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干细胞研究所成立

【字体: 时间:2007年06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干细胞研究所成立

  

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干细胞研究所成立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为了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队伍的整体优势,提升学科创新研究能力,促进干细胞研究的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决定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干细胞研究所。  

2007年5月2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干细胞研究所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上海交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臧敬五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赵佩琪、上海市科委基础处施强华处长为上海干细胞研究所揭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钢副院长宣布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成立上海干细胞研究所的决定,并宣布了上海干细胞研究所的领导班子任命:金颖为执行所长,曾凡一、韩伟、刘伟为副所长。  

上海干细胞研究所将组建统一协调、协同攻关的国际化干细胞优秀科研人才聚集的团队,紧密结合国家战略规划、临床需要和市场需求,以我们的优势为突破口,组织目标凝练的项目开展攻关。针对人类重大疾病,探索出可行的干细胞治疗的新模式并在某一疾病的治疗上获得重要的突破性进展。最终建成国际一流的干细胞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临床治疗和技术咨询服务的机构。  

金颖研究员作为上海干细胞研究所的执行所长就上海干细胞研究所的发展规划作了报告,研究所课题组长杨黄恬、刘廷析、诸江、韩伟,特邀嘉宾陆佩华教授作了学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原二医大基础医学院院长、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和重点学科带头人汤雪明教授,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和胚胎工程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分子遗传研究室主任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室主任黄淑帧教授应邀出席了成立仪式。
 
 

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建 15.5亿元建成世界最大 

 来源:华商报  
 
        “秦岭国家植物园奠基现在开始!”昨日上午,随着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王侠等领导为秦岭国家植物园奠下的一锨锨黄土,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建设正式拉开大幕。

  秦岭国家植物园规划投资15.5亿元人民币,总规划面积458平方公里,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植物园,预计将在明年基本对外开放。  

 

  今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昨日上午,周至县集贤镇,贾治邦、袁纯清、王侠等领导冒着大雨,在此为即将开工建设的秦岭国家植物园奠基。

  据了解,今年,植物园的建设将重点完成园区大门、围墙、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河流、人工湖、水体景观、灌溉系统等建设;包括办公楼和学术交流中心在内的综合楼建设,完成电力工程设施建设,以及440公顷的木兰园等专业类园的建设。

 

  15.5亿元建世界最大植物园

  秦岭国家植物园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规划投资15.5亿元人民币。总规划面积458平方公里,比现在澳大利亚境内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还要大4倍。

  这座植物园的海拔从480米延伸到3000米,园内的平地、丘陵、山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园内共有13条河流,还有大峡谷景观、瀑布景观、石海景观、山林景观等大量自然景观。园区景观资源等指标都位居全国植物园首位。秦岭国家植物园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

 

  植物园将建4个园区

  秦岭国家植物园建成后,将成为展示绿色陕西、生态陕西的主题公园,成为我省继兵马俑之后的又一文化旅游新品牌。

  按照规划,秦岭植物园将建设植物迁地保护区、动物迁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区以及农业观光和生态度假等4个区,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将广泛收集温带区域和亚热带北缘的植物。

  动物迁地保护区以楼观台现有的道观、森林公园、动物抢救中心为规划区域,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主要进行大熊猫繁育基地、朱鹮繁育基地、羚牛馆、金丝猴馆、鸟类天堂及其他动物场馆建设。

  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的生物就地保护区,以保护现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为目标,对受到破坏的浅山区进行植被恢复重建。农业观光和生态度假区将在楼观台沿山一线建设,规划为自然农业区和道文化区,包括高尔夫球场、儿童大型乐园、自然农业观光、生态度假和道文化观光区等。
 
 
上海齐聚力量寻找昆虫生命进程的“控制开关” 

 来源:新华网 

        揭示昆虫复杂生命现象的规律和本质,从基因组、功能基因组水平进行昆虫科学研究,5月30日,国内罕见的多学科、多方向协同攻关,涉及多种昆虫种类的“昆虫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正式揭牌。  

        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物局、上海市科委等的支持下,中心将积极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普教育,涉及昆虫生理、毒理、病理、微生物等多学科。昆虫分子遗传学专家、研究员黄勇平介绍说,中心将致力于认识昆虫的本质,开展昆虫发育变态调控,协调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力争在10年内建立昆虫种类鉴定体系和相应的数据库、标本库,为3-5种害虫提供防治的基因靶点等。  

        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研究人员将在昆虫应用研究领域大有作为。例如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为生态灾害埋下了隐患,而以害虫种类特异基因调控为基础的虫害防治,将为人类提供真正健康的绿色食物。  

