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舞:上海交大医学遗传研究所成立三十年

【字体: 时间:2009年12月03日 来源:上海交大

编辑推荐:

  三十年的创业史,对一家百年老店来说,或许还不够厚重。但对上海交大医学遗传研究所而言,她创立的三十年,恰恰是命途多舛的医学遗传学在中国迅速恢复与发展的三十年。研究所伴随着中国医学遗传学的复苏,应运而生,并用三十年的时间,书就了一段辉煌、传奇的创业史,演绎了一部绚丽的生命之舞。

  

  三十年的创业史,对一家百年老店来说,或许还不够厚重。但对上海交大医学遗传研究所而言,她创立的三十年,恰恰是命途多舛的医学遗传学在中国迅速恢复与发展的三十年。研究所伴随着中国医学遗传学的复苏,应运而生,并用三十年的时间,书就了一段辉煌、传奇的创业史,演绎了一部绚丽的生命之舞。从创建之初的一间空房,没有一根试管,到今天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他们让自己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精彩,让所有的生命因自己的精彩而精彩。

——引子

  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攻克的目标,便是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健康、生命质量的遗传疾病。曾溢滔与他的夫人黄淑帧,早在30年前,便坚定地选择了这个领域,由此开始了他们30年的生命科学研究历程,在这个舞台上,他们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才华。

  1978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腾出的一件空房里,曾溢滔与爱人黄淑帧受上海市卫生局委托,筹建了医学遗传研究室,这就是医学遗传研究所的前身。

  研究室空间极其狭小,设备极其简陋,但日后从这里诞生的一批成果,却大得令人瞠目!

  早期以血红蛋白病与地中海贫血作为攻关目标的研究室,成立才3天就接待了一位来自也门共和国的女留学生,她患有严重贫血,在国内很多医院都诊断不出病因,她说,如果再查不出来,等亲戚访华时带她到欧洲去看,她的亲戚是也门总理。这无疑是个挑战,但曾溢滔他们欢迎挑战。他和黄淑帧带着年仅八岁的女儿住进了没有通风设备的简陋的实验室,靠几件破旧的仪器和一台自己动手制作的高压电泳仪,不分昼夜地实验分析,吡啶试剂难闻的气味常常熏得他们透不过气来。终于在也门总理来沪的前4天,诊断出女留学生患的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复合奇特的地中海贫血病,这是我国第一例血红蛋白化学结构分析病例。

  这次挑战的成功,鼓舞了曾溢滔和黄淑帧。同年,研究室作为全国血红蛋白研究协作组组长单位之一,倡导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异常血红蛋白和地中海贫血普查,阐明了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地理分布,为研究室赢得了国际声誉。曾溢滔也由此应邀赴美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在8个多月时间中,他发表13篇学术论文,为此,美国前总统卡特在自己的家乡接见了曾溢滔,并授予他荣誉市民的称号,这是该称号首次授予一名中国人!

  回国后的曾溢滔与黄淑帧一起,带领科研团队,与全国70多家兄弟单位协作,完成了 131个 家系的异常血红蛋白化学结构分析工作,发现了8种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新型血红蛋白变种,填补了中国在世界异常血红蛋白分析版图上的空白。短短3年,研究所在血红蛋白分子病的研究中获得了7项成果,4次获得了卫生部和上海市重大成果奖。1982年,曾溢滔成功获得了NIH科学基金,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此项基金的科学家。国外评审机构评论道:曾溢滔能获得此项基金,是与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竞争后得到的。此后,曾溢滔又连续2次获得此项基金,经费每次都比前一次翻了一倍。

  NIH像一双巨手,把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推向了与世界竞争的广阔舞台。舞台是自己的,要舞就要舞得精彩。曾溢滔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及强烈的科研创新精神,不断拓展自己的舞台。

  80年代初,曾溢滔及其领导的医学遗传研究所,果断地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常见的、危害严重的产前基因诊断上来,先后建立了DNA 点杂交、限制酶酶谱分析、限制性酶切多态性连锁分析、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和多聚酶链翻印等基因诊断新技术,率先在国内完成了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血友病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亨廷顿舞蹈病等遗传疾病的产前基因诊断。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特别是“DNA点杂交技术”对地中海贫血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论文发表在《Lancet》上后,国际医学权威杂志“JAMA”把该项工作作为基因诊断的代表性成果。

  由于医学遗传研究室在我国基因诊断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1987年卫生部在该室成立了“中国遗传医学中心基因诊断部”,负责全国基因诊断技术的研发和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从事医学遗传工作人员的培训,举办了10多期基因诊断学习班,从这些学习班里,走出了一大批如今的医界巨擘。

