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2007年度重点项目申请指南(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

【字体: 时间:2007年05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2007年度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生物通综合: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紧紧围绕着新阶段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高技术,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争在动植物功能基因、动植物分子育种、数字农业、农业智能化装备、现代食品生物工程、农业生物药物、海水健康养殖、农业生物质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业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为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高技术保障。

  按照部署,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从专题和项目两个方面进行安排。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以重大产品开发和重大技术体系建设为目标,重点项目以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单项战略产品原型或解决中试中的重要工艺问题为目标。项目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分次分批启动。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2007年度重点项目申请指南,包括:“农业生物制造与食品精细加工技术及产品”、“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农业蛋白质工程技术及产品”、“生物质转化技术及产品”4个重点项目和“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重点项目第二批课题。


“农业生物制造与食品精细加工技术及产品”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农业生物制造技术和食品精细加工技术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核心技术,对建立“绿色、高效、健康、安全”的食品制造体系,转变食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以全面提升我国在农业生物制造和食品精细加工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重点突破生物酶催化技术,微生物细胞转化技术等农业生物制造技术,以及食品及营养素纳米化加工技术、食品非热加工技术、高效分离提取技术、低能耗组合干燥技术等食品精细加工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设备,创制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物质、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配料以及新型食品,引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生物制造与食品精细加工技术及产品”重点项目的申请指南,拟支持8个研究课题,包括:(1)食品添加剂和配料高效安全制造;(2)微生物细胞转化技术与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3)食品原料和食品包装材料纳米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4)食品高效分离提取技术与设备;(5)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6)食品低能耗联合干燥技术与设备;(7)可食性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工业化制造;(8)食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化包装技术。

本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2800万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食品添加剂和配料高效安全制造

研究目标:建立生物酶催化制造绿色食品添加剂技术体系,研制高效安全的新型食品配料和添加剂。
主要研究内容:(1)以农副产品原料或天然食物成分为底物,以可控水解和定向合成的酶分子微环境修饰技术、定向合成控制技术及生物酶反应器等为重点,研究非水相酶反应技术、酶法拆分技术、化学-酶联合催化技术及外加物理场的酶反应技术等;(2)研究并建立酶催化合成高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技术路线、工艺参数和产品标准,开发新型生物香精香料、抗氧化剂、防腐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等;(3)研发适合不同产品的生物酶催化加工的连续化反应和产物分离设备。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生物酶催化制造绿色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技术体系;(2)研发新型生物香精香料、抗氧化剂、防腐剂5-6种,高效安全的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5-6种;(3)原料转化率、产品性能和技术参数达到或超过化学合成产品,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建立2-3条中试生产线,生产成本可与化学合成法相当;(5)制定产品标准5-7项;(6)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5-6项,发表SCI论文8-10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850万元。


课题2. 微生物细胞转化技术与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
研究目标:建立微生物细胞转化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技术体系,开发高附加值的营养保健因子和重要生理活性物质。

主要研究内容:(1)以公认安全的细菌、酵母和霉菌为生产菌株,研究微生物细胞转化合成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高产菌株筛选、驯化、高密度培养和高强度发酵的生产技术,建立从菌种到发酵过程及下游分离提取的全套技术路线和工艺标准;(2)重点开发可取代化学合成或天然产物提取的高附加值营养保健因子,如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酶、发酵法丙酮酸、共轭亚油酸等重要生理活性产品;(3)在中试规模以上水平开展发酵优化技术和休止细胞培养转化技术的整套生产工艺、设备和参数研究。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微生物细胞转化合成食品生物活性物质的技术方法和体系,获得3-5种具有自主产权的重要产品和核心技术;(2)菌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产辅酶Q10菌种实验室水平产率达到3000 mg/L,发酵法丙酮酸产酸率达到70 g/L;(3)生物合成的原料转化率和技术参数与化学法相当或略高;(4)建立2-3条中试规模以上生产线,丙酮酸5m3发酵罐规模产酸量≥50 g/L,糖酸转化率≥60%,辅酶Q10在10 m3发酵罐的发酵产量≥2500 mg/L;(5)制定产品标准4-5项;(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发表SCI论文8-10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5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300万元。


课题3. 食品原料和食品包装材料纳米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以纳米食品、纳米食品原料和包装材料为目标,攻克食品纳米化加工过程的关键技术,开发新型纳米食品和原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1)以食品原料纳米化加工制备为目标,研究纳米粉碎、纳米降解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获得纳米化食品原料的制造方法;(2)以材料为目标,研究和开发具有抗菌、保鲜和抗氧化作用的纳米食品包装材料及制造技术;(3)以典型食品和功能食品为对象,研究实现食品纳米化加工的关键技术和工艺参数,对食品中有效营养素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分布吸收和代谢规律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开发新型纳米食品和功能食品。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食品工业中纳米粉碎、加工和制备的技术方法;(2)开发纳米食品和功能食品2-3种,新功能的食品纳米包装材料3-4种;(3)获得纳米食品及原料的稳定化制备技术2-3种,研发相关生产设备2-3套;(4)制定产品标准4-5项,(5)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发表SCI、EI论文6-8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700万元。


