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女院士最新《Cell》文章

【字体: 时间:2008年12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坏死状凋亡)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一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信号网络,以及同时调控细胞凋亡和坏死状凋亡的分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25日《Cell》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坏死状凋亡)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一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信号网络,以及同时调控细胞凋亡和坏死状凋亡的分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25日《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哈佛医学院教授,华人科学家袁钧英博士,其198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本科学位,于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神经科学方面的博士学位。随后,她在麻省理工读博士后,1992年在哈佛医学院任命为副教授,于2000年任命为哈佛医学系细胞生物学的教授。2007年被评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5年7月,袁钧英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Nec-1,它不能对细胞调亡起到抑制作用,它可以对一种程序性坏死样细胞死亡(programmed necrosis-like death)起到特定的抑制作用。她将之称为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坏死状凋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袁钧英一直从事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她的文章数量少,但是每一篇都是开创性工作,包括早年发现的caspase家族,使之成为凋亡研究领域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接下来发现的坏死性凋亡或称为非凋亡性程序性死亡,同样具有开创性价值。

而在这篇最新的《Cell》文章中,研究人员主要针对的是坏死状凋亡细胞途径中的分子信号,之前的研究发现像是FasL和TNFα 这样的激动剂在存在凋亡环境的情况下可以激发凋亡细胞死亡,或者缺乏凋亡条件的情况下,利用RIP1激酶促发细胞坏死状凋亡。

研究人员通过对坏死状凋亡调控因子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siRNA筛选,发现了432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基因,作为RIP1激酶调控因子(或下游因子)的32个基因,细胞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的32个基因,以及同时用于坏死状凋亡和细胞凋亡的7个基因。

这432个基因主要存在于免疫和神经系统,并且研究人员还发现细胞对坏死状凋亡的敏感性受到调控天然免疫性的一个广泛信号网络的调控,而且有趣的是,死亡受体介导的坏死状凋亡需要一个BH3-only Bcl-2家族成员:Bmf。

这项研究成果发现了一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信号网络,以及同时调控细胞凋亡和坏死状凋亡的分子。

(生物通:张迪)

附:

袁钧英介绍:
袁钧英198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本科学位,于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神经科学方面的博士学位。随后,她在麻省理工读博士后,1992年在哈佛医学院任命为副教授。1996年她加入细胞生物系,并于2000年任命为哈佛医学系细胞生物学的教授。

今年七月,袁钧英带领的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Nec-1,它不能对细胞调亡起到抑制作用,它可以对一种程序性坏死样细胞死亡(programmed necrosis-like death)起到特定的抑制作用。她将之称为necroptosis(necrosis+apoptosis),或者我们可以称为坏死状调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

通过抑制这种坏死状调亡可以在体内对小鼠脑部缺血性损伤起到迟滞作用,这项发现为中风甚至是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