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举报 中科院女博士学术造假

【字体: 时间:2007年07月1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导师举报 中科院女博士学术造假

  

导师举报 中科院女博士学术造假  
 
 
来源:法制晚报    

 
本报讯记者今天从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了解到,该院女博士研究生黄某因违反学术道德、造假数据而被撤销学位,而举报她造假的正是她的导师。
 
这名导师曾在4月份发表公开信,指责其数据造假的全过程。
 
据了解,黄某是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博士生,其导师林国强曾于今年3月15日给《美国化学会志》的主编去信,指出黄某去年在该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并要求撤销该文章。在随后的调查中,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发现她的论文确实存在数据造假,认为其违反学术道德,一致同意撤销她的博士学位。
 
据了解,黄某去年博士毕业后去了德国,其所在的德国实验小组也在3 月初因为其论文的数据有问题,终止了和她的聘用合同。
 
中科院研究生院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一两个学生因为学术道德问题被撤销学位,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学术水平达不到要求被缓授学位。今年被缓授学位的多达14人,就单次来说,这也是最多的一次。
 
导师林国强的公开信
 
令我非常痛心的是,她为什么要造假?!我深知学生们十数年寒窗之不易,因而对待学生如同己出,从没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
 
更让我寒心的是,在真实的数据面前,黄某不但没有直面它,而是采取赌咒发誓、错误引导、百般抵赖,直至销声匿迹的态度。
 
她还曾在E-mail 里说“这个反应我怎么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作出这样的弥天谎言呢?”
  

抗癌药借院士名虚假宣传 工程院2院士发声明指责  
来源:京华时报


 7月10日,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挂出了一个公开声明,两名院士指责“美国创力抗癌1号”盗用院士名义进行虚假宣传。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该药宣称的其“研发者”在院士论坛的报告引来掌声,还是“院士高度关注”,均属编造。

  患者问询引发院士声明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讲,今年6月份,有几名癌症患者家属拿着一张报纸复印件找到他,问上面的信息是不是真的。

  这张小报称,在“抗体靶向抗癌院士论坛”上,“美国创力抗癌1号发明人史宗山教授应邀做了《微管与肿瘤》报告”,“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美国创力抗癌1号顿时成了整个院士论坛的焦点话题”,并称“中国八院士高度关注抗癌1号”。这些院士中便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沈倍奋。报上还登了史宗山与甄永苏等院士的合影。

  这些内容让甄永苏非常吃惊,他告诉患者家属,那纯属捏造。

  记者后来在网上也查到大量美国创力抗癌1号(下称抗癌1号)的宣传,几乎都提到了院士论坛,都放着史宗山跟甄永苏、沈倍奋、钟南山等院士的合影。

  “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完全失实,还冒用了工程院院士的名义。”甄永苏说。

  7月10日,中国工程院网站挂出了两位院士的声明,声明与抗癌1号无任何关系。

  宣传内容均属编造

  甄永苏介绍,“抗体靶向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研讨会”是2006年12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召开的,他跟沈倍奋担任了该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甄永苏说,研讨会根本未让史宗山作报告,也根本没提到过所谓抗癌1号,他本人和史宗山根本不熟。当时史作为参会者要求和他合影,他没有拒绝,没想到这张照片被拿去做宣传。

  甄永苏说,造假行为让他和沈倍奋院士很不满,于是决定公开发表声明。

  他们在声明中说,“作为本次研讨会学术方面的主持人,我们自始至终出席会议,听取了每一个报告者的发言内容,没有一个报告者提到所谓‘美国创力抗癌1号’;研讨会未曾安排史宗山做报告。此外,论坛共有5位院士参加并做报告,而那张小报中称‘中国八院士高度关注抗癌1号’,可见其虚假性。”声明说,研讨会与“抗癌1号”毫无关系。

  厂家指称代理商造假

  抗癌1号的销售信息显示,3盒一疗程,售价1800元,一个疗程为一个半月。

  该药的生产厂家是湖北创力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销售的张经理称,药厂委托史宗山所在的“美国创力微管研究中心”研发抗癌药,“我们药厂负责给代理商供药,宣传则由代理商自己做。”他说,那些不实宣传可能来自代理商。

  不过他承认是他跟史宗山参加的论坛,那些照片是他们提供给代理商的,“那些文字不是我们弄的”。他说,两个月前,他收到了一些代理商自己印的像报纸一样的广告,登载了跟院士有关的内容,他们发现后很快警告了代理商,并停止了供货。