        目前全球有记录的昆虫种类多达百万余种,占动物总种数的75%以上。昆虫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健康意义。棉铃虫、蝗灾是影响我国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中海果蝇、松材线虫等“入侵”生物对经济和生态造成重要危害;许多房屋因为白蚁的危害成为危房或者倒塌。而媒介昆虫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疾病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董伟:中国首份个人基因组图谱将在1年内出炉 

 来源:搜狐科学  

  随着今天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美国人詹姆斯·沃森成为“世界上首位获得自己基因组图谱的个人”的消息公布后,关于个人基因组图谱能为相关领域研究和实际应用带来何种现实意义,个人基因测序离世人还有多远,中国何时出现属于国人自己的个人基因组图谱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引发人们新的猜想。

 

  搜狐科学频道为此独家连线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董伟博士,面对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董伟很有信心的表示,中国首份个人基因组图谱将在1年内出炉。

 

  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基因组信息

 

  隐私问题不容忽视

 

  董伟首先肯定了世界首份个人基因组图谱问世的积极意义。她表示,本次公布的数据是由美国“454”公司和贝尔实验室的基因研究中心联合测算的成果,在该领域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同时,本次公布的个人基因组图谱是人类第一次针对某个具体人的基因组信息,标志着基因学研究已经步入了个人基因时代。

 

  她还表示,沃森的基因组图谱可作为范本,供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使用。研究者可以从中找到被认为与基因有关的疾病、智力、冒险精神、信仰和性格等问题的密码。

 

  世界各国该领域的研究者都很支持此次数据的公布,但由于人的个体特征不尽相同,光了解某一个人的基因信息不能满足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遗传问题研究。科学家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的基因组信息的出现,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就会得到更为可靠的研究成果。

 

  面对基因组信息存在隐私的问题,董伟表示,一方面科学家们希望能有更多人的基因组信息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建议提供者可以不像沃森一样,提供自己的真实身份。因为个人基因组信息如同看病时的病例,不会对外公开,达到就诊医生了解病情即可。这样会避免由于公开身份,而给基因提供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个人基因时代到来

 

  基因测序成本降速惊人

 

  在谈及个人基因组测序未来发展趋势时,董伟表示,这次沃森的图谱绘制采用了新的测序技术,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只花费了不到200万美元。1990年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用了10年时间才完成草图绘制,而且成本超过40亿美元。耗时和成本的大幅缩减,意味着“个人版”基因组图谱走向公众将很快成为现实。在未来的2-3年,个人基因组测试将可能降至10万美元,甚至最终降到1000美元。

 

  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数据

 

  我国首份个人基因组图谱将在1年内出炉

 

  当被问及此次世界首份个人基因组图谱的公布,对中国相关领域研究有何影响时。董伟表示,任何新的科技成果出现,都会对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研究起推动作用。1994年,我国HGP在吴旻、强伯勤、陈竺、杨焕明的倡导下启动,最初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863高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先后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1998年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牵线下,1998年在上海成立了南方基因中心,199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1998年,组建了中科院遗传所。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

 

  她还表示,中国一定要做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工作,因为基因是目前生物制药产业的源头、生长点和制高点。一个基因可以成就一家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虽然世界首个个人基因组图谱已经公布,但其参考样本是西方人的基因。而中国要有自己的数据和参考样本,才能解决中国人特有的疾病遗传问题,进而掌握中国自己的检测技术。

 

  作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董伟向搜狐科学透露,他们一直在跟踪国际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目前,我国也已掌握了同美国“454”公司类似的新的测序技术,同时计划在中国开展个人基因组测序工作。

 

  最后,董伟十分自信的表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个人基因组图谱将在1年内问世,届时国人可以体验到基因技术带给我们的实际作用。
 
 
首届吉林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生物药学研讨会召开 

 来源:吉林大学 

  5月28日,第一届(2007)吉林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生物药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副校长赵继出席会议,并为韩国翰林院院士李承基教授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本次研讨会以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的信号转导为主题,对在该领域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重点交流,探讨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这次研讨会,加深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与首尔国立大学药学院之间的了解,为双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合作搭建了平台。  

  研讨会前,副校长赵继在无机超分子楼会议室会见了以韩国翰林院院士李承基教授为首的首尔国立大学代表团。赵继向首尔国立大学代表团介绍了我校的总体情况,李承基教授介绍了首尔国立大学及药学院的情况,双方就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首尔国立大学药学院的进一步合作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还就两校之间的校际交流事宜进行了探讨。(晓晨)  

 

  资料:首尔国立大学是韩国最高学府,  200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为3116篇,位居世界第31位;该校药学院拥有一流的教授队伍、良好的研究环境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每位教授的全部论文被引用次数和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都超过了药学院中综合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药学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