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疗法让遗传性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字体: 时间:2008年05月05日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推荐:

  英国科学家近日在基因疗法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地使一名患有利伯氏先天性黑蒙的患者明显改善视力。这项革命性的进展,将为全世界数百万遗传性眼疾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英国科学家近日在基因疗法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地使一名患有利伯氏先天性黑蒙的患者明显改善视力。这项革命性的进展,将为全世界数百万遗传性眼疾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来自英国博尔顿的18岁患者斯蒂文•霍沃斯,患有一种比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科疾病———利伯氏先天性黑蒙。他的视力很差,尤其到了晚上,几乎无法看清任何物体。作为一名正在读书的吉他手,通常,斯蒂文晚上只能躲在屋里,既不敢外出社交,也无法参加乐队的排练。利伯氏先天性黑蒙是由于基因RPE65发生变异所致,患者的视网膜会失去感光功能,其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一些人成年后会因此失明。此前,针对这种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及摩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将携带有正常RPE65基因的病毒注入到斯蒂文的视网膜之下。这种手术要求十分精确,一旦不小心使患者的视网膜受损,将导致患者完全失明。录像显示,手术前斯蒂文在实验迷宫中四处碰壁。手术后6个月,他的视力获得明显改进,已经能成功地应付灯光昏暗的迷宫。与斯蒂文同时参加该实验的还有另外两名患者,手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  

  美国研究人员继英国同行之后,也对3名患者进行了类似的基因疗法实验。视力测试结果显示,患者的视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名患者的视力有了明显改善,不过其中1名患者的视网膜留下了一个小洞,但视力没有受到影响。此前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基因疗法对初期病症有比较明显的疗效。目前,科学家正在对9名8至16岁的患者进行临床实验,以期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负责该实验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的罗宾•阿里教授表示,实验证明,这种基因疗法不仅可以遏制利伯氏先天性黑蒙的进一步恶化,而且还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视力。研究人员的实验工作十分谨慎,在使用低剂量的药物和患者处于晚期阶段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十分令人满意。阿里教授认为,这项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基因疗法治疗遗传性眼科疾病确立了原则,并为治疗其他眼科疾病铺平了道路。



医学界为先天眼疾患者带来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英国一名患先天视力障碍的青年接受世界首例视网膜基因注射疗法,经过近一年观察,疗效显著。  



以新换旧  

手术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中心及附属眼科医院研究小组操刀,共有3名先天莱贝尔黑内障患者接受治疗。  

莱贝尔黑内障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眼疾。患者由于视网膜内RPE65基因变异,致使视力及感光能力受到影响。这种病通常在患者年幼时发作,到二三十岁时,患者将完全失明。  

手术中,医生需轻抬位于患者眼球后方的视网膜,使视网膜与眼球短暂脱离,并将正常RPE65基因注入视网膜下方,以取代变异基因。手术需要医生具备极高精准度,一旦失手就可能撕裂视网膜,使患者彻底失去复明希望。  

在伦敦大学学院附属眼科医院实施手术8个月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也进行同样的视网膜基因注射手术。两项手术的研究报告均于本月27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



意义重大  

18岁男孩史蒂文·豪沃思来自英国博尔顿,目前是一名学生及吉他手。他自幼患有重度视力障碍及夜盲症,左眼尤为严重。  

“以前,我必须在天黑前回家,因为一入夜我就看不见物体,”豪沃思说。去年6月,他接受长达2小时的基因注射手术。“现在,我再不用急着赶回家,必要时,我也可以在天黑后继续参加乐队排练而不用担心视力问题,”他说,“我的生活从此不同。”  

录像表明,术前,在蒙住右眼的情况下,豪沃思要花77秒才能走出一个光线昏暗、有3扇门的小房间,其中8次找错方向,碰壁次数颇多。手术6个月后,他只用了14秒便顺利走出同样房间,而且一次也没有碰壁。  

英国研究小组负责人、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中心人类分子基因学教授罗宾·阿里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这是一座意义重大的里程碑。这项实验为其他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疗法开创先河,同时为基因疗法应用于更多眼疾奠定基础。”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7日评论说,这一疗法很可能在今后两年内被广泛采用,这意味着约2万名英国视力障碍患者有了重返光明的希望。  



前景看好  

与豪沃思一同接受手术的另外两名患者迄今均未出现排异反应,但病情没有明显好转。美国方面,3名接受同类治疗的患者术后参加标准视力检查,视力均有所提高。  

此外,两国研究人员目前均未发现被植入基因游离到患者眼部以外的现象。  

“当然,要全面评价实验还需要展开更多测试和研究,”美国基因注射疗法研究报告作者之一、标靶基因公司执行副总裁巴里·卡特说,“同时还要对包括儿童在内的更多患者进行治疗及跟踪调查。”  

阿里教授相信,不出5年,研究人员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尝试治疗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黄斑退化眼疾,使约50万英国人受益。



        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月27日网络版刊出的研究报告中宣称,他们利用基因疗法,已帮助患有先天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恢复了部分视力。这是基因疗法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将为治疗不同类型的眼疾带来了希望。  

  基因疗法是通过基因水平的操作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原理是利用正常基因修补病变基因:自患者本身取出细胞,利用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当载体,将正常基因嫁接于病毒之上,再以病毒去感染之前取出的人体细胞,使其将正常基因插入到细胞染色体中,人体细胞就会因此得到正常基因。正常基因矫正或取代了原有异常基因,培养、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后返送回患者体内,这些经过修复的细胞就会发挥医疗功能,恢复病体的生理机能。  

  此次英美科学家的试验是针对利伯氏先天性黑蒙患者而进行的。该病缘起RPE65基因的变异,是一种在儿童阶段早期就开始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病变,可致病人在20岁至30岁时全盲,失明率较高且无法根治。参加试验的6名患者年龄在17岁至26岁之间,虽未完全失明,但视力均已严重受损。科学家选用无害的普通感冒病毒为载体,将正常版本的RPE65基因插入病患的视网膜细胞内,先对一只眼睛进行治疗,以另一只眼睛作参照。结果证实,6名病患中有4人视力得到相对明显改善,术后2周,有3名病人表示接受注射的眼睛视力得到改善,与另一只眼睛相比,对光的敏感度增强了3倍。其中2名原先只能看见手部动作的患者,接受治疗数周后甚至能看见视力表的数行图示,而且在昏暗光线下也能看得清楚。另一项令人满意的结果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该疗法具有严重的副作用,也没有发现用于将基因注入视网膜的改性病毒有渗出眼睛进入身体其他部位的迹象。  

  在以往的测试中,基因疗法的效果未能完全受控,临床研究一直处于观察中甚至一度搁浅。虽然基因转移用于临床实验已有15年之久,且有着非常安全的纪录,但具有疗效的案例相对较少。英美科学家试验的成功,提供了改善光线感知能力的实质证据,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将指引科学家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领域。  

  目前,研究人员希望加大使用剂量,在眼睛较少受到损害的年幼患者身上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该项研究得到了多个政府和私人基金的赞助。研究人员已申请了该基因疗法的相关专利。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