  他说,中国工程院曾找过公司,他表示他将会对代理商进行调查,督促他们撤掉虚假广告。

  “研发中心”也作假

  记者登录了该药的“研发机构”———“美国创力微管研究中心”的网站,网页上史宗山的头像放在显眼位置。在专家团队一栏,则放着甄永苏、沈倍奋、钟南山等7位院士的简介。而甄永苏院士表示他对此并不知情,并且与该中心无任何瓜葛。

  在网站的新闻中,史宗山的一篇论文则被说成院士论坛的焦点话题之一。不过,作为“研发中心”的“首席专家”,史宗山称对网站内容不太清楚。史宗山说他确实参加了论坛,并也要做报告,但最后时间不够,就没安排他。对于那些虚假宣传,史宗山的回答是“不清楚”。

  此外,史宗山当时是以复旦大学国科基地教授的名义注册参加研讨会的,不过,史宗山承认他跟复旦大学并无任何人事关系,“中心只是和复旦大学有合作”。  本报记者 柳志卿

 
时评:教授抄袭论文远非学术造假那么简单

    新华社武汉6月28日电(记者熊金超)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处罚公告,分别对武汉大学和中国航空大学两名教授"抄袭他人论文成果"予以公告处罚,同时警示了全国13起科研不端事件。国家级的监督委员会公开高校存在的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尚属首次。但大学教授抄袭论文的现象,在国内已不是第一次,也远远不是最后一次。

    曾几何时,学术论文被抄袭、科研成果遭剽窃的现象,时有发生,屡屡见诸报端。一些媒体在揭露这一现象时,往往将其斥之为学术腐败。其实,这种不良风气在全国高校的蔓延甚至愈演愈烈,折射出的根源性问题,远非"学术造假"那么简单。

    在自己未做任何研究或者未承担任何相关科研的情况下,将他人发表的论文或科研成果抄袭过来,署上自己的大名公开发表,武汉大学和中国航空大学两位教授的行为,伤害的恐怕不仅仅是自己的颜面和学校的声誉。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就对高校"学术腐败盛行,欺世盗名成风"进行了谴责和揭露,一批名校名学者因此而颜面尽失。而仅仅过去几个月时间,为何又有那么多人明知故犯呢?监督机构警示的另外13起存在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及成果的科研不端行为,能不能引起更多投机取巧之徒、沽名钓誉之辈的悔悟和警醒呢?

    表面上,这种"学术造假"现象,是当事人在各种利益驱动下师道缺失、学术失信的主观性问题。但实际上,现今高校评估机制的偏差和制度的缺陷,已成为这种"学术腐败"泛滥成灾的主因。

    现行学术考核体制的落后和评估机制的不规范、不健全,已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严重功利化倾向,"重科研、重项目、重论文而轻教学"的现象,已从理工科院校蔓延到了综合性院校甚至文科院校。

    高校教师在"授业、解惑"之余,还必须千方百计地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和发表学术论文,否则,无法参加职称晋升、先进评比等多种考评,没有科研项目或者学术论文的教师,无法晋升副教授或教授;科研不出色的高校,也无缘"重点大学"或"重点学科"的排名与申报。

    为了争取高校之间的师资力量排名和在资金、师资的配备、科研项目的申报等方面优先,各个高校不得不拼命要求教师、学生到各种刊物发表论文。

    由此看来,公开谴责这种学术腐败丑行,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警示教授、学者们道德自律固然重要,但改革相关制度与机制,无疑已成当务之急。

 

对学术造假者何必“厚道”

长江商报
  做人要不要厚道,得看是对什么样的人和事。对造假行为、造假者厚道,就是对公众不厚道。

  ——方舟子(学者、专栏作家)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最近发布今年第一号简报,通报13例涉及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弄虚作假、发表论文一稿多投的典型案例,“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差不多同时,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科研诚实办公室也发布了对分别发生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德州大学的两起论文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并列出造假者名字。

  相反地,国家自然基金委的简报却特地隐去名字和单位名称,也未说明如何处理造假者。学术造假在中国泛滥成灾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缺乏监督和处理。国家自然基金委近年来每年都发布一次有关简报,已是非常难得,还没有见到国内有其他科研管理机构也这么做的。然而,在简报中体贴地为造假者隐姓埋名,实在看不出来这如何能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这方面应该向美国人学习,揭露造假者指名道姓不厚道,才能起到监督、威慑作用。造假者自己都不要脸了,你还替他保那张脸皮干什么呢?经常听到有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举报者、打假者“做人要厚道”,这种乡愿风气的盛行,也是造假泛滥的因素之一。做人要不要厚道,得看是对什么样的人和事。对造假行为、造假者厚道,就是对公众不厚道。

  遮遮掩掩地公布出来的这13起事件涉及的都是一些小人物,情节也不算严重。比这严重得多,涉及到重量级人物,而且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管辖范围内的造假事件并不是没有,我们曾经在网上有根有据地揭露过很多起,但是并没有见到国家自然基金委有所交代。

  学术地位越高,掌握的科研资源越多,造假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影响也更加恶劣。因此,打击学术造假本来应该重点打击的是学术地位比较高的人。当然,并不是说对学术地位低的人就应该放过。不过,对老虎厚道到一概敬而远之的地步,只是捉几只小苍蝇摆出来展览,总会让人觉得不那么公平吧,难道只有小人物才需要警示教育?

