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达52的国际期刊发中国新研究成果

【字体: 时间:2009年01月1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40-79岁人群中由吸烟所致死亡的前三大类疾病分别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2005年全国67.3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肺癌、心血管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8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07年影响因子52.589)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40-79岁人群中由吸烟所致死亡的前三大类疾病分别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2005年全国67.3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肺癌、心血管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8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07年影响因子52.589)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顾东风教授,其1983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脏分子遗传实验室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人类遗传学系研究,目前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群体遗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兰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兼职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系客座教授。

据顾东风介绍,他们根据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的数据对中国人群中由吸烟所致具体死亡人数进行了详尽深入的研究。该研究覆盖全国17个省市近17万名40岁以上成年人,从1991-2000年历时10年。根据这项基线研究的结果,研究者采用多变量校正相对危险、吸烟率、死亡率和各年龄组的总人数,计算2005年吸烟造成的死亡人数。

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40~79岁年龄段人群中因吸烟所致死亡总数高达67.30万人,其中男性53.82万人,女性13.48万人。中国40~79岁年龄段人群中由吸烟所致死亡的前3大类疾病是:癌症(死亡数26.82万人)、心血管疾病(死亡数14.62万人)和呼吸道疾病(死亡数6.68万人)。男性由吸烟所致死亡的前3位具体疾病分别是:肺癌(死亡数11.30万人)、卒中(死亡数8.25万人)和COPD(死亡数4.73万人);女性的前3位具体疾病是:COPD(死亡数1.71万人)、肺癌(死亡数1.6万人)和卒中(死亡数9800人)。男性和女性中因肺癌、卒中和COPD这3种疾病导致的总死亡中,由吸烟作为罪魁祸首所致的死亡分别占45.1%和31.8%。

顾东风教授指出,在我国履行落实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制订《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时,该研究所报告的吸烟升高死亡风险、吸烟所致具体疾病死亡专率、以及吸烟每年导致的惊人的死亡人数,将为促进政府全面履行公约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也有助我国开展预防吸烟和戒烟为重点的健康促进。此外,顾教授强调,面对吸烟引起的死亡风险和惊人的死亡人数,我国需要一个更强力的国家烟草控制方案以应对这一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保护公民健康。

附:

顾东风,男,1958生。1983年南京医科大学毕业,198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90-9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9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脏分子遗传实验室和1999-2000年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学系研究,英国皇家学会访问教授。1994-9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现任该所群体遗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兰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兼职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系客座教授。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理事。青海省人民政府医学科技顾问。国际冠心病预防专题委员会成员、国际遗传流行病学学会会员。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防治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 承担中美和亚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心脏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高血压干预的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项目“心血管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药发展基金“降低北京城乡居民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的推广应用研究”等十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1999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研制的高血压降压大豆饼干获得2000年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与吴锡桂教授共同主编《预防心脏病学》, 2001年出版;参与8部专著编写;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目前主要从事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基因和环境交互影响的致病作用研究;开展群体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在掌握我国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地区及人群发布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应用推广研究。

原文摘要: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China

Background Smoking is a risk factor for many diseases and has been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economically developing regions of the world. We aim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deaths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China.

Methods We conducted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169,871 Chinese adults who were 40 years of age or older. Investigators for the China National Hypertension Survey collected data on smoking and other risk factors at a baseline examination in 1991 using a standard protocol. Follow-up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in 1999 and 2000,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93.4%. We used multivariable-adjusted relative risk, prevalence of smoking, mortality, and population size in each age group,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sex, to calculate the number of deaths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2005.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 between pack-years smoked and death from any cause in both men and women after adjustment for multiple risk factors (P<0.001 for trend). We estimated that in 2005, a total of 673,000 death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564,700 to 781,400) were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China: 538,200 (95% CI, 455,800 to 620,600) among men and 134,800 (95% CI, 108,900 to 160,800) among women. The leading causes of smoking-related deaths were as follows: cancer, 268,200 (95% CI, 214,500 to 321,900);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46,200 (95% CI, 79,200 to 213,100); and respiratory disease, 66,800 (95% CI, 20,300 to 113,300).

Conclusions Our study documents that smoking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 in China. Continued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programs and initiatives for smoking prevention and cessation is needed to reduce smoking-related deaths in China.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