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山东克隆胚胎意义不重大 当事人反驳

【字体: 时间:2009年02月09日 来源:新京报

编辑推荐:

   “我不说我的成果的地位如何,这个应该由专家来说。”昨日,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远,对其克隆人类胚胎成果的评价很谨慎。他说,现在只能说是国内首次在国际上公开发表文章的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

  “我不说我的成果的地位如何,这个应该由专家来说。”昨日,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远,对其克隆人类胚胎成果的评价很谨慎。他说,现在只能说是国内首次在国际上公开发表文章的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  



  对于李建远的科研成果,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赖良学认为,该成果有意义,但不是重大意义。对于为什么国内有的实验室没有做出来,赖良学认为,卵细胞比较难获得是一个方面。李建远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他的实验室基础好。



  李建远提供的论文中文版中称,囊胚形成的第二天就提取DNA进行遗传性鉴定,剩余的DNA标本专人保存供复查用。李建远说,标本还存在实验室的冰柜中。他表示若有专家愿来鉴定,他并不拒绝。而他此前提到的待专家鉴定,不是直接鉴定标本,而是指科技厅对成果和论文进行鉴定。



  对于这项成果的意义,李建远认为,达到克隆性治疗研究的重要一步,建立了一个克隆的平台。其余不愿多谈。他说他等待专家的评价。(记者张寒)



  -  焦点争锋



  焦点1  创新?非首创?



  去核技术“不算首创”



  在李建远的成果介绍中,他着重讲了两项创新。



  一是三维偏振光仪准确定位卵细胞纺锤体(核DNA),再用微激光对卵子的透明带打孔,精确剔除卵母细胞核。也就是说去核技术创新。这种技术相对来说提高了精度。



  第二个创新,是此次李建远用帕金森患者的淋巴细胞为供体获得了胚胎。他说他之前没有看到有人用淋巴细胞来培育胚胎。他说用成纤维体细胞和用淋巴细胞实验起来差别不大,相对来说成纤维体细胞好做一点,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该技术李建远曾申请过专利,但是由于当时不再受理这方面的专利,未申请成功。



  中科院动物克隆专家陈大元表示,用这种技术去定位和打孔,并不算首创,有的实验室也在用,比如上海就有。他说分开来,这些技术都有人在用,只是李建远结合在了一起。



  李建远也说这项技术算不上重大创新。但是他没在公开发表的杂志上看到有人用这种技术去人卵的细胞核。



  焦点2  技术落伍?尖端?



  “老技术也有其优势”



  对于网上有人质疑李建远此次实验技术落后,很多人已不研究该技术。对此说法,陈大元表示,“不应该这么说”,但不也能说完全错。



  他说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这个技术一直在做。虽然现在有一个IPS(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技术,是一个发展热门,但并不代表老的技术要被取消。新的技术要经很多年发展,而老技术也有其优势。两项工作在研究中互相影响。  



  不过,日本的新技术相对有其先进性,体细胞在体外变成胚胎干细胞,人为可以控制,所以可能更热门一些。



  李建远表示,这是两种途径,各研究各的,不存在谁取代谁。“胚胎核移植克隆还只是走了一小步,还有很多工作没完成。”他认为新的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这种研究方法。



  有媒体曾报道陈大元在克隆胚胎介绍会上曾表示,李建远此次成果是尖端性成果。昨日,陈大元表示,说尖端有点高了。



  焦点3  并不难?有难度?



  “不难怎么没人发表文章”



  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赖良学认为,培育到李建远所达到的这一步并不困难。以前在有的会议上也有专家说过培育出囊胚。也有专家在国内发表文章。据悉,2003年科学家卢光琇曾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培育出囊胚。但当时没有做鉴定,而鉴定对于克隆胚胎来说非常重要。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称,其实到李建远这一步不困难。更困难的是下一步形成细胞系。



  对此,李建远回应,如果不困难,为什么没有人发表文章?为什么到现在才有美国一家公司和自己的实验室有文章出来?



  他称这个工作还是有难度的。他说其实自己的实验室在2002年到2003年就做出来过,但是那时候还不稳定。直到2007年10月份实验才比较成熟。



  -  相关新闻



  李建远回应“学历造假”



  博士是被授予的称号



  本报讯  昨天李建远表示,对很多质疑很无奈。他称自己的博士是被授予的。



  他介绍,1997年克隆羊出来后,他就想做克隆。1999年开始在北医三院专向学习胚胎发育。后来又跟随陈大元学习动物克隆。他说自己的学历是北京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



  至于诺贝尔医学院博士,是授予的荣誉称号,他说当时年纪轻,对荣誉比较在乎。如果是现在,可能就不会要了,“那时候想既然是荣誉,我还能拒绝吗?”



