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学术研究也要优胜劣汰吗

【字体: 时间:2008年04月18日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编辑推荐:

  从今年起,在研究生招考时,暨南大学将打破“每位导师至少保证一个指标”的“保底”做法,会有少量导师招不到学生。该校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纪宗安近日透露,对于个别报名人数偏低的专业,学校将适度减少指标,个别生源匮乏专业可能要“自然死亡”。(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从今年起,在研究生招考时,暨南大学将打破“每位导师至少保证一个指标”的“保底”做法,会有少量导师招不到学生。该校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纪宗安近日透露,对于个别报名人数偏低的专业,学校将适度减少指标,个别生源匮乏专业可能要“自然死亡”。(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在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机制下,学生们也日趋功利化,真正为搞研究而攻读研究生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在热门专业和易于就业的专业之间选来选去,市场的需求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冷门专业将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濒临消亡的危险,而从事这些学科和专业也无法为学校带来更多的价值,这对于学校的运转来说无疑将成为一种负担,他们不但要供养这些人员,还得为他们的边缘化“埋单”,因此这也就成为暨南大学将废除研招“保底”这一潜规则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价值规律已经普遍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也深深受其影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考研的学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真正要搞研究的已经非常罕见,学术界那种严谨的气氛已经开始减弱,学生们在选择专业时确实是更多地考虑到专业冷热,但是如果仅仅凭着学生们的选择就决定一个专业的“去留”,如此的优胜劣汰是否过于偏颇?
 
每一门专业的诞生都代表着一项学术成果,都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凝聚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文化的记载,如果硬生生地用市场规则把它们淘汰掉,那么这将是人类文明多大的缺失?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魏源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确实很有道理,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社会,但是学术毕竟不是一种商业化的东西,作为一种理论,它更大的作用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更好地进步和发展,可能有些专业或者研究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是过时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也是我们开拓新领域的一种知识的积累,对于不适应市场的“学术”,我们可以转化,但不可以让其“自然死亡”。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