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资深研究员新成果推荐为研究亮点

【字体: 时间:2009年04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人体的大多数部位都有自动修复功能,但大脑一旦受损,却难以自我修复。过去,科学家们总认为,关键原因在于神经干细胞太少了。而来自复旦大学医学神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不能自我修复,是因为这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都不合格。这一重大成果,为人工干预下通过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移植治疗多种脑损伤疾病打开了思路。

  

生物通报道:人体的大多数部位都有自动修复功能,但大脑一旦受损,却难以自我修复。过去,科学家们总认为,关键原因在于神经干细胞太少了。而来自复旦大学医学神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不能自我修复,是因为这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都不合格。这一重大成果,为人工干预下通过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移植治疗多种脑损伤疾病打开了思路。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22日出版的国际知名学刊《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并作为亮点文章重点介绍,拥有百万读者的美国《科学新闻》杂志也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报道。

领导这一研究的杨振纲博士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2007年应聘到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任全职普通PI(Junior Principal Investigator),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脑室下层的神经干细胞在发育、成体及受损脑内的分化潜能及其功能作用;前脑和嗅球中间神经元的发育这两个方面。

杨振纲表示“不论是在胚胎时期还是成年以后,脑部神经干细胞都只能产生一定种类的神经元。”而且神经干细胞并不能像我们熟知的造血干细胞那样,可在“全身到处流动”。作为已知的人类体内最复杂的系统,仅大脑就有近1000亿个神经元和十倍于此的神经胶质细胞。这1000亿个神经元,又可以分为近1万种不同的类型。人类大脑这个如此复杂而“完美”的系统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神经干细胞在胚胎发育开始时就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也使我们在成人脑内,找不到一种能生产出所有类型神经元的“全能制造者”。

随着基因技术与克隆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安全地利用一个皮肤细胞,成功地变回到类似胚胎细胞,继而成功地克隆出一个动物。而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未来将能够利用表观修饰等多种遗传学的手段,去诱导人体脑部的神经干细胞,产生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所需要的神经元。

附:

 杨振纲,男,1970年5月生于河北省涉县,汉族, 副研究员。2003年7月在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任讲师,2004年2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新泽西医科牙科大学接受三年的博士后训练。2007年3月1日应聘到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任全职普通PI(Junior Principal Investigator)。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发育研究组的研究方向

杨振纲的实验室以脑内神经干细胞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1. 脑室下层的神经干细胞在发育、成体及受损脑内的分化潜能及其功能作用。

2. 前脑和嗅球中间神经元的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起源于属于外胚层的神经板及其随后形成的神经管。构成早期神经管的细胞主要是神经上皮细胞。从发育学角度来说,神经上皮细胞是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干细胞的鼻祖。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脑内神经干细胞产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类型也不同。因此,严格的说,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概念并不准确,实际上,随着机体的发育,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变得越来越窄。

本实验室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研究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发生发育的模型,和两个神经系统疾病损伤的模型(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模型和成年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认识到神经干细胞在发育神经生物学和再生神经生物学中的作用,可以为人们预防和治疗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比如癫痫、自闭症,以及应用干细胞替代疗法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疾病,提供有益的帮助。

联系方式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明道楼1116室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电话:54237872(办公室);54237873(实验室)

传真:54237643

Email: yangz@fudan.edu.cn

原文摘要:

Brain Injury Does Not Alter the Intrinsic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Adult Neuroblasts

Neuroblasts produced by the neural stem cells of the adult subventricular zone (SVZ) migrate into damaged brain areas after stroke or other brain injuries, and previous data have suggested that they generate regionally appropriate new neurons. To classify the types of neurons produced subsequent to ischemic injury, we combined BrdU or virus labeling with multiple neuronal markers to characterize new cells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the induction of stroke. We show that SVZ neuroblasts give rise almost exclusively to calretinin-expressing cells in the damaged striatum,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cells during long term recovery after stroke. The vast majority of SVZ neuroblasts as well as newly born young and mature neurons in the damaged striatum constitutively express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Sp8, but do not exp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s characteristic of medium-sized spiny neurons, the primary striatal projection neurons lost after strok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dult neuroblasts do not alter their intrinsic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after brain injury.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