 

新疆学术玩造假入诚信档案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日前实施。科技工作者如有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将被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向社会通报。

  《规范》指出,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作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抄袭他人作品;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等7类行为被列为学术不端行为。


卖药造假一条龙 大胆制假者伪造国家药监局网站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假药网站上链接伪造的药监局网页上面有假药“批号”一些职能部门表示对此类事件难以查处。

  有这样的药吗?“只需一个月的时间,满头白发即可彻底变成黑发,有效率达98.4%,无效退款。”两个月前,市民陈先生在某知名门户网站上看到这则广告时兴奋不已,立即花一千多元邮购了两个疗程的黑柔乌发胶囊。药吃完了,却没见到任何效果,他找商家退款,遭到拒绝。通过查询,陈先生发现该药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有备案,尽管如此,他仍怀疑自己被骗了。

  近日,记者以普通患者身份对黑柔乌发胶囊的购药流程进行暗访,发现该药的研制单位、厂址、批号等信息统统造假,甚至伪造“国家药监局网页”欺骗患者。而此类邮购卖药屡禁不止的背后,是一道涉及多个部门的打假难题。

  研制单位一个不存在的机构

  记者根据陈先生提供的网址(www.163556.com),登录到销售黑柔乌发胶囊的“白发康复网”。网页上方的醒目位置写着“唯一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保护品种”,“疗效确切,有效率高达98.4%,治愈率高达94.8%”,还用红色字体强调“20-30天确保白变黑”。

  如此惊人的疗效,是由“权威”机构研制出来的,商家称该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毛发疾病研究中心和中国中医医学研究院专研总院联合研制”。7月12日下午,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总机,接线员称毛发疾病研究中心不是中科院的下属单位,有可能是借中科院之名骗人。经过查询,中医医学研究院早在两年前便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人员称,即使更名前,也未听说过有“专研总院”一说。

  为获信任伪造药监局网页

  “白发康复网”上有一处链接:“点击进入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国药准字”。记者点击后,进入国家药监局的基础数据查询网页,黑柔乌发胶囊的注册信息一目了然———批准文号为Z22025752,产品名黑柔乌发,规格为胶囊,生产单位是吉林百姓堂药业。

  仔细察看后,记者注意到该网页的域名竟是www.163556.com/gy.htm,也就是说,此域名仍属于“白发康复网”,与国家药监局的数据库没有任何关系。为了核实黑柔乌发胶囊的批准文号,记者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www.sda.gov.cn)数据库,输入“白发康复网”上显示的批准文号Z22025752,查询到的竟然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产品名称为乌发丸,规格为丸剂。

  到底谁真谁假?吉林百姓堂药业销售部的李女士介绍,公司没生产过“黑柔乌发”胶囊,乌发丸才是正规产品。记者拨通国家药监局举报电话,工作人员一听说“白发康复网”,便解释说该网站冒充药监局行骗,劝患者不要相信。

  假药贩子原则上不卖北京顾客

  黑柔乌发胶囊全部通过网上订购销售,患者通过登录“白发康复网”填写信息,然后汇款购买。7月11日,记者拨打订购热线,经过呼叫转接,一名操外地口音的男子接通了电话。男子自称是毛发病专家的助理,记者质疑通过白发康复网和药监局网站查到的药品信息不一致,他解释说,“以前叫乌发丸,但患者难以下咽药丸,所以改成黑柔乌发胶囊,新的批文马上就会下来。白发康复网和药监局信息一样,是因为技术出现故障。”

  网站上特地注明“北京市内客户可免费送药上门”,但男子回应:“我们原则上不接受北京客户的订单。”随后他又补充“别说送货上门,只要是北京客户,邮寄送货我们也不接。”记者问:“北京的市场这么大,你为什么不做?”男子不耐烦地说:“别问了,北京客户很麻烦。”

  快递业把不住邮购卖药最后一关

  据药监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此前打击邮购卖药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整治网上非法广告、取缔冒牌研究机构上,很少关注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关———快递送货。根据规定,企业邮寄药品需要出示执照和供货合同;个人寄药则需提供购药票据。