  1989年,上海市卫生局批准原有的医学遗传研究室升格为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医学遗传研究的研究所,曾溢滔为所长。著名遗传学家、曾溢滔的恩师谈家桢专程赶来出席庆典。他不无感慨地说,当年我是希望曾溢滔能回到复旦,和我一起进行遗传学的研究,没想到他选择了条件艰苦的儿童医院。现在看来,他的选择是对的,这里更需要他,他在这里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年4月,为了探索遗传病治疗的新途径,黄淑帧代表遗传研究所,到美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肾脏和消化疾病研究所(NIDDK)开展探索遗传病治疗新途径的合作研究,研究取得显著成果。黄淑帧等人的论文发表在《Blood》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强烈反响。《JAMA》杂志把折椅成果列为今年内血液学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此后,研究人员们再接再厉,先后提出和应用反义RNA、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等新策略、新方法,成功地开展了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研究,该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舞者的追求永无止境。把医学科学的成果嫁接到畜牧业上去,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异想天开,而曾溢滔领导的团队却做到了。为提高母牛的繁殖率,他们开始了牛胚胎基因的探索,这对于非农业专业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条异常艰辛之路。这条路,他们走了整整六年,白天、黑夜不断实验,改进,再实验,他们挑战着人类的智慧,更锻造着钢铁般的意志。1991年,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阐明奶牛性别决定基因SRY的核心序列,并通过SRY基因的鉴定和胚胎移植,成功地达到了控制奶牛性别的目的,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这一成果入选1991年中国农业科学“十大新闻”。

  这一研究的成功,拓展了曾溢滔的科学思路。他和他的团队,由此把研究重点再次转移到胚胎工程和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基于他们的研究,上海市胚胎和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先后于1993、1995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成立。曾溢滔和黄淑帧等创立了以整合胚移植为基础的转基因动物研制新路线,成功研制出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山羊和国际首例携带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曾在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被两院院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转基因牛“滔滔”的诞生还被铭刻在中华世纪坛的大事记中。上海市胚胎和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由此连续三次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名列前茅。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黄淑帧等采用干细胞宫内移植技术,首次研制成功人源细胞可在山羊体内长期存活的人/山羊嵌合体,这一研究成果,为保存和扩增人源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活体的仓库,也为深入研究干细胞在活体内的生物学行为、疾病的产前治疗和异种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曾溢滔和黄淑帧,并不仅仅满足于科学思路的拓展与创新,他们还思考着怎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医学遗传研究所,还走出了科农合作、国家集体联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新路,把濒临破产的奉新奶牛实验场改造能够为胚胎工程/转基因动物研究提供服务的动物实验场。为加快转基因动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遗传研究所与上海转基因工程股份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同盟,2000年起,在上海松江建立了一个占地200亩、拥有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胚胎实验楼和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心科研楼,在这个基地里,建立了一整套良种奶牛胚胎体外生产的技术,优质胚胎的年产量已经达到5000枚,还诞生了多种转基因克隆牛。

  遗传医学研究所的生命之舞,直接造福万千家庭,并促使农业发展,让所有的生命都分享这份精彩。由于采用遗传研究所的产前基因诊断技术,每当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孩子诞生时,感激不尽的父母激动地将孩子取名为“谢上海”、“向上海”;由于转基因试管牛的研制成功,“动物药厂”的构想正变为现实……

  遗传医学研究所的生命之舞,舞台越来越大,队伍越来越有富有活力。2004年,遗传研究所进入上海交大,这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加盟交大,给遗传研究所带来无限生机。科研人员从建所初期的15人发展到目前的40多人,研究生也扩展到30多人。一些年轻学者先后入选上海市浦江计划、曙光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无论是973项目,还是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攻关项目;无论是科技成果奖励、还是劳模集体、个人先进评比,都有遗传医学所光荣的身影。这一张张证书、奖杯的背后,是汗水和心血的浇灌。是卫生部、科技部、上海市、上海交大、上海市儿童医学院各级领导对研究所的关心与支持。2007年,研究所被评为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的主持单位。

  曾溢滔深深知道,现代科学研究不是中世纪小作坊式的个体研究,单靠几个人是不行的,必须团结带领全体同仁共同奋斗,才能攻克科研难关。科学研究不能是独舞,必须是群舞。在研究所的管理中,实行分工负责制,把工作分给所里的四位骨干;在科研分题和选助手上,不搞论资排辈,而是量才而用,破除了以前只有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方可开题的清规戒律,而且在发表论文的排名上,也是谁贡献大谁排在前;研究所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既有高级职称的中年科技人员,也有“文革”前的大学生,还有新毕业的研究生及中专生,这种人才结构将各种人才资源合理整合,发挥最大的人才效应;研究所还注重人才的调整与更新,已先后调整80多名工作人员,每调整一次,队伍就经受一次考验,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成就了一个战斗的集体、快乐的集体、凝聚的集体、和谐的集体。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充分实现。

  遗传医学研究所的生命之舞,聚集了世界的目光,赢得世界的喝彩。第三世界科学院曾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对于到中国访问的每位遗传学家来说,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是一个首先应该去的地方。”研究所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先后主办了“中国地中海贫血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遗传病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海峡两岸遗传病分子诊断学术研讨会”、“中-欧生物技术学术会议”、“医学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生物学和医学科研基地。

  古人云,三十而立。今天,上海交大医学遗传研究所好似一位事业如日中天的壮硕青年,虽然他诞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但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站在了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

  回顾走过的三十年,曾溢滔说,如果说最初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是为了让人延年益寿,那么进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则是为了让人丰衣足食。现在,在三十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积淀上,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发育生物学,他们要去揭示生物学最根本的问题。曾溢滔的女儿,那位在父母的实验室长大的女孩,今天的遗传研究所副所长,已经引领团队朝这一领域进发。

  舞者的脚步永不停歇,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虽然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们坚信生命之舞,会愈加绚烂,研究所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