麦、玉米、水稻病害智能诊断和防治系统,完成作物病害信息获取、传输、识别、诊断、防治等功能构件50个,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系统间的无缝集成;(2)开发的系统可对以上三种作物病害的80%进行有效诊断,诊断准确率90%以上;(3)研制便携式病害诊断仪1套,产品成本在5000元以内,具有导航、大容量数据存储、USB接口、无线传输和智能诊断功能;(4)研究成果应用1000万亩以上;(5)申报专利3-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5个以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2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2、集约化水产养殖数字化集成系统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水产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数字化管理的需求,研究多水质传感器(水温、pH、溶解氧、ORP、盐度、氨氮等)无线采集节点,建立大范围、远距离水域水质信息在线采集系统和预警系统;研究多水质传感器集成采集设备调控节点和控制技术,基于CAN总线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开发组态软件,建立全天候水产数字化养殖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DCS);研究水域环境信息、水质信息和养殖动物的定量关系模型,研制基于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水产健康养殖专家系统;研究水产加工、经营、运输过程中产地认证、水产品条码标识与编码等数字化物流技术,实现水产品产后加工、流通过程数字化;开展水产养殖全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1)建立水产养殖场水体断面的水质信息快速采集系统,要求传感器网络并发工作稳定、具有自组织功能,获取信息至少5个以上水质参数;(2)开发水产数字化养殖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DCS),要求系统对水产养殖设备的运行状态具有实时监控能力,远程设备的系统相应时间10秒以内,系统故障率在5%以内;(3)开发3种典型水产品种、水体环境和人工措施关系定量模型组件20个以上,建立3个基于模型的水产养殖智能化专家系统,每个系统知识规则总量3000条以上并覆盖养殖全过程;(4)开发水产养殖数字化硬件产品3-5个,申报专利3-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5个以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5)在30-40个水产养殖场/企业应用示范。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3、动物危害农业行为声防数字化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农业生产中动物危害行为导致减产和商品价值损失的实际问题,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动物危害行为声防数字化技术产品。研究典型危害动物与其天敌对应关系框架模型,并实现数字化表达;基于动物危害行为规律,开展危害动物天敌声音采集、数字合成和分类研究,建立危害动物天敌高保真数字语音库;研究数字语音格式转换技术,开发适合在控制器上播放的智能语音存储芯片,建立典型危害动物行为声防技术组合方案;研究声音输入输出、光线检测、大容量存储和语音存储、软件加密技术,设计低成本高保真声音输出电路、低功耗电源电路和人机交互界面,开发可方便更换语音芯片、全天候智能播放的典型危害动物声防数字化技术产品;开展产品中试和示范推广工作。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1)建立典型危害动物与其天敌对应关系框架模型,并实现数字化表达;(2)研究典型农业危害动物天敌智能语音芯片,建立20种以上危害动物天敌数字语音库;(3)开发产品携带方便,成本在1500元以内,具有指示灯状态显示、声音调节按纽、光敏感应器感应亮度和声音芯片可随时更换的功能;(4)产品多路高频扬声器输出,声音频率40~12kHZ,单个产品有效控制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工作环境温度0℃~+60℃,供电电压9~15V,可太阳能/市电供电;(5)申报专利3-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3个以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6)产品在300个以上农业基地/企业应用示范,应用推广5000套以上。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专题三、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以全面提升食品营养、质量和安全性为目标,以新型食品、配料的生物制造以及加工方式的生物技术变革为切入点,重点研究食品酶工程、发酵工程、食品基因工程技术方向内的前沿技术,以及功能性蛋白质和肽类、多糖和寡糖、脂质和脂肪酸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加工技术。为加强食品生物技术与其他前沿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食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2007年新增食品纳米生物技术方向。通过对前沿性技术的探索和集成创新,引领食品重大产品的开发并带动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本专题的研究重点:1、食品酶工程技术;2、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3、食品发酵工程技术;4、食品基因工程技术;5、功能性蛋白与肽的生物加工;6、功能性糖质生物加工技术;7、食品纳米生物技术。通过本专题的实施,将着力解决一批食品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重大前沿性关键技术,加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获取原创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食品工业的融合,构筑具有我国特色的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我国未来食品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4000  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是探索导向类课题,对固定化酶工程技术、酶工程绿色清洁生产技术、食品生物保鲜技术、食品工业重要菌株的基因工程构建、功能肽的生物制备技术、活性多糖生物分离技术和食品用纳米材料及纳米营养物制备技术等内容进行支持,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二是目标导向类课题,对益生菌定向筛选与功能开发关键技术、高强度和高密度发酵生产技术等内容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

