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近期首发性研究成果

【字体: 时间:2007年07月0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家首发性研究成果

  

生物通综合:

我国首次发现不受病毒变异影响的禽流感抗体

来源:人民网 

        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研究人员找到禽流感病毒的一个致命弱点,由此掌握了对付善变的禽流感病毒的“武器”——一种高保守性中和抗体,在动物身上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抗体治疗禽流感的可行性。

  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养生堂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禽流感病毒H5亚型系列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日前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禽流感的防治领域上取得重要进展。

  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禽流感”已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传染病威胁之一,目前国际上禽流感患者的病死率一直高达60%以上。

  由厦大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重任的这项研究,最突出之处在于: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高度保守的中和表位聚集区,找到了认识这一表位区的高效中和抗体,这个抗体能中和迄今发现的各种禽流感病毒变异代表株的感染性。

  通俗地说,人类之所以会感染病毒,是因为病毒身上某个区域和人的细胞结合,科研人员要做的就是阻断这种结合。但是,禽流感病毒变异很快,使得这项工作难度增大。这个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推测禽流感病毒身上可能存在有隐藏的“不变之处”,只要抗体与之结合,就可以切断它对人类细胞的感染,这可能也是禽流感病毒的致命弱点。基于上述分析,进而找到的单克隆抗体能“制服”最近几年在不同国家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代表株。也就是说,有了这样的抗体,科研人员就可能用不变的武器来对付千变万化的禽流感病毒。

  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所做的实验结果表明,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小鼠,在感染后1-3天用该单抗治疗一次,存活率高达100%。此前,研究人员还比较了目前许多国家储备的认为对禽流感有一定疗效的药物——“达菲”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禽流感治疗单抗动物实验的疗效明显优于“达菲”。而且,它的疗效不受禽流感病毒变异影响,对各种变异株都有良好的疗效。

  据悉,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准备禽流感“治疗单抗”申报临床研究,预计一年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据相关专家介绍,如果在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治疗单抗”对人类禽流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则将对禽流感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上个世纪初,“青霉素”的问世使细菌性疾病不再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威胁。如果禽流感通用治疗单抗的临床试验取得成功,也将大大减低禽流感对人类生命的威胁。

 

  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养生堂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课题项目日前通过专家验收,这个项目首次发现一种禽流感病毒的高保守性中和抗体,能挽救各种禽流感病毒变异株导致的死亡,并且治疗效果不受禽流感病毒变异影响。

  专家认为,这一名为“禽流感病毒H5亚型系列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的课题项目,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禽流感防治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据厦门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介绍,本项成果的最突出之处在于第一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的高保守性中和抗体,该抗体能中和各种禽流感病毒变异株的感染性。研究还证实,这一单克隆抗体可以挽救各种禽流感病毒变异株导致的死亡。

  厦门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介绍,禽流感病毒难治之处在于其病毒是可变异的,各地禽流感病例所感染的病毒各有不同,给治疗增加难度,该成果的突出之处是发现了禽流感病毒的“不变”之处,为今后人类发明攻克禽流感的药物奠定基础。

  据介绍,该单抗在应用上的意义在于,其疗效不受禽流感病毒变异影响,对各种变异株都可有良好疗效。其显示的效果明显优于当前国际已有的其他药物,因此具备了长期战略储备药物的最重要特征。目前研究人员正紧张进行这种禽流感“治疗单抗”申报临床研究前的资料准备工作,预计可很快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这一科研项目还构建迄今国内外已知库容量最大的H5特异性单抗库,包含了480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禽流感病原变异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我国白血病发病机理和治疗学研究获重要进展

来源:新华网

        从凶险的“血癌”、不治之症到临床上可以治愈,我国白血病发病原理和治疗学研究的成功正为世界瞩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执行所长陈赛娟教授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在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转换型研究”基础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进行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我国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94%以上,成为国际上第一种可基本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更为可喜的是研究人员正将基因靶向治疗的思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类型的白血病,有望使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临床治愈的希望。  

        最近,上海血液研究所对发病率较高的另一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2b型急性白血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中草药筛选研究又发现,二萜类植物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和毛萼乙素可以明显诱导M2b型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可特异性地降解融合蛋白质AML1-ETO。根据基因产物靶向治疗的思路,研究人员将冬凌草甲素、诱导分化剂联合应用,使M2b型急性白血病小鼠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  

        白血病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排位第6位,在青少年的恶性肿瘤中一直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据第1位的恶性肿瘤。0-9岁和60岁以上是白血病发病的两个高峰。对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传统治疗方法是化疗、放疗以及手术,但毒性大、特异性差,虽然能使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和生存期延长,但是5年无病生存率仍然很低。骨髓移植可使部分患者达到治愈,但是价格昂贵,骨髓供者来源有限。我国学者所开创的诱导恶性细胞分化、凋亡的新途径,在白血病治疗中崭露头角,得到国际血液界的广泛采纳,成为白血病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在王振义院士指导下从事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治疗学研究,从临床上首次向世人证明了肿瘤细胞是可以逆转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型)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1992年,陈竺和陈赛娟克隆了APL变异型染色体易位累受的1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命名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锌指基因”,实现了我国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并在国际上首先培育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变异型染色体易位的转基因小鼠。之后,上海血液研究所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阐明了中药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理,首先提出了针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基因产物的综合靶向治疗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和化疗联合治疗,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从小于80年代初的20%提升到目前的94%以上。
 
 

我国临床酶学参考方法跻身国际先进 

 来源:健康报   

        由国际临床化学联合委员会组织、德国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学会承办的2006年度国际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计划近日公布比对结果,我国多家实验室在酶学参考方法的比对结果与国内外参考实验室达到了等效一致。这标志着我国临床酶学测定参考方法的建立达到了较高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该比对结果将于7月中旬在德国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学会—国际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计划(DGKL-RFB)网站上公布。

  据了解,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脂肪酶、腺苷脱氨酶和胆碱酯酶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国内外各厂家之间的仪器设计和试剂配方存在差异,检测结果一致性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有关专家介绍,酶学参考方法的建立,包括了实验精密仪器的购置、实验条件和流程的确定、测定精密度与准确度的要求和标准。酶学测定的标准化不仅是一项浩大的国际工程,需要各国标准化机构和参考实验室的参与,也是我国亟待重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相互间的通用性,关系到我国医学检验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卫生部临检中心、上海临检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和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报名参加了2006年度的比对计划。
 
 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160余万吨 居世界第三位 

 来源:中国化工新闻网 

  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60余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这是从刚刚结束的2007国内外石油化工及生物质能源发展研讨会传出的信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教授在会上介绍说,以生物质为源头几乎可以生产出所有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并且很多产品已经显示出很好的经济性。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60余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其主要原料是陈粮、木薯以及纤维素等。今后还应加强对非粮原料的开发使用,减少挤占“口粮”的比例。

  生物柴油也成为本次论坛的讨论热点。金涌等专家认为,生物柴油能与普通柴油以任意比例混合,闪点高,运输、存储安全,另外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和可再生性能。今后应重点考虑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减少石油需求和进口量,发展麻风树、油楠、岩桂、四合木等原料来源。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