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丙肝病毒的新“温床”

【字体: 时间:2007年08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细胞内一种用于储存中性脂肪的脂肪滴是丙肝病毒增殖的一个重要场所。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细胞生物学》的网络版上。研究人员相信,如果能找到防止过剩脂肪滴蓄积的药物,将有望阻止丙肝病毒引发的肝脏疾病恶化。

  

生物通报道: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细胞内一种用于储存中性脂肪的脂肪滴是丙肝病毒增殖的一个重要场所。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细胞生物学》的网络版上。研究人员相信,如果能找到防止过剩脂肪滴蓄积的药物,将有望阻止丙肝病毒引发的肝脏疾病恶化。  

    来自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观察了丙肝病毒在人工培养的人体肝细胞内的增殖情况后发现,丙肝病毒的核蛋白利用不亲水的特性接近细胞中的脂肪滴,并最终附着到脂肪滴的膜上。随后其他相关蛋白也聚集过来,在脂肪滴周围形成具备感染能力的新病毒。也就是说,肝细胞中的脂肪滴成为病毒形成的“温床”。

 

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很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迄今的研究显示,人感染丙肝病毒后,脂肪更容易在肝脏堆积。这项新的研究则证实,丙肝病毒会在肝细胞的脂肪滴表面增殖,即丙肝病毒增殖和脂肪滴蓄积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丙肝病毒是一种直径不到80纳米,有包膜的单股正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家系。自1989年医学界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以来,全球有1.7亿人受到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常慢性化,大多数感染者和病人表现隐匿,难以自察或被检查发现,给传染源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于是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隐匿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的传染源。

 

另外,在7月27日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耶鲁大学、伊利诺斯州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丙肝病毒解旋酶研究上获得了重要进展。利用一种能跟踪单个RNA或DNA分子解链过程的技术确定了一个对丙肝病毒DNA复制至关重要的酶解旋机制。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非结构蛋白3(NS3)蛋白酶是近年来抗丙型肝炎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它的作用是打开DNA和RNA使其得以复制。

 

利用单分子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人员跟踪分享了丙肝病毒解旋酶NS3解开双链区域中有荧光标记的双链DNA分子。随着双链的分离,通过跟踪分享两个被标记的核苷之间的距离,研究人员能够测量出解链的速度。

 

丙肝的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的丙肝感染率约为3%,现有1.7亿丙肝患者,我国有丙肝抗体阳性患者4000万人之多。

 

和其他病毒一样,丙肝病毒会发生变异。但丙肝病毒的变异发生得很刁钻。它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把自己重要的基因隐藏起来,并保持其相对稳定;而把不太重要的、免疫选择和进化的基因放在容易发生变异的位置,使病毒能很快适应环境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清除。丙肝病毒不但利用人体细胞的蛋白合成机制,还在细胞内进行破坏活动。当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时,常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这样一来,它不但像乙肝病毒那样通过人体免疫系统造成肝细胞坏死,而更主要是对肝细胞的直接破坏作用引起肝炎。因此,约有50%以上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20%发展成肝硬化、12%发展成肝癌。人们已经发现,丙肝病毒的核心蛋白与致癌有关。

 

由于丙肝病毒基因中的某些成分变化太大了,人们只好按照它们的“长相”给病毒进行分类:把它们核苷酸序列相似部分超过75%的病毒株归为一类。这样一来,丙肝病毒至少有6个兄弟。其中Ⅰ型、Ⅱ型和Ⅲ型最常见。(生物通雪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