  1、固定化酶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异构酶、转苷酶、脂酶等重要食品酶,研究酶及休止细胞的固定化载体,包埋、交联、离交等固定化方法,固定化酶稳态化控制技术,固定化酶反应器,建立高效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系统。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2、酶工程绿色清洁生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食品加工中高温、高压、酸碱、化学溶剂等不利因子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影响,研究利用复合酶细胞破壁、酶法转相、拆分、转化和内源酶高效利用等技术,变革传统食品加工方式以实现绿色、高效清洁生产。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3、食品生物保鲜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湿敏、氧敏、光敏等富营养食品和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要求,研究高性能可食保鲜膜材的分子设计、生物成型和活性调节技术,以及有机合成和生物转化相连接的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制造、分子改性和工业化成型技术,获取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天然、安全、可食或可降解食品保鲜和包装材料。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4、食品工业重要菌株的基因工程构建

  主要研究内容:以整合优良生产性状,消除酿造过程中有害成份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为目标,研究食品发酵菌株性状整合技术、有害基因敲除技术、目标基因定向改良技术等,对传统发酵食品、功能食品配料与添加剂以及食品酶制剂等重要工业生产菌株进行基因工程构建。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5、功能肽的生物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食源性多肽和寡肽的结构与功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蛋白质可控降解、重组菌表达及选择性酶催化合成技术、活性肽纯化和活性保护技术,生物制备具有降血压、促进矿物质吸收、抗氧化等作用的特效功能肽。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6、活性多糖生物分离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动植物和微生物源具降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的特定生理活性多糖,研究细胞壁生物控制降解技术,活性多糖生物提取、径向流高效色谱分离技术,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保护,功能释放、改性及重组加工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7、食品用纳米材料及纳米营养物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营养物的稳定性,实现营养物的靶向输送和高生物利用度为目标,研究分子自组装技术,纳米脂质体、纳米微乳等纳米营养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与技术,纳米营养物载入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等,发展新型可食用纳米材料和营养物。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益生菌定向筛选与功能开发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和建立新型益生菌定向筛选模型,实现调血脂/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抗过敏和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益生菌的高效筛选;研究益生菌的吸附和定植技术、功能基因锚定技术、益生性状整合技术、高密度培养、制备和活性保护技术等。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建立新型益生菌定向筛选模型3-5种,选育出具有优良特质性状的益生菌菌株10-12种,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6-8种;完成1-2株益生菌的3-5个功能基因定位;围绕益生菌的培养、制备和活性保护开发3-5种产业化技术,开发2-3种益生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8件,发表10篇以上SCI研究论文。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55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2、高强度和高密度发酵生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目前酒精、L-乳酸、酶制剂等大宗发酵产品生产中,原料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等问题,研究微生物细胞代谢调控工程技术、发酵过程能量平衡技术、发酵过程质量平衡技术、高粘稠流体传质技术、在线智能流加和过程监控技术等,以实现高强度和高密度发酵,降低发酵产品生产成本。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建立2-3种细胞代谢调控新方法;建立2-3套高强度和高密度发酵新技术,酒精发酵的原料利用率提高15%,L-乳酸发酵的原料利用率提高18%,L-乳酸的光学纯度达到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10项,发表10篇以上SCI研究论文。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专题四、农产品生境控制与质量分子检测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农产品生境控制与质量分子检测技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从农产品生境控制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两个环节入手,针对农产品生产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重点开展化学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物修复的前沿技术研究,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洁净的生产环境;针对农产品中主要动植物疫病病原和化学污染物等,重点开展基于靶标发现和分子识别的高通量的农产品质量分子检测技术研究,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技术手段。

  “十一五”期间,本专题的研究重点:1、农田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高效降解技术;2、重金属原位钝化和植物-微生物联合控制修复技术;3、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与生境修复技术;4、农业生物质转化及土壤地力修复技术;5、农林有害生物分子调控技术;6、重要动物疫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7、重要植物疫病及真菌毒素快速分子检测技术;8、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快速在线分子检测技术;9、基于分子识别的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灵敏检测技术;10、农产品重金属和环境激素分子检测技术;11、转基因农产品精准检测技术。通过本专题的实施,力争实现农产品生境控制和质量分子检测前沿技术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培养一支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产品生境控制和质量检测的高技术研发队伍,保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3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是探索导向类课题,对农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解基因工程菌构建技术、农田土壤重金属原位钝化技术、封闭循环养殖水的高效净化技术、基于RNA干扰的植物抗病毒等有害生物调控技术、动物外来疫病通用核酸探针分子设计与检测技术、重要病虫早期抗药性高通量分子检测与诊断技术、重要真菌毒素快速免疫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分子印迹技术等内容进行支持,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二是目标导向类课题,对重要禁用兽药快速免疫检测技术及产品、环境和农产品主要重金属快速免疫检测技术等内容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农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解基因工程菌构建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以农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对象,克隆降解关键酶基因,并利用同源重组、染色体无标记整合、启动子调控等方法,研究不含外源标记、生态安全的多功能基因工程菌构建及高效表达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2、农田土壤重金属原位钝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农田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研究重金属原位钝化土壤改良、树脂膜吸附专性定向修复技术,开发具有专性钝化功能的土壤改良剂和其它修复制剂。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3、封闭循环养殖水的高效净化技术

