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无声润十载科苑荆花扑鼻香——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香港科研合作十年

【字体: 时间:2007年07月03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基金无声润十载科苑荆花扑鼻香——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香港科研合作十年

  

   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就与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香港裘搓基金会建立了合作关系。香港回归后,两地的合作交流更加深入。1998年11月,基金委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设立联合研究基金,共同资助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六大研究领域里的合作。10年来,双方的合作不仅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还推动了香港和内地科研人员的交流和合作,为两地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需求推动合作

  “香港和内地的学术交流很早就开始了,但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双方交流的渠道并不多,交流也不畅通,实质性合作也很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逸说。

  上个世纪80年代,为拓展内地和香港的学术交流合作,杨振宁教授提议成立京港学术交流中心。1985年3月,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在香港成立。这是一个非营利的民间教育、科技交流服务机构,旨在促进内地与香港以及海外学术、科技交流和科技产业合作。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成立后,基金委就与之建立了联系。1992年10月,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与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签订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每年互派80人次的研究人员,分赴内地和香港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考察等交流活动。同时,为加强学术信息交流,协议约定双方应及时把与两地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及相关科研信息通报给对方。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奉行“港人治港”的政策,特区政府在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上进行了新的战略布局。在以经济、贸易为主的港口城市基础上,提出建立数码港、信息港、中药港等发展思路,拟从科技上推动香港建立一些新的产业支柱。“特别行政区政府不仅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也对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在城市发展方向上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香港科学家也希望能够承担一些国家级的项目。双方的合作交流就更显得迫切,但以前的交流量和交流规模显然和两地科研人员的合作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1998年,基金委就开始和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委员会讨论合作问题,因为港区的科研人员(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主要集中在6所公立大学(另外两所高校很少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因此,基金委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科研合作主要和特区大学教育委员会下属的研究资助局(RGC)合作。由于双方的合作愿望迫切,尽管还存在一些学科划分不同,经费分配制度、资助方向各异等问题,但也很快达成合作意向。1998年11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协议,成立NSFC-RGC联合科研资助基金(简称联合基金)。因为基金委的资助经费全部用于科学研究,而香港的科研经费往往还包括一些管理费用、设备费用和雇佣研究生的工资等,双方约定每年由基金委出资500万元人民币、香港出资1000万元港币,资助对内地和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有帮助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海洋与环境科学、中医药研究和管理科学6个领域的合作研究。当年,双方开始受理项目。

  “仕”者必定优秀

  “这项联合基金从一开始就受到两地科学家的热情‘追捧’,申请人数逐年攀升。我记得第一年就接到100多份申请。第二年就收到两三百份有效申请,尽管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每年只能批准15个左右的项目,但申请数一直居高不下。”王逸说。

  据介绍,这项联合基金采取香港和内地“背靠背”的评审方式,即合作项目的中方负责人将申请书交给基金委,由基金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而港方负责人要将申请书交给RGC,由RGC组织国际评审专家评审。任何一个课题,如果有一方的评审没有通过,这一合作就无法继续。严格、公正的评审,再加上每年两三百份的申请中仅有15项左右能得到资助,让这一联合基金的“含金量”逐年提高。

  据介绍,从1999年开始,香港地区22位两院院士几乎都申请过这项联合基金,到去年为止,只有7位院士得到了资助。近几年,每年在受理申请简表阶段,内地都会有十几位院士参与申请,但最后能得到资助的可以能只有两三位。

  “就以今年为例,我们收到200多份申请,除去格式、信息不完全等因素,其中有效申请157份。在与港方核对后约有80个项目能对得上,这80份才算取得参加评审的资格。进入正式申请程序,要经过双方评审专家的严格筛选,最后只有十几项能得到资助。1999年,第一批获得联合资助的14个项目中,中方负责人中有5位院士、1位****。在此后每年的申请人中,都会出现数位院士、‘杰青’、****的身影。”王逸说,“10年来,这项基金以严格公正的评审在两地科学家中获得到了极高的声誉。在香港,能得到这项基金的支持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水平的标志,香港方面有些研究人员甚至表示哪怕只给个资助的名义就行。参加过评审的人形容这项联合基金的申请时说,古人学而优则仕,而申请这项基金则是‘优者未必仕,仕者必定优’,就是说优秀的研究人员未必能被选中得到资助,但得到支持的一定是优秀的人才。”

