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掌握能力与基因有关吗

【字体: 时间:2007年05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说汉语、英语或斯瓦西里语应该与基因无关,儿童成长过程中会掌握周围人物的语言。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差异会影响特定文化的语言发展。

  

生物通报道:说汉语、英语或斯瓦西里语应该与基因无关,儿童成长过程中会掌握周围人物的语言。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差异会影响特定文化的语言发展。

所有语言依靠辅音和元音区分单词。但某些语言比如汉语,还需要音调的变化。这种所谓音调语言(tonal languages)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非常普遍,在欧洲、澳洲和亚洲其它地区比较少见。即便在这些讲音调语言的人群中,也存在察觉音调能力的差异。最新研究中,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学家Patrick Wong与其同事发现,讲英语(非音调语言)的成年人区分人工语言音调的能力存在差异,而且区分能力强的大脑与音高认知有关的听觉皮层有更多的灰质。

受到这些发现的启发,英国爱丁堡大学语言学家Dan Dediu和Robert Ladd开始观察是否音调倾向中的这些差异存在遗传基础。他们推测差异与ASPM microcephalin两种基因的突变有关,而这两种基因被认为与大脑发育有关,两种基因的突变体ASPM-Dmicrocephalin-D似乎在近期人类进化中有显著提高,又由于具有选择有利性而在世界各地传播,尽管这种说法尚存争议(Science, 22 December 2006, p. 1872)。

在世界范围内采集49种人群的遗传数据,Dediu和Ladd在983种遗传变异包括ASPM-Dmicrocephalin-D以及辅音数量和变形或音调使用情况等26个语言特征中寻找相关性,结果找到很少的全面相关性,意味着大多数语言差异不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

ASPM-Dmicrocephalin-D情况中,在拥有这些变异和讲某种非音调语言之间存在高度明显的相关性,甚至在研究人员做共享语言历史的效果的统计学修正之后。作者建议,这些遗传变异可能会引起与音高感知有关的大脑结构的微妙差异,这种变异频率高的人群更倾向于说非音调语言。具体研究内容刊登于本周《PNAS》。

Ladd说他与Dediu打算观察拥有ASPM-Dmicrocephalin-D是否会影响个体学习音调语言的能力。加拿大McGill大学神经科学学家Robert Zatorre评价这篇报道“非常有趣”,提供了遗传、大脑解剖学和语言之间的可能联系。芝加哥大学遗传学家Bruce Lahn(其研究小组首次发现ASPM-Dmicrocephalin-D)说,这项工作如果被验证将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作者仍需要排除会引发结果的其它可能原因。(生物通 小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