  -  事件回放



  2月2日,李建远教授对媒体宣布,成功获得了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



  李称,由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已建立起人类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平台,掌握了世界尖端的人类胚胎克隆技术,已成功克隆出五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



  该消息发布后,李建远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论文所发表的杂志的权威性等被媒体质疑。(记者  张寒)



科技部调查克隆人体胚胎事件(成都商报)

  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建远团队成功克隆出人类体细胞胚胎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发国内的极大关注。但同时,各方对李建远学历是否有假以及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的质疑也接连不断。

  本报记者昨日获悉,关于李建远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问题和发布程序问题,已经引起了科技部的重视,开始进行调查。李建远所在的烟台毓璜顶医院则表示,不会核实李建远博士学位的真假问题。

  李建远成功克隆出人类体细胞胚胎的消息发布后,记者采访多位相关领域科学家,询问该科技成果的价值。有专家对此高度评价,但也有很多专家认为,李建远所做的工作在目前只是一项非常普通的研究,“不算什么”,而且李建远在通过国家验收之前就单方面发布信息,程序上不太妥当。

  有专家表示,早在2001年,美国的ACT公司就作出了同样的工作,但在美国,克隆胚胎是否就是克隆人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伦理争议,所以在保存了所有实验数据后,ACT公司销毁了获得的人体胚胎。随后有实验室对ACT公司的实验进行了重复验证,还有大量科研机构用不同的方式也做出了同样的结果。

  克隆人体胚胎退出科技前沿而成为一项普通的科研项目,顶尖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转为“直接将人的体细胞变成干细胞”,而其他实验室即使因为各种原因做了人体胚胎的克隆,但因为没有发表价值,所以懒得为写论文去寻求数据的完整。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赖良学研究员对记者表示,李建远的研究“有意义,但没有重要意义”。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综合与规划处柯千红处长告诉记者,科学家发布科研成果是个人或机构行为,有很多人的发布内容具有“瞎吹”成分,甚至有人假冒科技部的名义进行所谓的成果发布,科技部因此不胜其烦,但没有具体约束办法。不过,因为李建远的研究在社会各界影响很大,有媒体发函请科技部进行官方评价,科技部新闻办对此很重视,已要求该项目的组织单位社会发展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和山东省科技厅进行调查。

  山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的赵处长告诉记者,尚未接到科技部的相关函件,他们已经知道克隆人类体细胞胚胎事件引起的争议,但需要等拿到基本数据进行调查后,官方才能够正式表态。



人类囊胚为做鉴定已破坏  还有新成果要发布(半岛都市报)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来源的人类成体细胞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那么,5枚人类体细胞囊胚现在在哪儿?为什么没有官方消息证实这一成果?本报2月5日报道《6年克隆出“万能细胞”囊胚》以后,不少读者纷纷提出疑问,记者结合2月4日对课题组首席专家、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的专访,于2月5日再次联系他,对读者提问他一一作答。  

  

        5枚囊胚已被破坏  

        记者:这个项目有没有经费来源?  

        李建远:这个项目是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主体项目,也是山东省重大攻关课题、烟台市科技局计划课题,支持经费不多,具体是多少不方便具体说。我们在2007年做出来就开始往权威杂志期刊上投稿,直到  2008年11月份,他们才通知我们论文已经接收,直到2009年1月27日才在该杂志网络版上发表。大约在3月份,该杂志的平面版将会刊发我们的研究成果。  



        记者:我们现在能看看那5枚人类体细胞囊胚吗?  

        李建远:囊胚已经拿来做鉴定了,而要做鉴定就得对囊胚进行分析,才能出结果,已经破坏掉了,所以现在看不到。我们的研究就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做的,你们可以看看无菌实验室,大部分工作都在这里完成,有时候还需要加夜班。  



        还有新成果要发布  

        记者:为什么没有官方消息证实这一科研成果?  

        李建远:还没有召开专家组鉴定会,我们只是先把这个消息公布了出去,证明外国人做到的,我们也能做。你们看看咱们国家的报纸,人家英国、美国做出的研究成果在杂志上一发表,咱就给他们大篇幅的报道,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成果却不能这样做呢?  



        记者:这次采用的5枚囊胚的供体细胞为什么采用了4个皮肤层纤维细胞和1个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两者有什么区别?  

        李建远:现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人类胚胎细胞研究,大都采用的是成纤维细胞。这是因为这个细胞取用起来比较方便,克隆胚胎的成功率也比较高。而采用淋巴细胞来进行克隆囊胚的研究,虽然难度比人类纤维体细胞大一点,成功率也低,但是给病人更换“零件”比较方便。  



        记者:这位帕金森病的患者现在知道从自己身上提取的淋巴细胞克隆成功了吗?是不是对治愈他的病有了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建远:我们从院里一位帕金森病人抽血的样本中提取到淋巴细胞,这件事他知道。最终证明我们的研究成功了,但对于结果并没有特意通知他。因为距离真正的治疗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能给病人说不负责任的话。但这一结果至少证明我们也能用病人的淋巴细胞克隆出囊胚了,向临床治疗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记者:现在你们囊胚研究方面有了阶段性进展,下一步是打算继续深入研究还是有别的打算?  

