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禽流感权威专家:管轶

【字体: 时间:2009年02月0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09年的第一个月,相继有8例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其中5例死亡)。一时间,人人纷纷谈“禽”色变。时下,正值冬春季节,禽流感高发期,人们还有感染禽流感的可能吗?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吃鸡?禽流感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带着这些问题,生物通记者采访了禽流感方面的权威专家,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的管轶教授。(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生物通获得许可)

  

2009年的第一个月,相继有8例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其中5例死亡)。一时间,人人纷纷谈“禽”色变。时下,正值冬春季节,禽流感高发期,人们还有感染禽流感的可能吗?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吃鸡?禽流感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带着这些问题,生物通记者采访了禽流感方面的权威专家,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的管轶教授。(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生物通获得许可)

 

管轶教授,现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是当今禽流感病毒国际权威之一。2003年,他首次分离获得非典病原,冠状病毒;2005年,禽流感大爆发,他是禽流感研究的先锋专家。因此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医疗英雄;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禽流感猎人。

 

生物通网站一直关注这位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的科学家,早在2005年,生物通就曾采访管轶教授,因此这次发生禽流感疫情,生物通记者再次采访管轶教授的时候,他愉快地接受了生物通的采访。

 

生物通: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管轶教授认为,目前家禽仍是主要的传播源,有四分之三的病例有直接或间接的家禽接触史。至于某些专家认为可能是候鸟携病毒南迁,导致人感染禽流感,教授则并不认同。他指出候鸟主要是对禽类传播禽流感起了推动作用,比如2005年东欧亚大陆及非洲爆发的禽流感,候鸟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生物通:目前有人禽流感的散发现象,却未见家禽爆发禽流感的报道,这是为何?

家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而人并非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在家禽没有发生禽流感疫情的情况下,人反而感染禽流感。2008年中国下半年只有两例禽流感爆发的通报,一例是6月份江门的鸭子爆发H5N1禽流感疫情;另一例是12月份香港元朗爆发的鸡的禽流感疫情。除此之外国内没有爆发禽流感疫情。

 

管教授表示,国内现在由政府统一采购禽流感疫苗给家禽注射,他并不清楚所疫苗所采用的毒株,因此不清楚现在家禽的免疫情况如何。但是管轶教授表示,疫苗只能保护家禽免受禽流感并不能杀死禽流感病毒,因此说,动物没发生禽流感疫情,但禽流感病毒仍旧大面积存在,这是人散发禽流感的一个主要原因。

 

生物通点评:为何人不断散发禽流感,而家禽却未见有大面积爆发的报道,这一点是有些值得担忧的。据悉,现在国内所有的禽流感疫苗全部由国家统一政府采购,强制给所以家禽注射。综合现阶段没有动物禽流感的爆发情况来看,可能的一个解释是,家禽接受来疫苗注射后获得免疫力,不再爆发禽流感。疫苗只能使家禽获得免疫力并不能杀死病毒,因此可能家禽大面积带毒,各地的散发病例基本上都是与家禽有直接的接触所致。还有一点值得担忧的是,在疫苗的作用下,病毒处于一种受抑制的状态,存在有免疫压力病毒就会不断的自我进化以适应新的环境,那么这种免疫压力可能促进禽流感病毒进一步变异,这对没有疫苗保护的人类来说又更危险。

 

生物通:会不会是候鸟直接把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人呢?

有传闻称是候鸟将禽流感病毒传播给人的。对此管轶教授诙谐地表示,如果人是从候鸟身上传染上禽流感的,那么患病的人如果接触家禽会不会就导致家禽禽流感发生呢!难道人还比禽对禽流感更敏感些?

 

管教授称候鸟直接传播禽流感的可能性很小。有些候鸟本身对禽流感病毒就不敏感,而且它们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并不多。而相比之下,人们与家禽接触的机会要大得多。

 

生物通:现在是禽流感传播的高危期吗?

