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裴钢院士等研制艾滋病药获准临床试验

【字体: 时间:2007年04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研究员开始合作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尼非韦罗”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临床前实验表明,“尼非韦罗”可有效抑制艾滋病毒侵入细胞,体外抗感染效果与国际同类候选药物相当,而更具开发成本优势。

  

生物通综合:东方网消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研究员开始合作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尼非韦罗”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临床前实验表明,“尼非韦罗”可有效抑制艾滋病毒侵入细胞,体外抗感染效果与国际同类候选药物相当,而更具开发成本优势。

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全球已有6500万人被感染,2500万人死亡,波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环节是“侵入细胞-自我复制-释放扩散”,由于能专门感染免疫细胞这支“卫队”,病人机体就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艾药物只作用于病毒侵入细胞后的过程,可减少该病晚期包括死亡在内的并发症,延长病人存活时间。但其成本极为高昂,且易产生耐药性。

2000年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研究员开始合作,针对艾滋病毒侵入细胞这个起始环节,在抗艾药物这一研发新方向上,加入激烈的国际竞争。历时3年,他们终于发现数个很有潜力的候选药物分子,并申请了国际专利。

为加速研发,尼非韦罗已完成第一次国内产学研合作。两家科研院所以知识资本入股,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组建了上海靶点药物有限公司。靶点的年轻团队瞄准这些新发现的药物分子,只用不到3年时间,就顺利完成市科委重大专项尼非韦罗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该药能对多重耐药的艾滋病病毒株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并能口服吸收,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与作用于病毒感染后期环节的现有抑制剂相比,其堵源机制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很小,还有望成为一种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药物。

降研发成本就是降药价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尼非韦罗又实现第二次国际化产学研合作,签约双方是已有艾滋病候选药物产业化经验的澳大利亚艾维克公司,以及上海靶点公司。据协议,中方主要负责药物化学和药物筛选方面研发工作,保有尼非韦罗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市场占有权,并分享后续研发中产出的知识产权;澳方承担尼非韦罗全部后续研发经费,分阶段支付专利转让经费,拥有未来新药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市场占有权,但其国际市场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仍归中方。

人物简介:

裴钢院士

 

男,1953年 12月 11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汉,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主要学历:

    1978/02-1981/12,沈阳药科大学(七七级)药学专业,学士;

    1981/12-1984/12,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硕士;

    1987/08-1991/12,美国North Carolina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系,博士。

    主要学术经历:

    1985/01-1986/04,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讲师;

    1985/08-1985/09,比利时Ghent国立大学UNIDO/WHO药物科学学习班;

    1986/05-1986/12,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临床药理系,访问学者;

    1991/12-1995/02,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Howard Hughes研究所,博士后;

    1995/03-2000/03,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德国Max Planck学会联合青年科学家小组负责人;

    1999/10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10     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2000/05     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主要工作及获得的荣誉:近年来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研究论文50多篇。担任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分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十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组专家。担任国际学术杂志“Life Science”和《生理学报》、《实验生物学报》、“Cell Research”、《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1996年获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1999年获“何梁何利”生命科学奖。1999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马大为研究员

 

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9年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Mayo Clinic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兼任复旦大学教授、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学导向的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已在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所发表的论文已经被他人引用800余次。其中作为责任作者已发表论文70余篇,这些论文已经被他人引用400余次,其中2002、2003年每年都被引用上百次。最近的两项工作分别被“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和“Chemtracts”评论。

    获得的资助、奖励和荣誉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中国科学院首批"****"、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施维亚青年药物化学家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杰出奖、中科院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

南开饶子和教授与美高校合作解密蛋白质组学

 

中科院赴美吸引海外人才回国

原农科院副院长王韧出任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秘书长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