课题4. 食品高效分离制备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研究和发展天然产物中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素的高效提取、工业化连续分离和高纯度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新型膜分离技术(纳滤、超滤)、现代高效辅助萃取技术(超声波、微波和强电场)等,实现天然药食资源中特殊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价、高产率和低成本的分离和提取;(2)以黄酮类、甾醇类、不饱和脂肪酸类、活性肽类等功能因子的精制和高纯度制备为目标,研究连续工业色谱分离、工业化模拟移动床技术和关键问题,建立分离度与产能最大化要求这一目标函数条件下各种分离参数的优化,获取具有普适性的优化分离制备工艺;(3)以功能肽、活性多糖、低聚糖等常量营养物质的高纯度制备为目标,研究和建立生产条件下的多手段集成性高纯度制备技术和方案。
主要考核指标:(1) 建立天然药食资源中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分离集成技术2-3种,完成6-8个产品的优化分离工艺;(2) 建立适应工业化规模的连续分离和制备技术,完善工业化色谱分离的材料、组件和大尺寸高压设备的设计与加工,色谱柱直径20cm以上,耐压8MPa以上,分离能力达到2kg/d;(3)甾醇类纯度≥92%、黄酮类纯度≥95%、不饱和脂肪酸类纯度≥97%、低聚糖纯度≥90%; (5)制定产品标准3-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发表SCI、EI论文6-8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900万元。

课题5. 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以热敏性食品原料的加工保藏为目的,开发适合多种物料的非热加工技术和设备,并建立产业化装置。

主要研究内容:(1)针对高密度超临界流体(SC-CO2)、超高压(UHP)、高强度电场(HIEF)、超声波、强磁场(OMF)等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电、磁、力、声等外加物理场条件下的非热加工的生物学效应;研究不同食品物料特性(包括果汁、蔬菜汁、牛奶等)和不同种类微生物(包括生物膜)对非热加工技术的影响以及动力学过程,筛选不同非热加工技术的可能指示菌或目标菌;(2)开展非热加工技术对食品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及安全性评价研究,开展非热加工技术与无菌灌装技术、冷链技术的集成研究;(3)开展相应的非热加工技术装备和关键部件的研究,如大功率脉冲电场发生器与抗腐蚀电极、连续式非热加工设备等,研制中试或工业化规模的非热加工设备的样机以及包装、输送机械等配套关键设备。

主要考核指标:(1)开发适合不同物料及特性的非热加工技术和优化方案;(2)获得食品中主要腐败菌及致病菌在各种非热加工技术条件下的死亡规律和预测模型,食品内源酶系在各种非热加工技术条件下的钝化规律;(3)完成各种非热加工技术的安全评价,食品中主要营养素在各种非热加工条件下的变化规律;(4)获得食品在各种非热加工技术下的工艺参数和货架期预测;(5)研制食品非热加工中试或工业化设备样机2-3台套;(6)制定相应标准3-5项,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发表SCI、EI论文6-8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850万元。

课题6. 食品低能耗联合干燥技术与设备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干燥的高能耗和产品品质问题,获得替代冷冻干燥法的新型联合干燥技术和绿色低能耗的干燥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以替代真空冷冻干燥为目标,研究微波-冻干等串联组合干燥技术,达到品质和能耗平衡的优化工艺方案;(2)以降低果蔬产品热风干燥能耗为目标,研究热风-真空微波等串联干燥技术,开发连续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及具有微波辅助加热的热风干燥或热泵干燥设备,解决微波干燥均匀性、微波场干燥物料介电常数偏低等问题;(3)以干燥过程的高效和节能为目标,研究热泵干燥技术、过热蒸汽干燥技术等,开展复杂食品物料的传热传质过程、强化传热机制、余热回收和过程能量综合、能量利用的系统优化研究。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和完善适合不同食品物料的绿色低能耗干燥技术方法和体系,明确各类介质和联合干燥体系对干燥食品品质、食品中活性组分的影响规律;(2)开发替代真空冷冻干燥的微波-冻干并联组合干燥技术,获得3-5种食品原料的优化干燥工艺和方案,品质接近冷冻干燥产品,能耗降低50%以上;(3)建立热风-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过热蒸汽干燥的特征干燥模型,获得3-4种典型物料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参数;(4)设计和开发3-4台(套)联合干燥设备,建立2-3条示范生产线;(5)制定产品标准3-5项,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发表SCI、EI论文6-8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100万元。