  记者联系了邮政局和几家知名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听说邮寄药片,均要求提供购药发票,且不能通融。随后,记者致电另外3家规模较小的快递公司,业务员都表示可以帮忙做手脚。其中,北京某快递公司的业务员梁小姐为记者出谋划策:“你可以密封得严一些,单子上不要写明是药品。航空公司每年仅有几次严格的检查,平时被查出来的概率很小。”

  公安局

  多欺骗外地患者 当地警方追查难

  药监部门曾多次发布信息,提醒市民邮购卖药属于非法行为,应谨防上当受骗。但记者搜索发现,类似挂着“中国××药物研究院”名号的邮购卖药网站仍大量存在,对外公布的办公地点多在北京。

  陈先生怀疑自己被骗后,通过“白发康复网”查到黑柔乌发胶囊销售总部在平谷区人民路78号,他想亲自拜访,可工作人员对交通路线支支吾吾。陈先生觉得事情不对,向平谷公安分局报案,公安局调查后很快给出答复,“平谷压根儿就没有人民路”。

  陈先生报案也经历了一番周折,平谷公安局称人民路为虚假地址,建议他到所在地派出所报案。前天,记者致电负责接待陈先生的杨警官。他说,根据警方调查,购药热线电话是铁通的一号通业务,属于虚拟号码,仅起呼叫转接作用,“白发康复网”的注册地也不在北京。杨警官表示:“虽然药贩子称办公地点在平谷,但根据相关规定,患者应该在受骗所在地的派出所报案,我们会积极协助办案。”

  另一位知情的警官称,邮购卖药多欺骗外地患者。如果北京患者被骗,由于条件方便,会很“较真”地核实药品真伪。而外地患者即便受骗,由于损失数额不大,当地警方很难追到北京调查。

  药监局

  最高级别药品监督部门 处理类似问题处处碰壁

  7月11日,记者以知情者身份向国家药监局举报“黑柔乌发”胶囊。国家药监局药品市场监督司的邢先生说,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药品监督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同样处处碰壁。

  邢先生介绍,邮购卖药的广告大多通过网络传播,药品市场监督司曾多次收集假药广告黑名单,并将网址移交给有关部门。“我们只有权提供黑名单,但没有权力关闭网站,那属于信息产业部的职责范围。”

  邢先生无奈地说,药监部门曾根据网站公布的地址,试图直接查处假药销售地点,但地址要么不存在,要么是没人住的破瓦房。“我们不是公安局,不具备刑侦手段,查不到网址注册地点和电话的实际位置,所以只能干着急。”

  “查处网上假药销售点必须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单凭药监部门的努力效果甚微。”记者再次提起“黑柔乌发”胶囊,邢先生说经常接到类似投诉,虽然感到气愤,但暂时解决不了。 
 
新药品申报造假将暂停注册权 

 
金羊网  

本报讯 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于今年10月1日在全国实施,这部备受关注的修订法规从今年3月起几易其稿,先后召开了研讨会30余次,两次公开征求民意。

着重加强真实性核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浈11日在首次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上说,本次修订着重加强了真实性核查,从制度
上保证申报资料和样品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严厉查处和打击药品研制和申报注册中的造假行为,从源头上确保药品的安全性。依据新办法,如果发现药品注册申报资料造假,药品生产或研发企业将被剥夺一年以上的新药申请注册权。

新办法强化了对资料真实性核查及生产现场检查的要求,防止资料造假,抽取的样品从“静态”变为“动态”,同时调整了新药生产申请中技术审评和复核检验的程序设置。

吴浈说,药品注册新规明确了各司相关监督者和审评专家各司其职,“改变了以往一个部门说了算,甚至一个人说了算的不合理状态”,将会有效杜绝药品审评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建立定期新闻发布制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说:“以后每月8日,我和我的同事都会在此恭候各位记者。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监督。”

食品药品监管局从7月起建立定期新闻发布会制度,在每月8日(遇法定假日或休息日顺延至下一工作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进行主题发布,并回答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沟通和信息发布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将根据工作实际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并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日常新闻信息发布。

甲氨喋呤未发现异常

在谈到最近在上海和广西发生的“甲氨喋呤”的问题时,吴浈说,从7月6日接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后,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药品监管、药品检验、药品评价、药品现场监督等各环节进行检查,到现在为止,药品本身还没有发现异常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已经会商组成专门调查组,近两天分赴广西和上海,对这个药品储存,运输、使用全过程进行全面调查。

吴浈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这个事情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告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注意。同时国家局派出了工作组分别到生产原料的企业、生产制剂的企业和使用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调查,对原料药和上海华联生产的制剂也进行了抽样,采取了紧急控制措施,对有不良反应的两批药品进行了暂时控制。(魏铭言)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