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发表Blood文章 解析miRNA调控

【字体: 时间:2010年10月1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来自于同一前体的miR-155和miR-155*协同调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I型干扰素的产生。这项研究阐明了新的有效调控I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来自于同一前体的miR-155和miR-155*协同调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I型干扰素的产生。这项研究阐明了新的有效调控I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沈南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任上海风湿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副主任,教授。这项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的经费支持,整合了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基础研究力量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的临床优势,由周海波、黄新芳等人共同完成。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T细胞功能缺陷和B细胞过度活化及多种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的研究表明,I型干扰素的过度产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直接作用于T细胞和B细胞,促进自身免疫反应。因此,如何能够有效调控I型干扰素的产生,对于该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microRNA作为一种非编码RNA分子,已有证据表明其在先天免疫应答及炎症因子的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负调节作用。红斑狼疮病人干扰素通路异常活化可能与某些miRNA异常表达有关。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microRNA 在I型干扰素主要产生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中的调控作用。他们发现pDC激活后伴随着大量I型干扰素的产生,miR-155*和miR-155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被显著诱导。MiR-155*主要在早期被诱导,而miR-155则主要在刺激的后期被诱导。进一步研究表明,miR-155*通过靶向IRAKM,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而miR-155通过靶向TAB2,抑制I型干扰素的产生。这些结果表明,它们在pDC活化的不同阶段协同发挥作用。此外,通过对miR-155和miR-155*产生机制的研究,发现pDC自身分泌的I型干扰素以及被激活的KHSRP蛋白可以在转录后水平反向调控miR-155和miR-155*的产生,这一结果解释了来自于同一前体的miR-155*和miR-155却能在不同的时间点被诱导的原因。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来自于同一前体microRNA和microRNA*的产生,在同一刺激过程中可以被精确调控,从而使它们能够协同调控这一过程,而且阐明了新的有效调控I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miR-155 and its star-form partner miR-155* cooperatively regulate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human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microRNAs (miRNAs) has revealed a new layer of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affecting the immune system. Here, we identify their roles in regulating human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PDC) activation. miRNA profiling showed th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19 miRNAs in PDCs after Toll-like receptor 7 (TLR7) stimulation, among which miR-155* and miR-155 were most highly induced. Although they were processed from a single precursor and were both induced by TLR7 through the JNK pathway, miR-155* and miR-155 had opposite effects on the regula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 (type I IFN) production by PDC. Further study indicated that miR-155* augmented interferon α/β (IFNα/β) expression by suppressing IRAKM, whereas miR-155 inhibited their expression by targeting TAB2. Kinetic analysis of miR-155* and miR-155 induction revealed that miR-155* was mainly induc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stimulation and that miR-155 was mainly induced in the later stage, suggesting their cooperative involvement in PDC activation. Finally, we demonstrated that miR-155* and miR-155 were inversely regulated by autocrine/paracrine type I IFN and TLR7-activated KHSRP at posttranscriptional level, which led to their different dynamic induction by TLR7. Thus, our study identified and validated novel miRNA-protein network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PDC activation.

作者简介:

沈南教授

男,1965年7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任上海风湿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副主任,教授,兼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健康科学中心临床研究部研究员及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组长,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及上海免疫学会理事.人生哲言为全心全益为人民服务。

  在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陈顺乐教授的指导下,负责组建了风湿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SLE自身抗原抗体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近年主攻SLE的分子遗传机制,在国内率先建立高效敏感基因突变筛选鉴定体系及表达定量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狼疮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证实三种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及建立了凋亡基因表达谱,发现了狼疮病人具有独特的表达特征,发现了多个基因位点与狼疮发病相关联,为最终阐明SLE的致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发表论文37篇,其中被SCI收录9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37篇。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言14次。完成的相关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4项;卫生部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2项;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学术基金课题1项,其中两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进一步申请到了多项国家及市级科研项目。曾多次获奖包括: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会施思明奖;拜耳风湿病学青年论文一等奖;上海市“银蛇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入选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1999年入选上海市卫生局****,2002年又入选启明星后计划并获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