课题7.可食性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工业化制造
研究目标: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制造可食性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以替代石油基包装材料,缓解食品包装对环境的压力。

主要研究内容:(1)以淀粉、蛋白质、亲水胶体为原料,开发具有可食、全降解的保鲜包装膜及其装备、加工控制技术,提高可食用包装材料的防水、耐压耐蒸煮和拉伸强度、着色性及可印刷性,提高大规模制造的生产效率;(2)以果蔬等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开发全降解的可食性食品包装材料及装备控制技术,重点提高包装材料的成型性、耐冲击性和可印刷性。
主要考核指标:(1)获得大规模制造可食性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技术;(2)开发2-3种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的可食性食品包装材料、3-4种以淀粉、蛋白质、亲水胶体为原料的保鲜包装材料;(3)可食性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伸强度、着色性、可印刷性,抗拉强度;(4)开发关键设备和装置2-3台(套),建立1-2条可食性包装材料示范生产线;(5)制定产品标准3-5项,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4项,发表SCI、EI论文5-7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700万元。


课题8. 食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化包装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生鲜食品活性包装技术、设备以及适应大规模仓储、货运和出口食品的智能化包装技术、信息传输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果蔬、低温流通食品的高效活性包装条件和技术、活性包装材料、活性包装机械设备;(2)研究重要食品的货架寿命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寻找内源和外源货架寿命指示剂,开发基于时间温度指示原理的新鲜食品和低温流通食品的货架寿命指标器(剂);(3)研究基于RFID、GSM及GPS技术的智能化包装的实现途径、技术和包装装备。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生鲜食品和低温流通食品的高效活性包装技术与规范,大规模仓储、货运和出口食品的智能化包装技术与信息传输系统;(2)研发适应低温流通食品的能实时监控食品品质及货架寿命的指示(器)剂2-3种,温度精度≤±0.5℃;(3)开发具有每小时400盒以上连续化作业的活性包装机械1-2套;(4)研制可以全国范围内监控、用于食品集装箱与专用运输车辆的定位与可靠存储环境的监测设备及系统1-2套;(5)研制用于食品仓储环境监控的主动智能标签包装产品1-2种,仓储管理系统1套;(6)制定设备或产品标准2-3项,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4项,发表SCI、EI论文6-8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800万元。

三、注意事项 
课题承担单位应在农业生物制造与食品精细加工技术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有能力组织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并能落实相应的匹配资金;对于涉及设备开发或有产业化示范任务的课题强调企业参与,鼓励产学研结合。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动植物生物反应器”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在动植物个体中生产高附加值蛋白质,以及改造动植物某种营养成分使之更适于人类利用,从而使这些动植物个体发展成为“蛋白生产工厂”。加强我国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产业化推进力度,对于迎头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我国新的生物技术产业,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瞄准国际前沿,以新的高效稳定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定点整合基因表达技术等新的转基因动植物生产技术为重点,研制和开发新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重组蛋白产品的分离纯化工艺、生物安全评价和功能评价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制定重组蛋白产品生产的相关技术标准,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医用产品进入临床试验,以重组蛋白为主要功能成分的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完成临床试验,大幅度提升我国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产业化。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拟支持7个研究课题,包括:(1)“人乳化”牛奶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2)人药用蛋白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3)降钙素与生长因子等植物生物反应器;(4)重组疫苗与饲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5)家禽和昆虫蛹生物反应器;(6)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新技术研究;(7)重组蛋白纯化工艺、安全和功能评价规范。
本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000万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 “人乳化”牛奶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

研究目标:建立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和扩繁技术体系,建立表达水平在1-5g/L之间的重组人乳蛋白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群,完成重组人乳蛋白的安全和功能评价,提升我国奶牛生物反应器研发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系统研制人乳清白蛋白、乳溶菌酶等蛋白的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利用胚胎移植、体外胚胎培养等技术,建立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规模化生产群;研究以上述重组蛋白为主要功能成分的“人乳化”牛奶、保健功能食品和药品的生物安全性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重组蛋白药物临床研究;建立系统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化原料生产、蛋白纯化、安全和功能评价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2种以上重组蛋白在奶牛乳腺中表达水平为1-5g/L的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每种奶牛生物反应器规模达到30头以上,1种以上以重组人乳蛋白为主要功能成分的保健功能食品完成安全评价和功能评价,1种重组人乳蛋白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申请或获得专利8项以上。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8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450万元。