 

根据教授十余年的经验,家禽禽流感的高发期是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12月,而从以往的人禽流感来看,也是自3月份开始下降,那么两种疫情发生的时间是相吻合的。但自从2006年福建发现了一株强毒变异株后,整年都有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危险。这种福建株的毒力强,目前已在华南地区占据流行主导。因此,如果对家禽防控不当,人也随时会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生物通:现在流行的禽流感毒株是华南株、青海株还是福建株呢?

管教授认为大部分人禽流感患者感染的是福建株病毒(“类福建病毒”(Fujian-likeFJ-like)),一株高致病性的强病毒株。据管教授掌握的资料表明,中国公布在Gene Bank上的人禽流感病毒序列资料表明,国内19个病毒株中,除一例是北方代表株(青海株)外,其他都是福建株导致的。

 

禽流感福建株新闻背景:

福建株禽流感病毒是管轶教授200535日在福建省分离到的一株H5N1病毒,是一株已经变异的禽流感病毒株,管轶教授将这篇研究报告发表在200610月的PNAS上,当时他们担忧这株病毒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感染风波。

 

2006年生物通的报道:管轶和同事近年来一直在检测南亚市场出售的家禽感染禽流感情况,这项研究也是世界范围内周期最长的禽流感监控研究。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他们发现0.9%的出售家禽携带H5N1,包括其中2%的鸭子。

 

20066月间,研究组发现出售家禽的病毒携带率达到2.4%——增加了近3倍。现在,鸭子的感染率也上升到了3.3%。管轶等人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一种新的类福建病毒株,这种病毒株由首次在福建省的一只鸭子中检测的一种病毒演化而来。这种新的病毒株导致20059月中家禽感染率增加3%,而到20066月时则使感染率增加了95%。(具体报道见: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6-11/200611690747.htm

 

生物通前期相关报道:

PNAS文章再次引发国外著名刊物与国内监测研究争议

Nature发文章换来实验被封杀?

中国汕大封杀事件最新报道

 

管轶教授简介

现时为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是当今禽流感病毒国际权威之一。

 

1993年,他申请了李嘉诚基金到香港大学进修,去到港大微生物学系跟随流感专家邵力殊(Shortridge)教授修读博士学位。两年半后,被选入港大和美国合办的WHO动物流感研究中心。

 

获博士学位后,又跟随禽流感权威、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Robert G. Webster教授。就在那时,让他碰上1997年香港发生首宗人感染禽流感个案。20001月,管轶回国,在香港大学从事禽流感研究。

非典时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分离SARS病毒的病毒专家。20059月,禽流感爆发,他带领他的团队不负重望,从样本中成功排出了250多个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基本掌握了我国禽流感的发生、起源、变化规律。 被人们称之为“禽流感猎人”的管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医疗英雄”。

 

禽流感猎人小传

正当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突袭全世界的禽流感感到惊慌的时候,却发现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科学家已经对这一相关课题进行了长达几年的深入研究,不但掌握了这种病毒的变异规律,而且对禽流感的暴发早就做出了预测。这种扎实的科研精神引起了世界科学家的敬佩,也在世界上树立起了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形象。

 

