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学术打假贵在步调一致

【字体: 时间:2008年01月23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推荐:

  评论:学术打假贵在步调一致

  

不久前,笔者与一家学术打假网站的编辑在一起聊天,这位编辑表示,消除学术失范现象难在形成合力。至今,仍有不少人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也有人认为学术失范是圈内事,不在学术圈便不关我的事。
 
近日,媒体上两则关于学术打假的消息或许能让他感到宽慰。据报道,由中国传媒大学某博士生撰写的《〈时代〉上的中国面孔》一书,出版两月后被指涉嫌抄袭,出版该书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向社会承诺召回该书并予以销毁。中国传媒大学则表示,如果该生抄袭属实,学校将会对其进行处理。
 
另一则是谢华安事件。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院士增选结果,福建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榜上有名。同一天,有举报称,谢华安10多年前的一篇论文涉嫌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中科院专门派出调查组远赴福建,围绕举报中列举的问题进行了独立调查。
 
这两则消息透露出的信息很多。按照常理,博士生涉嫌抄袭是圈内事,如果查明属实,需要对其作出相关处理的也是学校,出版社原本不需要趟这“浑水”。而在这个事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学校的态度,也看到了出版社出人意料的毁书举动,在学术打假中体现出难得的步调一致。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出版商受经济利益驱使,“一把剪刀,一瓶糨糊”,四处组织班子拼凑出书,这不仅助长了剽窃之风,也让出版商成为学术失范现象中的重要环节。华东师大出版社毁掉的是一时的经济利益,赢得的却是人心和学术诚信。我们当然希望,在学术打假中,出版商能有更多这样的自律行为。
 
谢华安何许人?1981年,他培育出杂交水稻“汕优63”,1986年“汕优63”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广的水稻品种,有人将谢华安称为“杂交水稻之母”。谢华安可说早已功成名就,但就是因为对10多年前的一篇论文产生怀疑,中科院就派出调查组,举报人和监管者如此的步调一致,这是为什么?
 
正像社会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一样,科研也要讲究道德伦理。学术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学术伦理所要求的底线——“知识诚信”。抄袭和剽窃行为不但侵害他人权益,也破坏学术规范,损害学术伦理。此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被社会看成是道德建设的“推动器”,如果自身不正,很难起到道德示范的作用。笔者以为,这些都是在学风问题上要“较真”的理由。或许有人认为中科院此举是小题大做,但在尊重事实、审慎调查的基础上,对学术问题“有疑必查”是值得称赞的,哪怕当事人是院士。
 
笔者认为,消除学术失范现象,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加大惩罚力度,探索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要改变“以量取胜”的导向,防止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最重要的是,从观念着手,全社会形成合力,再也不要把学术打假看成圈内事,要让学术打假的步调一致起来,真正让学术不端行为无处遁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学术|打假|步调|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