课题2. 人药用蛋白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研究目标:建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快速扩繁体系,建立人血清白蛋白、抗菌肽等人药用蛋白表达水平达1g/L以上的大家畜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群,完成重组蛋白纯化、安全评价和功能评价,建立相关生物反应器及其产品的生产规范,完成临床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人血清白蛋白、凝血因子、抗菌肽等人药用蛋白,研制高效稳定表达的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建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制备和大规模扩繁技术平台;进行重组蛋白的中试纯化研究、生物安全和生物学功能评价;完成重组蛋白药物临床前试验;建立系统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乳腺生物反应器蛋白生产、纯化及功能评价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2种以上重组蛋白表达水平在1g/L以上的大家畜乳腺生物反应器,每种动物生物反应器规模达到10头(牛)或50头(羊)以上,2种以上重组蛋白建立中试纯化工艺,1种以上重组蛋白产品完成生物学功能评价,1种以上完成临床前试验,申请或获得专利8项以上。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8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450万元。

课题3. 降钙素与生长因子等植物生物反应器

研究目标:研制表达鲑鱼降钙素、生长因子等重组蛋白占植株(种子)总蛋白0.2%以上的植物生物反应器,实现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植物生物反应器规模达到大田试验规模或生产性试验规模,建立重组蛋白中试纯化体系,制定相关生产规范,完成产品的临床前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人用降钙素、生长因子等需要翻译后修饰的人药用和保健蛋白,研制高效稳定表达重组蛋白的植物生物反应器;建立转基因植株大规模快速扩繁和筛选体系;研究植物生物反应器重组蛋白在体内外的糖基化或酰胺化等修饰加工新方法;进行重组蛋白或转基因植株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学功能评价;建立转基因植物栽培、收获、储藏技术规范及产品加工、纯化的工艺标准。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2种以上重组蛋白表达水平占总植株(种子)蛋白的0.2%以上的植物生物反应器,进入大田试验或生产性试验阶段,1种以上重组蛋白完成生物学功能评价,1种以上重组蛋白药品完成临床前试验,申请或授权专利10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8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500万元。

课题4. 重组疫苗与饲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

研究目标:建立利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人用和兽用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的技术体系,完成重组疫苗的中试纯化工艺研究、生物学功能评价,实现重组疫苗进入临床前试验;研制出高效表达重组植酸酶等蛋白的植物生物反应器;完成重组植酸酶等的转基因植物秸秆、种子作为新型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的功能评价;建立相关生产规范。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人类轮状腹泻病毒、鸡法氏囊病毒等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病原物,研制高免疫原性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建立高效表达重组疫苗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完成抗原蛋白的纯化、加工和佐剂筛选,建立相关生产规程,完成功能评价和动物试验,进入临床前试验;研制高效表达植酸酶等蛋白的植物(玉米等)生物反应器,建立饲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研究含重组植酸酶等的转基因植物秸秆、种子作为新型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的生物学功能;建立相关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及其产品生产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4种以上重组蛋白或多肽表达水平达到1.5g/L以上(乳腺)或占植株(或种子)总蛋白的0.2%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1种以上重组疫苗产品进入临床前研究,完成1种以上饲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物学功能评价,申请或授权专利8项以上。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5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250万元。

课题5. 家禽和昆虫蛹生物反应器

研究目标:建立家禽等生物反应器生产和蛋白稳定表达技术体系;研制表达重组人药用和保健蛋白等的昆虫蛹新型生物反应器;完成相关反应器产品的临床研究,获得临床批文或新药证书;完成家禽等生物反应器产品的生物学功能评价和中试纯化工艺的建立;建立相关生产技术规范。
主要研究内容:建立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和PGC转染等方法制备高效表达重组人瘦素蛋白等药用蛋白的家禽生物反应器体系;研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蛋白、人生长激素、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人瘦素蛋白等药用昆虫蛹新型生物反应器;进行重组蛋白的中试纯化工艺、生物安全评价、功能评价及临床研究;建立家禽和昆虫蛹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加工和纯化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2种以上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家禽和昆虫蛹生物反应器,禽蛋生物反应器蛋清中重组蛋白含量高于1g/L,1种以上昆虫蛹生物反应器产品完成生物学功能评价,1种以上重组蛋白产品完成临床试验,获得新药证书,申请或授权专利8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250万元。

课题6. 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新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基于体细胞克隆或动物干细胞技术的转基因定点整合和敲除、多亚基协同表达、标记基因去除等生物反应器制备技术,提高动物生物反应器制备效率和重组蛋白表达效率,建立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新型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建立依据体细胞克隆技术或动物干细胞技术的基因敲除及其他基因组修饰的集成性技术平台;探索利用精原干细胞、胚胎生殖样细胞(EG-like cell)和转座子等进行转基因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标记基因去除新技术和多亚基蛋白分子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的高效协调表达技术;构建新型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载体,并研究制备水牛等新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建立基于RNA干扰技术的提高目的蛋白表达效率的技术;克隆新的表达调控元件,研究高效、稳定的植物果实、种子、油体、质体、叶片等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系统。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新型生物反应器3种以上,分离克隆各种调控元件15种以上,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新型载体10种以上,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篇以上,申请或授权专利15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9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400万元。