美国《时代》周刊将全世界医学界各路高手作了一番评价后,选出全球18条医疗英雄好汉,其中有两名中国学者入围。他们一个是以抗击艾滋病而出名的桂希恩,一个便是禽流感专家管轶。2005年,尤其是在后半年里,全世界都在因禽流感而紧张。微生物学者、病毒专家管轶,将他及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柳叶刀》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阐明了近5年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变异规律,并根据候鸟迁徙习性,预测禽流感将会随着候鸟的迁徙在全世界各地暴发。论文一经发表,马上引起国际流感界高度关注,其中一篇管轶与汕头大学李康生教授合作的论文《东亚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起源研究》在《自然》发表后,在短短的一年中被同行专家引用达78次,创下论文被引用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的疫情事实证明了管轶的理论可靠、预测准确,管轶及他的研究小组的出色工作,为研究和控制这种让人们谈“禽”色变的传染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7年香港出现全球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事件、2003年中国SARS暴发等事件中,管轶都曾露过面,今年再次因其对禽流感的准确判断、大胆预测而令全世界禽流感研究同行注目,被权威们称之为“医疗英雄”、“禽流感猎人”。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赞誉,管轶是这样描述他的科研状态的:“我所进行的病毒进化研究本身需要漫长时间的等待,需要长期的积累来掌握病毒行为、变化规律,找出控制病毒传播的方法。因此,要耐得住寂寞。”同时又“是在与病毒赛跑。……想办法赶在病毒进化之前给病毒设置路障。因为一旦让病毒抢先给我们‘设障’,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确实,猎人狩猎时既需要耐心又需要性急;科学研究需要漫长的等待,也需要短距离的赛跑。管轶之所以能一夜成名、轰动世界,是长期耐心等待的结果,也是短距离赛跑的必然。

 

管轶的正式身份是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教授,但圈内人更为熟悉的身份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联合流感中心主任,该实验室是在WHO、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的,是我国对华南地区流感病毒进行系统监测、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也是目前备受国际关注的几个重要实验室之一。套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管轶戏称他的实验室是“一室两地”。每年他穿梭于香港、汕头两地,进行基础研究和不间断的病毒监测工作。这种日复一日的、烦琐但又需耐心的病毒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早在1997年香港全球首次禽流感暴发之前就开始了。2000年以来管轶和他的研究伙伴在华南多个省份的范围内采集到15万多只鸟的样本,对250多个H5N1禽流感病毒株进行测序,在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取得了翔实、准确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其工作量之大,数据之巨,过程之繁,世界上没有哪个实验室能与之相比。

 

人们把管轶称为“禽流感猎人”,他确实是一个追求完美、胆识过人、只捕大猎物的猎人。管轶在科研策略上追求大思路;作风上奉行我行我素;格调上力争大手笔。查查管轶发表论著的清单可以发现,他发的文章并不多,不足10篇,但都是集中在“禽流感”和“SARS”病毒研究上的、有分量的大文章。从上世纪90年代师从邵力殊到现在进入国际禽流感研究高层,他在本学科领域完成的几项工作也是大手笔: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证实果子狸携带SARS病毒;首先证实SARS冠状病毒为“非典型肺炎”病原体;首先阐明近五年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变异规律;研制出全球首个H5N1禽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建立了第一个境外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他成就的几件大事为在国际禽流感研究界顶层立足奠定了基础,也使他参与到了国际禽流感研究课题经费切蛋糕行列。他现以美国病毒学学会会员、美国微生物学学会会员身份主持、参与WHO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项目“全球大流感的监测及预防”等多项流感、SARS相关国际性重大课题,先后获得WHONIH、英国Wellcome Trust基金和美国Allison Foundation、李嘉诚基金会等多项重要国际基金。没有短距离赛跑的拼劲,没有我行我素的气魄是干不成这些大事的。

 

管轶是干大事的人,同时也能干小事。在科学的殿堂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管轶口才极好,在一些大场面游刃有余。他有三种语言:专业语言、公众语言、公关语言,可融会贯通于不同场合:同行之间学术交流运用专业语言,实验室术语、常规标准烂熟于心,三言两语便可使问题明晰;日常生活中爱讲大白话,幽默调侃、哈哈一笑了事;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在新闻发布会、与管理官员交流的正式场合,使用纯正的外交辞令,西装领带,正襟危坐,出口成章。而在“下得厨房”方面,管轶实验室里采集禽粪、采取鸡血、检测样本、测序病毒基因等,样样门儿清,15万多只鸟的样本、250多个H5N1禽流感病毒品种筛选的各道程序,粗活细活都干得很溜。在他穿梭于香港—汕头采集病毒标本的日子里,那个混迹于农贸市场、民工堆里抓鸡逮狸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管轶教授。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