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带头人权威刊物发表艾滋病毒研究进展

【字体: 时间:2008年09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消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有关HIV—1 B’毒株的分子进化及分子特征性研究论文发表于世界艾滋病研究权威学术刊物—《艾滋病》(AIDS)上。《艾滋病》杂志该论文审稿专家认为:“本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即在于其仔细和详尽的遗传分析以及有关全球B和B’亚型种系发育的描述。”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杨荣阁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和Simon Rayner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一年的合作,通过对所有HIV—1 B’毒株的系统进化和分子特征的综合分析,从全球角度详尽阐明了HIV—1 B’毒株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B’毒株传播速率较其他主要HIV—1流行毒株传播迅速,近年进化减缓的趋势等B’毒株的分子进化规律。此外还分别在B’毒株的Gag蛋白p17和Env蛋白V3区发现了9个和8个B’毒株特征性氨基酸位点,并推断其中一些位点可能与B’毒株的传播特征及其受体嗜性等有一定关系。该研究对B’这一亚洲HIV流行性奠基毒株进行的全面分析,为HIV在亚洲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毒株的疫苗设计方案等,都提供了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的研究结果。

HIV—1 B’毒株是亚洲流行的HIV—1三大主要毒株之一,特别在我国中部地区既往采供血HIV感染者中广泛流行。同时B’毒株与其他HIV—1亚型毒株的共流行,催生了多种HIV—1重组型病毒。这些重组病毒在亚洲的HIV—1流行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其影响范围日益广泛,对亚洲国家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因此B’毒株的起源、分子进化和分子特征,以及B’毒株对亚洲HIV—1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研究,对艾滋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杨荣阁研究员长期从事HIV/AIDS基础研究工作,2005年入选中科院“****”后,带领其科研团队开展了HIV分子流行病学及HIV耐药形成机制等一系列科研工作。Simon Rayner研究员为我所生物信息学学科组组长,在大规模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原文摘要:

《艾滋病》(AIDS),22(14):1851-1858,Xiang Deng,Rongge Yang

附:

杨荣阁

男,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研究员。1986年获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医学系医学学士学位,93年留学日本,先在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医学系微生物学教研室,从事抗HIV化学合成药物等与HIV相关的研究工作,99年3月获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医学系微生物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99年11月至现在,在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艾滋病研究中心,主要从事HIV分子病毒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工作。

于2002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HIV-1基因重组型之间的再重组病毒株的发现。近5年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9篇,并申请日本专利2项。目前主持有中国与日本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5年4月入选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任HIV学科组组长,2005年夏将回国开展工作。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有:HIV病毒株superinfection形成机理的解明,HIV基因重组形成机理的解明,HIV耐药病毒株形成机理的解明,HIV-1及SHIV感染性分子可隆病毒株制作技术开发,艾滋病治疗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等HIV分子病毒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工作。拟计划招收博士生2人,硕士生1人。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