课题7. 重组蛋白纯化工艺、安全和功能评价规范

研究目标:建立从转基因大动物体液(主要是奶牛乳汁等)和转基因植株中低成本大规模纯化重组蛋白的技术体系及工艺流程,为生产重组蛋白药物提供廉价充足、符合纯度要求的蛋白质产品;建立健全重组蛋白安全评价和功能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不同蛋白,研究酪蛋白沉淀、分子筛、分子膜过滤等重组蛋白大规模纯化技术和纯化过程对重组蛋白生物活性影响及提高生物活性的加工方法;根据产品市场方向,制定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和生产标准;建立重组蛋白的生物安全和功能评价体系;制定药用和工业用转基因动植物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监控流程;制定转基因重组蛋白产品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性评价的技术标准。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大规模的蛋白纯化技术体系,日处理乳样100kg以上,纯化产率达60%以上,重组蛋白纯度90%以上;完成2种以上的重组蛋白的安全、功效和生产技术标准评价,申请或授权技术专利5项,制定相关技术标准5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5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200万元。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单位及要求
对具有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基地的单位优先支持,鼓励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推进产业化。
2、课题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领域取得了突出研究成果,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组织能力。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蛋白质工程技术及产品”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农业蛋白质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定向修饰、改造及设计蛋白质分子,赋予其新的功能与特性,创制出全新的蛋白质产品,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保障。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蛋白质工程技术发展前沿,重点突破重要功能新蛋白质的发现、异源蛋白质的高效表达、功能活性肽的分子设计以及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过程放大和大规模生产等核心技术,建立农业蛋白质工程研发的创新体系与研究平台,创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蛋白质新产品。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我国农业蛋白质工程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农业蛋白质工程研发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蛋白质工程技术及产品”重点项目的申请指南,拟支持6个研究课题,包括:(1)饲料用酶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2)饲料用抗菌肽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3)重要农作物蛋白质标记的分离鉴定;(4)食品用酶及抗氧化酶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5)有机磷降解酶及毒素解毒酶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6)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
本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2000万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 饲料用酶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

研究目标:突破饲料用酶分子改良和高效表达的关键技术, 实现重大产品的产业化生产, 全面提升我国饲料用蛋白质产品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饲料用酶的特殊要求, 重点开展最具应用价值和市场急需的木聚糖酶、b-葡聚糖酶、a-半乳糖苷酶、b-甘露聚糖酶、角蛋白酶等饲料用酶的分子改良和产品研制, 获得同时具有高比活、耐高温、pH作用范围广、抗胃肠道蛋白酶等高性能的改良酶, 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 建立高效发酵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技术标准, 实现产业化生产。
主要考核指标:实现4种主要饲料用酶的产业化, 木聚糖酶、b-葡聚糖酶、a-半乳糖苷酶和b-甘露聚糖酶在工程菌中的表达量≥5g/L,效价分别达到100,000IU/mL、50,000IU/mL、5,000IU/mL和8,000IU/mL,改良酶可耐受饲料制粒温度80℃以上, 有效pH范围扩展到2.0-8.0, 对胃肠道蛋白酶的抗性达到9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5-20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50万元。

课题2. 饲料用抗菌肽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

研究目标:针对饲料用抗菌肽国内外尚未有规模化生产的现状,建立饲料用抗菌肽分子改良、高效表达及发酵生产技术, 开发出饲料专用抗菌肽新产品。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饲料用抗菌肽的特点和要求,应用蛋白质工程分子设计技术和高效表达技术,开展防御素、Cathelicidin等抗菌肽的分子改良和产品研制,获得对主要饲料有害真菌和细菌均有高效杀灭作用的广谱抗菌肽,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建立高密度发酵技术和产品后加工技术,并确立饲料用抗菌肽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实现产业化生产。
主要考核指标:实现4-5种抗菌肽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抗菌肽的表达量≥2 mg/mL,改良抗菌肽对致病性细菌的半致死浓度达到0.1 mg/mL、对致病性真菌的半致死浓度达到0.2 mg/mL,建立相应抗菌肽制剂的相关质量标准和应用规范。申请发明专利5-8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50万元。

课题3. 重要农作物蛋白质标记的分离鉴定

研究目标:建立分离鉴定重要农作物的蛋白质标记的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标记,为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子育种与分子改良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采用功能蛋白质解析及质谱鉴定、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等技术, 分离鉴定水稻骨干亲本与环境互作中的广谱抗逆标记蛋白质,获得一批在水稻分子育种上具有应用价值的蛋白质标记,同时为水稻抗逆性的分子改良提供重要的目标基因元件。
考核指标:分离鉴定出15-30个具有广谱抗逆性的蛋白质标记分子,通过比较组学分析阐明所选择的蛋白质分子标记作为农作物分子育种标记所具有的优良特性,为水稻分子育种建立新型的标记体系,为水稻分子改良提供有用的目标基因元件。申请发明专利2-3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10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80万元。

