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hina专题报道动物所最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08年01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从种子扩散到幼苗生成整个过程而言,大小种子表现了相同的适合度(存活率接近)。这说明,种子大小对于种子最终扩散适合度没有明显影响,大小种子在植物更新上可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上,并且Nature China在其“研究亮点”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述。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从种子扩散到幼苗生成整个过程而言,大小种子表现了相同的适合度(存活率接近)。这说明,种子大小对于种子最终扩散适合度没有明显影响,大小种子在植物更新上可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上,并且Nature China在其“研究亮点”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述。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张知彬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后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植物能结出大小不同的果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取食果实和种子的鼠类将其分散贮藏的行为对种子大小进化、促进植物种子扩散和更新等方面发挥重要影响。以前人们曾普遍认为,鼠类更倾向于扩散和贮藏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大种子,因而大种子似乎具有更高的扩散适合度。

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洪茂、张知彬等科学家通过最新的研究结果向世人揭示:大种子在分散贮藏前具有较高的扩散适合度(如:取食比例低、分散贮藏比例高、搬运距离远),但贮藏后却具有较低的扩散适合度(存活率较低);而小种子在分散贮藏前后的扩散适合度则刚好与其相反。因此,从种子扩散到幼苗生成整个过程而言,大小种子表现了相同的适合度(存活率接近)。此结果说明,种子大小对于种子最终扩散适合度没有明显影响,大小种子在植物更新上可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原文摘要: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7, doi:10.1016/j.foreco.2007.10.028

附:
张知彬研究员

研究方向:农业动物生态学

电子信箱:zhangzb@ioz.ac.cn

男,1964年6月生。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任助研、副研、正研、副所长、所长;期间曾先后到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农业部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澳大利亚CSIRO可持续生态所做短期访问。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国际动物学会(ISZS)副主席,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兽类学会理事长,ISZS会刊Integrative Zoology主编、国际SCI期刊Wildlife Research编委。长期从事农业生物灾害、种群生物学及生态复杂性研究,发表学术编著6册(英文2册)、论文150多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于1993、199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分别于1991、1996、2001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分别为第8、1、1位);于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1位); 于2004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种子|大小|张知彬|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