  合作十年结硕果

  王逸说,香港和内地的科研人员各有各的优势。从语言和民族心理上,双方交流沟通很容易。在思维方式上,香港科学家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既有东方的价值观,又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视野开阔、兼容并包。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是内地朝向西方的一个窗口。同时,香港地区经济发达,教师队伍向全世界公开招聘,在某些领域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成为我国开展基础研究的生力军。改革开放后,内地科学界发展很快,学科发展全面均衡,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科学数据,有一支庞大的研究梯队,还有环境资源、地域方面的优势。双方不但可以优势互补,而且利益趋同,非常利于展开真诚切实的合作。

  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薛纪善和香港科技大学刘启汉对“珠江三角洲超级城市群空气质量精细预报模式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干和香港理工大学李向东关于“中国南方海岸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与微量金属的空间分布、大气长距离迁移与沉降”的研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和香港科技大学冯志雄对“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气溶胶污染与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都很好地说明,要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必须从大的环境入手研究。清华大学教授常智杰和香港九龙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张东才对“探索在细胞凋亡中对Bcl-2家族蛋白调控的新机制”的研究,需要进行家族病理追踪研究,而内地很多地方家族聚居,非常便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这项联合基金前4年共资助了60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发表SCI文章5至6篇,不少研究获得两三项专利。第一期资助的中方课题负责人、****刘忠范教授的课题发表了30多篇SCI文章。清华大学教授隋森芳开展的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篇。中科院物理所杨国桢和香港科技大学温维佳承担的“具有巨大光学非线性的纳米金属团簇复合薄膜的制备和研究”取得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其中金属团簇复合薄膜有极强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光频变换、光开关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陈凯先院士和朱大元研究员对中草药现代化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在中药大通量筛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此外,在蓝色激光、波浪与海洋环境等研究方面,研究人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风物长宜放眼量

  “今年,基金委加大了对港合作资助力度,联合资助基金增加至750万元,虽然和合作研究需求相比,这个数目还远远不够,但基金委在国际合作方面资助的总经费是1.2亿元,这项联合资助基金和港澳青年合作基金和对港的重大国际合作等项目,以及‘两个基地’中对香港地区的资助部分等,总计合作资助近千万元,占了基金委国际合作总资助额的近10%,可见基金委对与香港地区合作研究的重视。”王逸说。

  到今年为止,这一联合基金已经资助了125个合作研究项目。年初,为进一步完善联合科研基金的管理,提高联合科研基金的资助效益,基金委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科技界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几天前,问卷调查的分析刚刚完成,基金委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收到的42份有效问卷中,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NSFC/RGC联合科研资助基金很好地推动了内地与香港特区之间的科技交流。“扩大联合科研基金的投入规模和资助领域”成为本次呼声最高的建议。有41人发表了对联合科研基金投入规模的意见,其中40人表示联合科研基金的规模需要扩大。

  联合资助基金促进了双方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成果共享、共同提高。双方的合作交流还推动了两地研究人员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对此,一直在从事人才国际化流动方面研究的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丁学良说:“香港基础条件较好,税收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很低,很多因素构成对国际人才的巨大吸引力。随着香港和内地交流渠道的拓宽,这些研究人员通过合作研究、受聘到内地高校等形式,构成了新的人才流动‘三角模型’。目前,内地到处在搞建设,对香港的工程技术人才很有吸引力。”

  “香港回归后,香港科技大学聘任了不少内地的教授,同时香港也有很多人到内地来教学或研究。我在广州南沙有一个研究中心,我知道的学者里包括丁学良、武常歧、吴云东等很多香港大学的教授都和内地都有密切的合作。随着内地各种软硬件的逐步改善,双方的交流和合作也会更多样更深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马忠东说。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