课题4. 食品用酶及抗氧化酶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抗氧化酶及食品用酶比活低、不耐高温及pH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蛋白质分子工程技术,优化改造酶蛋白的分子特性;解决抗氧化酶及食品用酶的稳定性与实用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改造或构建高效的生产菌株;研究酶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发酵与分离工艺技术,研究酶制剂的应用工程技术,实现上述重要酶制剂在食品等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乳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弹性蛋白酶的产品研制。通过分子改良获得具有高比活、耐高温和耐酸碱等优良综合特性的改良酶。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完善酶制剂的高效发酵及后加工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
考核指标:经改良的乳糖酶有效pH值范围扩展到4.0-7.0,表达量达到5mg/mL,效价达到8,000IU/mL,酶回收率达到80%以上;经改良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耐受100℃高温,在pH值4-11范围内稳定,表达量达到3mg/mL;经改良的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提高至50℃以上,在 pH值7-10范围内稳定,表达量达到1mg/mL;经改良的弹性蛋白酶热稳定性提高到70℃以上,表达量达到5mg/mL,效价达到1,000U/mL。实现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实验室规模生产,实现乳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弹性蛋白酶的产业化。申请专利8-1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5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80万元。

课题5. 有机磷降解酶及毒素解毒酶的分子改良与产品研制

研究目标:研发农产品有毒污染物降解/解毒酶蛋白的分子改良和高效表达技术, 提高有机磷降解酶及毒素解毒酶的综合性能,实现重大产品的产业化。
研究内容:通过蛋白质分子改良和修饰技术,改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磷降解酶、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和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降解酶,获得同时具有催化活性高、pH作用范围宽和广谱降解能力的改良酶,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完善高效发酵和后加工技术,建立酶的应用技术体系,实现产业化生产。
考核指标:经改良的有机磷降解酶的pH作用范围扩展到中性或弱酸性,对磷碳键和磷硫键两类有机磷农药均有高效降解活性,表达量达到5g/L,效价达到70IU/mL以上;经改良的黄曲霉毒素解毒酶有效pH范围扩展到5.0-7.0,热稳定性提高至60℃以上,表达量达到3g/L,效价达到300IU/mL以上。制定2-3种酶制剂的相关质量标准和应用规范,实现产业化生产。申请专利8-10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20万元。

课题6. 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发

研究目标:针对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尤其近年来重大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如禽流感、狂犬病等)的不断发生,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研发出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的新型检测技术和检测试剂,大幅度提高动物重大疫病监测的灵敏度和时效性,降低监测成本,为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民健康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利用核酸体外扩增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设计表达和大量生产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蓝耳病病毒等)的主要抗原性蛋白及这些抗原性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上述蛋白的高密度培养、大规模纯化和质量控制技术。同时利用免疫扩散技术、胶体金标记技术及仿细胞膜模型建立体外蛋白识别体系,开发适用于野外和现场检测的新型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等生物传感器,为动物重大疫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抗原检测和抗体水平评价提供实时、高效的监测技术手段和产品。
考核指标: 开发快速检测产品5-10种,检测试剂具备高特异性,抗原检测灵敏度达到20 ng/g,抗体检测灵敏度达到20 ng/ml,检测试剂实现一步法、并可在1-5 min内准确获得检测结果。申请专利3-5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8篇。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20万元。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相关工作基础和相应的资质;突出企业参与及产业化的课题,要求合作或牵头企业有不少于1:1比例的经费匹配;如果联合申请,申请单位与协作单位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应有知识产权分享等相关协议。
2、课题负责人应有相关工作基础和积累,研发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在所申请领域有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已授权的发明专利。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生物质转化技术及产品”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生物质转化是国际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新时期农业领域拓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研究生物质转化前沿技术,开发附加值高、环境友好的生物质基产品,对促进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可再生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紧紧围绕生物质转化技术与产品的创制,重点进行边际性土地或冬闲田高蓄能能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突破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关键酶生产和高效水解技术、植物油脂绿色转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基高分子新材料及沼气低温产气与工业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高蓄能能源作物新品种、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关键酶、生物柴油、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和沼气等系列产品,初步形成我国生物质高效转化的技术体系,为生物质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生物质转化技术及产品”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拟支持5个研究课题,包括:(1)高蓄能能源作物新品种的创制与应用;(2)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高效转化技术及产品;(3)植物油脂绿色转化关键技术及产品;(4)生物质基高分子新材料技术及产品。(5)沼气的低温产气与工业化利用技术。
本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1500万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 高蓄能能源作物新品种的创制与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山坡地、沙荒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或冬闲田长期未得到有效开发,生物质转化对资源的潜在需求巨大而现实供给严重匮乏等实际问题,创新育种技术,培育高蓄能、环境友好的能源作物新品种,突破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的原料供给瓶颈。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能源甘蔗远缘杂交、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和能食兼用型油菜基因聚合与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创新技术体系;创制出具有高光效、高生物量、高可发酵糖量、抗逆的能源甘蔗新品种和高产、高含油、双低、多抗的能食兼用型油菜新品种,并研究其配套生产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创建高蓄能能源甘蔗和能食兼用型油菜高产、多抗、优质多目标聚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出高生物量、高可发酵糖量的能糖兼用甘蔗新品种2-3个,生物量超过120吨/公顷,比糖料品种增产20%,可发酵糖达15.5 %以上,比糖料品种增糖1.5%,创建能源甘蔗育种材料6-8份;创制出高产、高含油、双低、多抗的能食兼用型油菜新品种2-3个,含油量达到50%以上,芥酸<5%、硫甙<30μmol/g粕,产油量比同类对照(常规种或杂交种)品种提高10%以上;创建能食兼用型油菜新材料10-20份;建立能源作物新品种的繁种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获得新品种保护权4-6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2. 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高效转化技术及产品