  针对封闭循环养殖水体,研究高效净化基因工程菌构建技术,结合物理、化学及信息化控制技术,建立低能耗、高效率、大流量水质净化技术体系。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4、基于RNA干扰的植物抗病毒等有害生物调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以严重危害我国重要作物的病毒等有害生物,如水稻条纹病毒、大豆花叶病毒和双生病毒为对象,研究植物体内双链RNA(dsRNA)或小分子RNA(MicroRNA)的高效表达和植物转化、靶基因定向识别和专化沉默等技术,形成基于RNA干扰的植物抗病调控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5、动物外来疫病通用核酸探针分子设计与检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以重要动物外来疫病(尼帕病毒病、西尼罗病毒病、裂谷热、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等)为对象,研究纳米金核酸扩增、通用核酸探针分子设计技术,研制基于特异性靶标分子筛选和检测的技术产品。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6、重要病虫早期抗药性高通量分子检测与诊断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以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稻褐飞虱、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对氟虫腈、吡虫啉、Bt毒素的抗性)为对象,研究抗性新基因鉴定、靶标(突变基因)分子设计和检测等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7、重要真菌毒素快速免疫检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以农产品中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F-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B1、B2)为对象,研究毒素单克隆抗体制备、免疫化学发光、抗体芯片等技术,研制重要真菌毒素快速免疫检测技术产品。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8、农药残留检测分子印迹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以重要有机磷、磺酰脲类农药为对象,研究分子聚合和识别技术,研制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材料,实现农药残留高效富集和分子印迹检测。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重要禁用兽药快速免疫检测技术及产品

  主要研究内容:以禁用兽药或激素来克多巴胺、氯丙嗪、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己烯雌酚、双烯雌酚为对象,研究免疫原分子设计与合成、高亲和力重组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制备、侧流免疫层析等技术,开发基于分子识别的高通量兽药残留快速免疫检测技术产品。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形成3-4项重要禁用兽药残留快速免疫检测核心技术,获得6-8种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兽药单克隆抗体或重组抗体,研制出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和试纸各6-8个,检测极限达到国际限量标准;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以上,发表SCI研究论文6-8篇。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2、环境和农产品主要重金属快速免疫检测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环境和农产品中重金属(铅、汞、镉、铜等)污染,研究重金属螯合和半抗原分子设计、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重金属选择性富集技术,开发重金属快速免疫检测试剂盒。

  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形成2-3项重金属快速免疫检测核心技术;获得4-5种特异性强、亲和力高重金属单克隆抗体,研制出相应的检测试剂盒4-5种,检测极限符合国际限量标准;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5项,发表SCI研究论文5-7篇。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课题支持强度为3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为4年。
 
 
 
 
863计划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国家需求出发,全面贯彻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的思想,积极推动海洋生物技术的科技创新。“十一五”期间,本专题将在下述研究方向予以重点支持: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开发技术等。

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重点支持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与信息化技术、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技术等5个探索导向类方向,以及4个目标导向类方向。经费预算为6300万元左右。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与信息化技术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高效采集、长期保存与信息化技术,在物种、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研究,重点保护和开发我国特有的海洋生物资源,为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建立技术储备和信息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动植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微生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建立及培养技术,海洋动植物药源生产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750万元。

2.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

应用现代天然产物高效分离和制备技术,天然产物的大规模、高通量活性筛选技术,结合新结构、新活性和预测新技术,重点开展重要海洋药源动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结构优化和生物学活性研究,发现一批新结构的活性天然化合物,为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制提供源头化合物。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动植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规模化制备技术,海洋动植物天然产物的高通量和高内涵活性筛选技术,海洋天然产物新结构、新活性和预测新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50万元。

3.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针对海洋动植物资源,开展海洋水产品高效加工与高值化技术、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研究,突破开发新的海洋食品(保健食品除外)和高附加值生物制品的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海洋生物材料、酶制剂等生物制品开发技术,海洋水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技术,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评价和控制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850万元。