        李建远:预计在20天后,我们团队还有另外一个“爆炸性”的新成果要对外发布,比现在的这个分量还要重。那个成果跟人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关于男性生殖方面的。20天后,我们的另一个成果的论文有望在美国学术尖端杂志刊发,随后将召开专家鉴定会。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接下来打算把人类的囊胚研究继续“深挖”下去。    记者  郝春梅    葛楠  



        ■相关新闻  

        李建远曾指导青大实习生  

        本报2月5日讯(记者  韦丽丽)  近日,不少媒体刊发了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人类囊胚的消息,这则消息随即遭到业内部分专家的质疑。4日下午,记者从山东省卫生厅和科技厅了解到,目前相关工作人员正在跟李建远所在的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沟通并核实。而对于网络上说李建远1999年被青岛大学医学院聘为硕士生导师一事,记者了解到,李建远没有直接到青岛大学任教,只是指导过青岛大学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实习的学生。



李建远:克隆囊胚与克隆人步骤完全不同

  编者按:2月2日,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宣布,由该中心李建远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攻克人类胚胎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那么,克隆人体囊胚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是否证明可以克隆出人类?这5枚囊胚在克隆性治疗的进程中能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媒体报道,而相信是这些又是广大非专业的普通网友都想知道的。带着这些疑问,搜狐科学频道电话采访了李建远教授。



  搜狐科学:李教授您好,首先想请您解释一下包括我在内的普通网友的困惑。我们会认为,成功克隆出人类囊胚后,克隆出人类就不远了。那么,克隆出人体胚胎与克隆人还有些什么差距?能简单解释下么?

  李建远:这两个步骤都不相同的。简单地说,差别就在是否植入人体子宫这一步。但是,这一步在克隆出囊胚之前。我们成功克隆出的囊胚,这个结果就说明我们并没有将其放入子宫内,要不接下来的工作就该在子宫内完成了。而且,克隆人是生殖性克隆研究,而我们要进行的是治疗性克隆研究,所以,我们决不会把它放进子宫的。



  搜狐科学:这成功的5枚囊胚在治疗性克隆研究里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建远:没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因为要形成器官还有很多步骤与技术工作。这5枚成功的囊胚可以说明的是,以后我们再要克隆出大量的囊胚就没有那么大的技术难题了。



  搜狐科学:那么,克隆出囊胚后的下一步工作是?

  李建远:克隆出囊胚只是最开始的研究,也是最困难的研究。我们成功克隆出囊胚后,就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工作,培育出更多的囊胚,构建出干细胞系,再由干细胞系培育出组织,最后才能由组织形成器官。



  搜狐科学:这样听来,后面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那会面临着更多的技术难题了?

  李建远:技术难题肯定是有的,但是因为国内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从干细胞系到组织到器官的技术经验了。所以在我们把克隆大量囊胚到形成干细胞系前面这一系列技术难关攻破后,再实现组织到成功克隆器官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搜狐科学:那克隆出大量囊胚的成功率是多大呢?

  李建远:克隆出5枚囊胚,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一个很大的技术突破,成功率不能说有多大,只是以后的研究会相对轻松很多。能克隆出大量囊胚的希望很大。



  搜狐科学:我们看到,您所用的细胞是两种,成人纤维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那么,人身上的哪些细胞可以被复制呢?

  李建远:带有遗传信息的有核DNA都可以被复制。我们采用淋巴细胞做实验,是因为方便采用,用病人的血就行了,而且淋巴细胞也是我们一直研究的对象,做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成纤维细胞是我们的一个尝试,最后也证明成功了。



  搜狐科学:之前有报道称,著名的遗传学与生殖医学专家,中国首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的缔造者卢光琇在2000年也制造出了4枚克隆囊胚,那她的试验结果与您的有何不同呢?

  李建远:她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有很多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她的克隆囊胚只是最后没有经过鉴定,而鉴定这一步是很关键的,也有很多技术难题。如果经过鉴定,与我们培育出来的是一样的。



  搜狐科学:后续研究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是否独立完成后续研究工作呢?

  李建远:春节前已经制定好了工作计划,节后就会开始进行下面的研究工作。当然,我们也非常欢迎国内外各地专家、实验室来与我们合作完成。之前的工作都是由我们实验室独立完成,虽然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完成后续工作,但是如果有其他专家的加入,和资金的支持,成功率会更大,也更快能实现治疗性克隆。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齐心协力,完成这一医学的突破的。



  搜狐科学:据东方早报报道,您20天后有新成果发布,是有关这次实验的么?

  李建远:不是,那是我们研究的另一项成果,与这次克隆试验无关。但也欢迎大家关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