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分院“****”入选者生物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字体: 时间:2007年03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消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相关项目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制出一种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07, 129, 1042)上。近年来,生物传感器以其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重视。

  

生物通综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消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相关项目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制出一种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07,  129,  1042)上。近年来,生物传感器以其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重视。

        
该项工作由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实验室樊春海研究员领导完成,研究人员应用了一类核酸适配体(aptamer)作为ATP分子识别元件。核酸适配体是通过被称为SELEX的“体外进化”技术筛选出来的具有特殊分子识别能力的DNARNA分子,不仅具有类似抗体的高度特异性,而且可以直接用固相化学合成,成本较低且化学稳定性好。核酸适配体在识别ATP前后其分子构象会发生显著变化,利用电化学方法可以检测这一构象改变所导致的电子传递能力变化,从而可以灵敏检测ATP这一种生物体内的能量分子。该工作是在系统研究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PNAS  2003,  100,  9134;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05,  23,  186;  JACS,  2006,  128,  8755;  Chem.  Commun.,  2007,  DOI:  10.1039/b615742d)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显示了这一类基于生物分子构象变化进行电化学检测的策略将可能成为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一种重要方法。

 

樊春海,男,199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樊春海在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师从 Alan J. Heeger 教授( 2000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进行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生物电子传递、生物电化学与生物光谱方面的研究。2004年,他成为中国科学院“****”入选者,回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相关文章:  科技之一星:而立之年的樊春海

 

未来几年生物制药产品研发走势各异

 

山东大学生科院许平研究组污染物降解研究获重要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将正式实施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