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柴静跨界论战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问题

【字体: 时间:2007年05月25日 来源:新浪科技

编辑推荐:

  方舟子柴静跨界论战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问题

  

方舟子柴静跨界论战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问题 

  来源:新浪科技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柴静一篇名为《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是生命》的博客,引发了有关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问题的讨论。方舟子将矛头直指柴静博客中提到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裴雪涛,认为既然对研究的正当性心存疑虑,裴雪涛已经不适合继续领导这项研究。昨天,裴雪涛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了相关质疑,并表示,干细胞研究需要相应原则,因为“科学总是一把双刃刀”。

 

  技术和伦理之争

  5月18日,柴静在博客中提到,私下谈话时,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裴雪涛研究员感慨,“一个十四天的胚胎细胞,就会有神经系统的反应,就能够感知光与热。”“想到这里,就不能不去想自己的工作———人这样贪婪地想要活下去是对还是错,甚至会想,人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在拯救人类还是毁灭人类,人类的文明轮回是不是与此有关,狮身人面像难道不可能是上一次克隆人的遗迹?”接着,方舟子在博客上撰文指出,裴雪涛的话有根本的错误,容易误导公众:“14天的胚胎的细胞刚刚开始分化形成三个胚层,神经组织此时还没有出现,是不可能像裴研究员所说有什么神经系统的反应的。”其次,没有人会把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材料视作生命,因为它只是“5天的胚胎”,“一团针尖大小、没有分化的细胞。”柴静回应道,把科学问题唯技术化,忽视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带来的危险会更大。

 

  裴雪涛回应质疑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裴雪涛表示,14天的胚胎细胞刚刚开始分化形成三个胚层是没错,但细胞的三个胚层,包括外胚层的神经板组织已经逐渐形成。而一旦神经开始发育,就被界定为有神经性的反应,“这并不是我说的,而是由英国人提出来的。”至于5天的胚胎是否为生命,裴雪涛指出,由于各国、各宗教习俗对生命有不同界定,生命到底从什么时候算起并没有定论。他认为,生命的起点起码并非从受精卵开始。

  方舟子在博客中指出裴雪涛对干细胞研究的目的心存疑虑,“请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重新考虑有无必要继续资助裴研究员的干细胞研究项目”。裴雪涛表示,“我不知道心存疑虑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觉得干细胞研究不能乱来。胚胎干细胞研究怎么做,总是要制定出相应的原则和基本准则。科学总是一把双刃刀,我个人的理解并不能阻碍国家的推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