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自然》文章提出水稻耕作新见解

【字体: 时间:2007年09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Institute for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复旦大学,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根据中国华东地区目前已知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7,700年前)的新的生态证据表明新石器时代群落选择低地沼泽来栽培水稻,从而提出水稻耕作开始于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新见解。

  

生物通报道: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Institute for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复旦大学,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根据中国华东地区目前已知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7,700年前)的新的生态证据表明新石器时代群落选择低地沼泽来栽培水稻,从而提出水稻耕作开始于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新见解。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宗永强(Yongqiang Zong,音译)副教授。Zong是国际著名学者,对全新世海平面波动、自然灾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际上已经发表了论文30余篇。参与研究的还包括华东师范大学的陈中原教授等人。

原文摘要:
Nature 449, 459-462 (27 September 2007) |
doi:10.1038/nature06135; Received 30 April 2007; Accepted 31 July 2007
Fire and flood management of coastal swamp enabled first rice paddy cultivation in east China
Abstract

谷类耕种驯化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粟是一切谷物籽实的总称,其野生种莠在新石器时代已驯化为粟。现已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多处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粟作遗存。其中最早的是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已有7000余年。商代甲骨文中的禾字是粟植株的象形描述,粟字是禾结实时带籽实的象形描述,苗字是田中禾植株幼苗的形象。后来禾成为禾谷类作物的总称;苗则成为泛指一切作物的幼苗。足见粟的地位之重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唐朝前期,粟在粮食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学术界都公认粟原产于中国,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农作物的主要驯育中心之一。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年代是河北武安磁山遗址,但是在谷类驯化的一个中心地带:扬子江流域的下游部分,最初的水稻耕作的时间的系统至今并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详细报告了从跨湖桥(Kuahuqiao)遗址获得的证据,揭示了这一地区水稻耕作的精确细节和环境条件,说明新石器时代群落选择低地沼泽来栽培水稻。为了防止稍咸的水定期淹没稻田,人们采用的办法可能是修建堤坝,这种堤坝既能防止发生大洪水将稻田淹没,又能保留一些含有丰富养分的季节性洪水。这样就可以保证水稻高产所需的稳定供水。这个地点的开发利用在距今大约7,550年前被海水淹没后就停止了。这意味着水稻耕作要比以前所证明的古老得多,在从中石器时代的狩猎生活向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经济转变(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关键性转变)开始就存在了。
(生物通:万纹)

附:
陈中原

男,1953.1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1995年度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
1996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入选者;
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计划”;
2000年获美国地理学会基金项目资助;
2001年入选国际地貌学编委;
2002年入选为“紫江学者计划”;
2003年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PN (Asia Pacific Networks)项目资助;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98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
1990.4赴美国Smithsonian研究所、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3.7年完成工作回国;
1994、1996、1997、1998、1999年多次受邀赴该所进行合作研究工作,期间被聘为 Research Associate.

多年来,主持和参与了一系列流域---三角洲---河口环境演变国际合作和我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将新技术(遥感、物化和同位素等先进测试方法)与传统学科(地貌与第四纪学、沉积学、海洋学、气象学,以及古生物学等)理论相结合,对长江和尼罗河等河流---三角洲---河口进行了沉积物产生、运移、扩散;环境与灾害、沉积与沉降、气候与海平面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等研究。

主要成果包括:
1)长江近百年径流变化和泥沙通量研究;
2)长江流域环境变化对河口的影响;
3)尼罗河晚第四纪环境演变以及海平面上升对环境影响;
4)墨西哥热带河流三角洲沉积特征;
5)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对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
6)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文化起源、演变与地貌发育关系等。
已在国内外许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包括:Geomorphology,Geology, Quaternary Research, Marine Geology,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Environ
mental Geology,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 Exploration, 地理学报,沉积学报,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第四纪研究,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

10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用(SCI引用80多次),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近年以来主持和主要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基金和博士点基金等资助项目15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