研究目标:针对木质纤维素丰富可再生,极难分离降解的特点,鉴选木质纤维素高效分离、降解微生物菌群,获得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的新菌种、新酶系、新基因;构建戊糖、己糖混合糖发酵转化乙醇的高效工程菌;开发木质纤维素原料高效生物转化技术,为农业废弃纤维高效利用提供新途径。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植物纤维原料高效预处理技术;木质素降解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制备及木质纤维素单糖化技术;戊糖和己糖同步发酵工程菌的构建及转化燃料乙醇技术;研究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高效转化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高活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素降解酶的菌(群)3-5个,构建戊糖、己糖同步发酵工程菌2-3个,形成木质纤维素水解及生产燃料乙醇技术2-4项;建成纤维素酶降解转化燃料乙醇1000吨/年的中试生产装置,纤维素利用率大于70%,半纤维素利用率大于80%,申请发明专利3-5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3. 植物油脂绿色转化关键技术及产品

研究目标:以拓展油料油脂的应用领域和开发前景广阔的生物质基石油替代品为目标,研究植物油脂绿色转化技术,解决原料适应性、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等问题,促进油料产业的多元化开发和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鉴定、筛选、构建高活性的脂肪酶菌株,研究脂肪酶固定化耦联技术和全细胞固定化技术;重点突破磁性纳米固体催化剂创制技术,开发原料广适性的生物柴油连续化清洁生产工艺,研究转化产物高效分离联产VE、甾醇的综合利用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兼容性好、易回收的脂肪酶和全细胞固定化催化剂3-4种,使用半衰期大于900h;开发出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固载型超强酸碱催化剂2-4种,催化剂使用时间1500小时以上;形成生物柴油绿色生产集成技术2-3项,生物柴油得率98%以上,产品质量达到ASTM6751质量标准,实现生物柴油的连续化清洁生产;建立2000吨/年油脂原料的生物柴油转化联产VE、甾醇中试装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6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4. 生物质基高分子新材料技术及产品

研究目标:利用木质纤维素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作为高分子原料,突破生物质接枝共聚技术、复合偶联技术、纳米化技术和材料制备技术,开发生产性能与石化材料接近的生物质基新材料,实现生物质替代化石原料在高分子及功能材料领域的拓展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木质纤维素接枝共聚、多相纤维素高效酯化和醚化以及高分子互穿网络技术、生物质分子水平复合偶联技术和环氧化技术;开发具有特定电、生物、机械性能的新型木质纤维素合金等杂化生物质高分子新材料,建立生物质基高分子新材料的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获得生物质转化高分子新材料、木素基高容量交换树脂等集成技术4-6项, 申请发明专利4-6项。研制新型木质纤维素基杂化高分子新材料产品5-10种,木质纤维素含量在60%以上,拉伸强度20MPa,断裂伸长度10%-30%,弯曲弹性模量800-1600Mpa,性能达到同类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的水平。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5. 沼气的低温产气与工业化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北方低温地区沼气产气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通过不同优势高产菌株及相关功能菌群的优化组合,实现高效均衡产气和沼气的工业化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采用分子生态学和代谢工程技术,筛选优势高效甲烷产生菌株及相关功能菌群,研究低温条件下沼气发酵微生物的代谢特征,以及优势高效秸秆和垃圾生物预处理菌株,形成不同优势高效甲烷菌株的优化组合,开发简捷高效的沼气净化技术和工业化利用技术,提高甲烷产气率和资源利用范围。
主要考核指标:鉴定、筛选、构建高效利用秸秆预处理菌株、低温高效产甲烷菌株(群)10株(群);实现15 0C 以下正常产气,产气率大于200升/公斤底物,沼气净化后甲烷纯度大于97%。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单位的条件及要求
课题承担单位应在生物质转化技术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并能落实相应的匹配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
2、课题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从事与本课题有关内容的研究达三年以上,具备相应的研究基础,获得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技术成果或专利。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重点项目第二批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植物优良品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加强植物分子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的同时,开展航天工程育种研究,创造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植物新品种,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重点项目第二批申请指南,拟支持“主要植物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方面的5个研究课题,包括:(1)水稻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2)小麦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3)棉花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4)蔬菜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5)林草花卉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本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1000万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 水稻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研究目标:建立水稻航天工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实现航天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创制突破性的育种新材料,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1)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航天环境因素对水稻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提高诱变频率和高效调控基因变异方向的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分析航天诱变水稻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完善水稻航天诱变连续选择与定向跟踪筛选技术体系。(2)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水稻优异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水稻对航天环境因素响应的分子模式,构建水稻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新体系,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3项。(2)创制水稻优异育种新材料4-5份、新品种3-4个,新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品质达到国标2级以上,抗当地三种以上主要病虫害,累计推广400万亩;申请新品种保护权2-3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250万元。


