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群体效应的模仿机制

【字体: 时间:2008年08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Drew大学的心理学家Jessica L. Lakin,杜克大学的Tanya L. Chartrand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Robert M. Arkin共同研究人类自发行为的心理模式,试图找出模仿行为的心理机制。

  

被排斥的人会自发的模仿同盟者的行为方式以融入同盟者

人类天性喜欢热闹,喜欢被众人接受,没有人会喜欢被他们排斥的感觉,被人排斥会让人感到沮丧,自信心下降,没有归属感,甚至最终产生一些消极的行为(比如,弗吉尼亚大学的枪击事件)。所以说,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去融合社会,融入社交生活,让他人接受自己,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受欢迎。

 

Drew大学的心理学家Jessica L. Lakin,杜克大学的Tanya L. Chartrand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Robert M. Arkin共同研究人类自发行为的心理模式,试图找出模仿行为的心理机制。

 

在一个实验中,参与者和其他三个电脑玩家在网上玩在线传球游戏,参与者可将球传给任意一个人。游戏结束后他们被要求报告自己的愉悦程度和他们对其他参与者的感想,参与游戏者被要求描述总是传球给他的女队员的外形。研究者假设,参与者在被排斥的情况下会将球传给不排斥自己的人。

 

接下来的实验里,操作的程序基本相似。这一次,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女性。她们在游戏者或被男性排斥,或被女性排斥,接下来被要求描绘同盟者的外形。参与者还被问及参加游戏的感受,比如说,他们是否被团队接受。研究者预言,女性参与者如果被女性排斥,接下来她们与女性合作的时候,可能更倾向于模仿联盟者的行为模式。

 

相关的结果发表在8月的《Psychological Science》上,《Psychological Science》是心理科学协会的期刊。在第一个实验里,被排斥的参与者在下一次游戏里总会无意识的模仿同盟者的行为模式。在第二个实验里,参与者被同性排斥后,在下次游戏里会模仿同性同盟者的行为模式,通常不会模仿异性的行为模式。并且参与者的归属感和无意识的模仿行为是相左的。

 

研究表明,尽管无意识模仿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行为,但是仍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说当时的情形和目标联盟者。

 

人们在找到归属感前并不急于模仿第一个看到的人的行为模式,而是寻找自己的同盟者,找到归属感后模仿同盟者的行为模式,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是自发的,非自觉的。“拿来主义”是人们自发的模拟行为,也是人类行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通 张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模仿心理机制|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