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院士、教授剽窃抄袭事情

【字体: 时间:2008年01月2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08院士、教授剽窃抄袭事情

  

生物通综合:来自扬子晚报的消息,1月8日深圳某科技公司两位留学回国人员李殿生与曲新勇两位博士通过邮件向科技部举报,2006年12月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研究经费批复的863项目——“多价登革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系中山大学副校长、留美博士后黎孟枫以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江丽芳教授合谋剽窃该科技公司有关研究成果,并且该报也称“科技部调查组已经进驻中山大学”。

今天在中山大学新闻网上,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江丽芳教授提出了声明,指出:

“1. 鉴于本人课题组在登革病毒及疫苗研究方面二十余年的工作积累,2005年,李殿生主动找本人合作,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向香港政府申请粤港澳联合基金“登革热病毒样粒子疫苗的研制”,但均未中标。黎孟枫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从未参与我们的合作。

2. 2006年底,本人课题组、黎孟枫课题组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同时应邀参加中国CDC病毒所主持申报的国家‘863’项目——‘多价登革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并于2007年获得立项。该项目与粤港澳联合基金申请书虽然名称类似,但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完全不同。

3. 李殿生在网上声称本人使用了他们的‘数据’和‘电镜照片’。事实上,我们在‘863’项目申请书上没有放入任何照片,更不可能使用他提及的所谓电镜照片。此外,他们从未给我们提供过、我们也从未使用过他们的任何实验数据。

4. ‘863’项目是在中国CDC病毒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黎孟枫课题组和本人课题组多年的工作基础上申请的。我们完好保存着项目申请所涉及的所有实验资料,包括病毒株、基因克隆、表达质粒、工程菌、电镜照片及相关的所有原始实验记录。

5. 据向学校了解,网上所称的‘科技部调查组已经进驻中山大学’并无此事。”

近期学术不端事件又接连曝光,最引人注目的是谢华安事件,这位07年新进院士在公布增选结果的同一天就有人举报,提出谢华安10多年前的一篇论文涉嫌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中科院专门派出调查组远赴福建,围绕举报中列举的问题进行了独立调查。

谢华安是植物遗传育种学家,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他1981年培育出杂交水稻“汕优63”。1986年,“汕优63”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广的水稻品种,并在此后16年连续稳居首位。

举报人称,谢华安发表在《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7年第二期上的一篇论述“汕优63”光合特性的论文抄袭了同行的研究成果,其中引用的一些数据已在此前由其他研究人员公开发表。而《汕优63选育理论与实践》一书,谢华安虽然主持编写,但只参加了讨论,具体工作是由福建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几十位研究人员集体完成的,但出版时只署了谢华安的名字。

实际上,就在这次院士增选之前,中科院已经接到了谢华安涉嫌抄袭的实名举报。中科院高度重视,派出了三人调查组赶赴福建,围绕举报中列举的问题进行了独立调查。据三人调查组成员、中科院院士方荣祥介绍,在福建调查期间,他们分别找了举报人、福建农科院相关研究人员和谢华安本人了解情况。

有院士认为,谢华安的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数据却没有标明出处,署名著作由别人编写却没有按章节写明编者,这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是不妥当的。也有院士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谢的论文发表在10多年前,那时,在中国学术界,对标注引用出处等学术规范并没有太明确的规定。因此,用现在的眼光看,谢华安的行为的确不妥当,但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最终在院士投票中谢华安的票数超过了2/3,当选院士。

在这两起事件中,其实存在许多颇为复杂的背景资料,有人认为评院士不应该只讲论文,不看贡献,也有人提出存在学术不道德行为的人不能当选院士,更有人指出国内院士评选制度存在问题,要不为什么中科院在增选过程中既然已经接到举报材料,谢华安仍以超过2/3的票数当选。而对于中大的剽窃事件更是雾里看花,如何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监控监测体系,实在是当务之急。

附1:
谢华安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41年8月生于福建省龙岩市,籍贯福建龙岩。1959年毕业于福建省龙岩农业学校。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相继选育出明恢63、明恢77和明恢86等优异种质;先后育成汕优63、威优77等杂交稻品种,汕优63连续16年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良种,累计推广9.38亿亩,增收稻谷695.0亿kg,年种植面积和累计种植面积均创中国稻作史记录。在超级稻育种方面,育成Ⅱ优明86等四个超级稻品种。创新了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模式。
 

江丽芳教授

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

1953年出生,1977年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在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余年。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3年起任教研室主任,1999年任教授,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8-1999年在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进修病毒分子生物学,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UIC进修医学微生物学。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常委、广东省微生态学会副主任委员、《高级医学微生物学》主编(2005年12月教育部推荐本书为研究生教学用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副主编、卫生部八年制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副主编、卫生部七年制规划教材和五年制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编委、《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编委。

江丽芳教授研究方向为病毒致病与免疫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登革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 登革病毒致病与免疫的分子机理、登革热快速诊断、登革病毒疫苗的研制; SARS-Cov病原学;人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与防治研究等。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11工程” 等资助的相关研究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2003年以后,江丽芳教授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专家委员会委员、非典型性肺炎科技攻关病原学研究组组长、广东省人禽流感病原学与防治研究组组长。2003年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获 “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光荣称号。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2005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附2:

怎么看新晋院士“抄袭之争” 
 

《科技日报》

   吃大米的人,大都知道有个袁隆平,却很少听说过谢华安。最近,“默默无闻”的谢华安名声大噪。他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刚刚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而是刚刚当选院士的他被指“论文抄袭”。
  这样的事情不管摊在谁的头上,想不出名都难。尤其将“抄袭”“侵占”这样的词汇,与一位新晋院士联系在一起,更加触动了学术腐败这根敏感的社会神经。在舆论的漩涡中,同情和批评谢华安的人似乎都那么有道理。

  批评者认为,谢华安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他的学术成就如何,而在于他是否有学术不道德行为,以及有学术不道德行为的人是否能够当选院士。这是一个不争的原则问题,作为学界楷模,院士当以“学风正派”为先。

  然而问题在于,目前所有的新闻报道和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论并不能充分证明谢华安有“学术不道德行为”。也许我们应该寄望于更进一步细致周密的调查,但是5次落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位有声望的院士提名并最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事实,引申出的另一个问题更加引人关注:像谢华安这样,理论水平一般、科研成果卓著的科学家到底能不能当选院士?

  谢华安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汕优63”20年前就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广的水稻品种,有人将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提并论,称其为“杂交水稻之母”。遗憾的是,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只有中专学历的谢华安,理论成果实在不如人意。没有像样的论文,被认为是他前几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落败的原因之一。

  谢华安是个个案,但他并不孤单。每届院士评选,总有一些实际贡献突出而学术论文一般的人落选,其中以医学和农学领域尤为突出。

  就拿一个临床医生来说,他天天在临床一线看病,拯救了无数生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可能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写论文,如果以论文多寡优劣为评价标准,他显然“不够格”当选院士———有人认为这样的人可以评为劳模,却不可以当选院士。

  院士在我国作为一种最高的学术荣誉,他是对一个科学家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的认可。因此,在院士评选中,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论文及其作者应该受到推崇,谢华安这样所谓“学术成果”一般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也应该毫无争议地得到认可。

  有了这样的原则,我想一定会免却很多令人“难为情”的事情———起码对谢华安的争论不至于如此复杂,科学家的一些研究也不至于要过分“趋炎附势”。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