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我们的实验室安全性负责?

【字体: 时间:2007年09月2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实验室安全性问题好像提来已久,然而却渐渐成为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往往初进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的种种警告之下会额外小心注意,久而久之却“习惯成自然”,置若罔闻或形式主义了。

  



 

谁来为生物实验室安全性负责?

   ——2007赛默飞世尔中国生物实验室安全调查活动拉开帷幕

生物通编者按:
我们的生物实验室存在多少危险?
生物实验对我们操作人员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实验室工程菌外流对我们环境的影响有几多?

这些平时并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隐患也许会给我们自身健康,或者环境带来长远的影响,因此生物通网站联合《遗传》、《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生命世界》杂志开展2007赛默飞世尔中国生物实验室安全现状调查活动,提出警示,珍惜生命!此次活动的现状调查报告将发于相关部门,提出宝贵意见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实验室安全性问题好像提来已久,然而却渐渐成为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往往初进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的种种警告之下会额外小心注意,久而久之却“习惯成自然”,置若罔闻或形式主义了。

今年8月,英格兰南部萨里郡出现两起口蹄疫事件,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经调查,发现导致此次口蹄疫的病毒与动物卫生研究所和梅里亚尔动物保健公司实验室代号为“01BFS67”的病毒类似。因此认为这一次暴发的口蹄疫疫情“极可能”源自疫情发生地附近实验室,而人类活动可能是病毒得以传播的途径。

这一可怕的发现其实并不是首次从实验室流传出来的泄漏事件,早在1979年,前苏联乌拉尔南部的大工业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发生爆炸,约10公斤的炭疽芽孢粉剂泄露,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细菌毒雾,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数百人死亡。2001年,在英国波布特莱尔实验室东北方向50公里的布伦特伍德地区首先发生了口蹄疫。据分析,口蹄疫病毒很可能就是从波布特莱尔实验室里泄漏出来,经过空气传播到布特伍德的地区,从而造成了大规模的口蹄疫爆发。2003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巴特勒教授检查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实验室中30份鼠疫杆菌样本不翼而飞,60多名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紧急搜查后,并没找到这批鼠疫杆菌样本,且实验室似乎也没遭到入侵迹象。2005年美国新泽西医学与牙科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里,3只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实验小鼠突然间“人间蒸发”,这令美国官员十分担心,因为如果这些小鼠一旦落在恐怖分子手里,灾难性的生物恐怖袭击就随时可能随时降临。  

在国内,2004年的SARS实验室事件还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吧,当时中国(包括台湾在内),新加坡等国一些实验室在急于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下,没有经过卫生部的批准就开始了针对SARS病毒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发生实验室感染,这些由于实验室本身的条件、实验室里的粗心或实验室管理不善等造成的危害让人们异常震惊。

这些是造成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世人关注的事例,然而还有一些于个人影响较为深远,体现得不明显的安全性问题。君不见DNA电泳实验EB染色过的琼脂糖凝胶不经处理,任意弃于垃圾桶中,不做垃圾分类,让人不禁为拾垃圾的清洁人员的健康担心;君不见聚丙烯酰胺凝胶制作过程甚不注意,不在通风橱中操作,也不佩戴口罩和手套,实在让人佩服操作人员的勇气;君不见同位素实验操作“粗放豪气”,细心不足,胆大有余,难道由于同位素操作不当造成的遗憾警示还不多吗?君不见工程菌培养液,实验废液任意洗涤,不经处理倒入水池之中,这些重组DNA进入水体,土壤后会流向何处呢?目前已知DNA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留40万年,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就发现,被认为安全的大肠杆菌K12菌株,进入下水道后竟可以存活72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它完全可以与其它细菌进行基因交换。

这些隐患我们不是不知道,只是在长久的实验当中逐渐消除了警惕性,放松了严格要求,但是最后谁来为这些造成后果买单呢?一位上海的博士在使用过氧化氢的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另外一位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需要植皮,一位做药物实验的研究生将大孔树脂直接装层析柱,大孔树脂吸水膨胀造成爆炸,同样有实验人员将乙醚提取物置于冰箱中过夜,第二天打开冰箱门时发生了爆炸,这些都是实验中不谨慎,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结果河里面淹死的就是那些会游泳的。另外许多做这一方面实验的研究人员也都深有体会,一些人在40岁之后就会秃顶,身体越来越差,追其根源,就是年轻的时候实验操作颇不注意,带来了许多遗憾。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早在1983年就出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其中将传染性微生物根据其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划分为四类;将生物实验室根据其设备和技术条件等划分为四级;其相应的操作程序也划分为四级,并对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及程序进行规范。 

2003年4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以电子版形式在WHO网页上问世,再次强调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安全健康的实验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研究人员对自身、同事、社会和环境应负的责任;尤其强调在对新发现的病原体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预先评价其危险性。

针对这些平时并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隐患也许会给我们自身健康,或者环境带来长远的影响,生物通网站联合《遗传》、《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生命世界》杂志开展2007赛默飞世尔中国生物实验室安全现状调查活动,提出警示,珍惜生命!
(生物通:张迪)

>>BBS讨论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