课题2. 小麦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研究目标:建立小麦航天工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实现航天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创制突破性的育种新材料,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提升我国小麦育种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1)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航天环境因素对小麦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小麦对航天环境响应的分子模式;卫星搭载与地面模拟相结合,研究提高诱变频率和高效调控基因变异方向的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分析航天诱变小麦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完善目标性状突变体诱发与定向筛选技术。(2)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小麦优异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小麦对航天环境因素响应的分子模式,构建小麦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新体系,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3项。(2)创制小麦优异育种新材料4-5份、新品种3-4个,新品种比对照增产8%以上,品质达到国标2级以上,抗当地三种以上主要病虫害,累计推广400万亩;申请新品种保护权2-3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250万元。


课题3. 棉花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研究目标:建立棉花航天工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实现航天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创制突破性的育种新材料,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提升我国棉花育种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1)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航天环境因素对棉花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提高诱变频率和高效调控基因变异方向的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分析航天诱变棉花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完善目标性状突变体诱发与定向筛选技术。(2)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棉花优异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棉花对航天环境因素响应的分子模式,构建棉花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新体系,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2项。(2)创制棉花优异育种新材料3-4份、新品种2-3个,新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品质达到2.5%,跨长29mm以上,比强度30cN/Tex以上,麦克隆值3.5以上,抗当地三种以上主要病虫害,累计推广300万亩;申请新品种保护权1-2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1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50万元。


课题4. 蔬菜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研究目标:建立蔬菜航天工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实现航天育种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创制突破性的育种新材料,培育优质高产多抗蔬菜新品种,提升我国蔬菜育种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1)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航天环境因素对青椒和番茄等蔬菜遗传稳定性的影响;卫星搭载与地面模拟相结合,研究提高诱变频率和高效调控基因变异方向的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分析航天诱变青椒和番茄等蔬菜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完善目标性状突变体诱发与定向筛选技术。(2)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青椒和番茄优异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抗逆青椒和番茄新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青椒和番茄等蔬菜对航天环境因素响应的分子模式,构建蔬菜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新体系,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2项。(2)创制青椒和番茄等蔬菜优异育种新材料各3-4份、新品种各1-2个,新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8%以上,品质优良,抗当地三种以上主要病虫害,累计推广10万亩;申请新品种保护权2-3项。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1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50万元。


课题5. 林草花卉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研究目标:突破林草花卉航天工程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品种,提升我国林草花卉育种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1)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航天环境因素对林草花卉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提高诱变频率和高效调控基因变异方向的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分析航天诱变林草花卉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完善目标性状突变体诱发与定向筛选技术。(2)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林草花卉优异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林草花卉对航天环境因素响应的分子模式,构建林草花卉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新体系,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3项。(2)创制绿化树种优异育种新材料3-5份、新品种2-3个,新品种材积生长提高15%-20%、木材密度提高3%-5%、纸浆得率提高3-5%,申请新品种保护权3-5个。(3)创制草坪地被植物和草盆花优异育种新材料各5-6份、新品系(种)各2-3个,新品种具有较好的耐热、抗寒、抗旱、耐湿、抗盐、抗碱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每个新品种累计推广1万平方米或5万盆以上;申请新品种保护权5-10个。
支持年限:2007年-2010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200万元。


三、注意事项
1、课题负责人在植物航天工程技术育种研究方面应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2、课题申请单位应有多次航天搭载材料的经历,并取得突出研究成果。
3、利用航天工程技术育成植物新品种并通过审定的课题申请单位予以优先支持。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