4.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

利用微生物(包括微藻)培养与发酵技术,微生物产物快速高通量活性筛选技术,以及活性产物生物合成及调控等技术手段,开展海洋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规模化发酵,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微生物制品的分离、制备、结构鉴定和活性筛选研究,发现一批新结构活性化合物,开发新的微生物产品,开拓海洋微生物的应用新领域。鼓励深海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海洋微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与利用,海洋微生物制品特别是新型抗生素的研究开发,以及能源、环境、农业等特殊用途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开发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900万元。

5.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开展重要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研究,发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抢占海洋生物基因资源争夺战的制高点。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开展药用、工业用、农业用功能基因的鉴定和前期应用评价研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85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渔业资源归属的判别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开发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及其毗邻水域主要渔业种群划分及其归属的分子生态学判别技术和标准体系,为洄游性渔业种群的专属经济区划界、跨国渔业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根据。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及其毗邻水域主要洄游性渔业种群为研究对象,筛选其产卵群体和栖息群体特异性分子标记,研究其洄游路线及种群动态,建立可捕群体来源及其数量变化的分子生态学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

主要技术指标:选择2-3个我国主要的洄游性渔业种群,确定其产卵和栖息群体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建立种群来源及其数量变化的分子生态学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提出其资源归属比例及其界定的科学依据。

申请要求:申请者应具有洄游性渔业种群研究条件。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

2.海洋生物宏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利用宏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技术,从海洋生物中发现和鉴定新抗生素或其他活性化合物合成的基因簇。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海域特有的海洋生物,主要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发现新型抗生素或其他活性化合物合成的基因簇,并对其功能和应用进行研究,确定其产业化前景。

主要技术指标:发现至少1个决定新型抗生素或活性化合物合成的基因簇,并完成功能鉴定。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2项,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200万元。

3.海洋共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目标:在海洋共生微生物的高效分离与共培养、活性物质分离制备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我国海洋共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海绵、海鞘等海洋动植物特点建立其共生微生物的高效分离和共培养技术,提高共生微生物的可培养性,获得有价值的共生微生物,开展代谢产物研究,发现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研究诱导共生微生物产生活性物质的方法,进行代谢产物发酵制备并获得单体化合物。

主要技术指标:从共生微生物中分离鉴定出30个以上具有医药、工业和农业应用前景的活性天然产物,实现1-2个活性物质的500升

规模生物反应器发酵制备。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4.抗代谢性和严重感染性疾病海洋药物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针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疾病,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海洋创新药物。

主要研究内容:对获准进入或已处于临床研究的新药品种,按SFDA指导原则分别开展I期(含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考证新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的安全性;对作用靶点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并已完成实验室研究的候选新药品种,按SFDA指导原则开展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与药效学、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解决规模化制备工艺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临床研究课题获得新药证书申请受理号并争取获得新药证书,临床前研究课题获得临床批文申请受理号并争取获得临床批文。

申请要求:拟进行临床研究的课题以临床试验批件为申请条件,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要求地方、部门或企业落实863计划专项经费2倍以上的配套经费;拟进行临床前研究的课题以作用机理清晰、完成了初步药效和毒性试验为申请条件,支持强度不超过200万元,要求地方、部门或企业落实863计划专项经费1倍以上的配套经费。专利和临床批件需提供复印件,配套经费需提供证明。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3项,拟安排经费不超过600万元。
 
 附:
863重点项目课题“抗病功能蛋白渔药研制”启动 

    3月24至25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国家“863”  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海水设施养殖与病害控制”重点项目课题“抗病功能蛋白渔药研制”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

        病害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病害频繁发生以及控制难度的增加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进而波及整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化学药物防治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由于安全有效的生物渔药的严重匮乏以及利益驱动,在养殖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化学消毒剂、抗生素、不安全添加剂等不良现象,结果形成了严重的药物残留问题,影响水产品质量的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严重影响到水产品的对外贸易和我国的国际形象,同时还造成了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及养殖环境恶化等。

        该项目针对海水养殖业病害发生的现状,从筛选和克隆海洋动物抗病功能基因入手,应用基因工程手段研制安全、高效、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的重组抗病蛋白渔药,并解决药物经口导入的有效途径,使其对各种主要病原菌的感染起到良好保护作用,从而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将完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从源头发现、高效表达、功能验证到药物开发的全过程,对于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渔药以及有效地挖掘、保护和开发我国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国范和项目其他承担单位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出席了会议,并深入讨论了课题的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技术风险等,为本课题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